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渔业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海洋渔业迅速为我们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却遭到了掠夺性地捕捞,使海洋渔业资源陷入了日益枯竭的境地。通过分析后认为由于海洋渔业资源产权不明晰, 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所以人们在对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时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和使用者之间的博弈行为,这成为海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地悲剧的困境使其面临强烈的搭便车诱惑,导致资源过度利用甚至枯竭。如何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维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在对基于政府集权、权利、社区以及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洋渔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阐述了其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渔业中,存在着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这会引起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进而引起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渔民对其行为的预期存在风险,因而他们总是试图规避风险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人们的风险规避行为可能带来海洋渔业资源过度使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近年对东黄海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调查资料,对东黄海渔场的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分析与叠加,得到该渔场的资源分布与水温、初级生产力、饵料、底质等因子的时空分布专题图,经过相关分析,即可掌握当前该渔场资源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渔业区域减少和资源退化压力下,利用滨海和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安置转产转业渔民和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海洋休闲渔业资源的类型,以及广西海洋休闲渔业的优势,并对广西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的思路及其模式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洋渔业资源均衡表现了从习俗到制度化的方式转换。传统国家的间接治理,形成了依赖习俗的自治方式均衡海洋渔业资源。现代国家经过海洋社会的基层渗透,建立起与涉海人群的直接关联,以制度方式均衡海洋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海洋渔业的应用 ,基于 GIS理论、方法重点探讨了 GIS在海洋渔业中的时空动态、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 :(1)针对海洋渔业时空动态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构造了适合于多维时空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的概念模型--基于特征的时空层次模型 ,并设计了在现有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的路线 ,从而构建了基于 client/server结构的海洋渔业数据仓库平台。在构建的数据仓库平台上 ,从11年的 40多万个数据中寻找东海渔场的分布模式及其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对东海鱼类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分析表明 ,东海区渔场分布呈团状和条带状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渔业中 ,存在着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 ,这会引起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 ,进而引起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渔民对其行为的预期存在风险 ,因而他们总是试图规避风险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人们的风险规避行为可能带来海洋渔业资源过度使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东黄海渔场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近年对东黄海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调查资料,对东黄海渔场的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分析与叠加,得到该渔场的资源分布与水温、初级生产力、饵料、底质等因子的时空分布专题图,经过相关分析,即可掌握当前该渔场资源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11个沿海省市区1990-2014年海洋渔业投入和产出数据,先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计算了沿海省市区整体以及各个沿海省市区的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各个分解指数,再运用σ收敛法检验了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间的敛散性。结果表明: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海水产品产量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规模效率指数超过了纯技术效率指数,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未呈现持续收敛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以1982至1986年我国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分别建立海捕和海养产量的GM(1、1)模型,对我国海洋渔业产量作出了近期预测。预计海洋捕捞产量1995年将达到775.14万吨,2000年达1143.73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995年将达322.19万吨,2000年达677.17万吨。并通过对海洋渔业的现状、问题及预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海洋渔业产量增长的措施和方法,为渔业生产部门制订投资决策和合理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00~200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到2000~200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291.9~343.8万人,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128.5~149.2万人,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54.3~77.9万人,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29.1~35.4万人,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1.3~87.9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一、海洋渔业发展现况和问题 海洋渔业是我省第一大海洋产业,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因无限制,高强度捕捞,以大、小黄鱼、曼氐无针乌贼、带鱼为主体的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至70年代中期先后衰退。到80年代末,渔汛消失,出现了渔业资源从原始结构型向次生类型演化的重大转变。90年代后因采取了伏季休渔期措施,保护了幼带鱼,使带鱼资源数量增加,但群体显现了低龄化和鱼体小型化趋势,其生物学特征也显示种群衰退现象,而大、小黄鱼和无针乌贼资源仍未有恢复迹象。  相似文献   

14.
以新时期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为理论依据,探讨海洋渔业创新发展必要性。借助钻石模型建立海洋渔业创新驱动能力指标选择基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关年份渔业经济数据,对沿海省市海洋渔业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实证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将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创新驱动能力特征分为强健型、臃肿型、潜力型及瘦弱型等4类,提出优化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3点政策建议,以此提升我国海洋渔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海洋渔业发展现况和问题 海洋渔业是我省第一大海洋产业,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因无限制,高强度捕捞,以大、小黄鱼、曼氐无针乌贼、带鱼为主体的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至70年代中期先后衰退.到80年代末,渔汛消失,出现了渔业资源从原始结构型向次生类型演化的重大转变.90年代后因采取了伏季休渔期措施,保护了幼带鱼,使带鱼资源数量增加,但群体显现了低龄化和鱼体小型化趋势,其生物学特征也显示种群衰退现象,而大、小黄鱼和无针乌贼资源仍未有恢复迹象.  相似文献   

16.
从政策的广义含义上,将渔业生态政策定义为政府为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增长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一定的程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行为,包括海洋渔业生态方面的方针、原则、路线、政府行为等。在1986年《渔业法》颁布以前,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政策可依据其不同的影响被划分为4个阶段:(1)1949年至1958年的缺失及萌芽阶段;(2)1958年至1966年的"进步"与"破坏"并存的曲折前进阶段;(3)1966年至1976年的"生态危机"阶段;(4)1976年至1983年的恢复及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灰色分析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00-200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到2000-200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291.9~343.8万人,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128.5~149.2万人,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54.3~77.9万人,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29.1~35.4万人,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1.3~87.9万人。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渔业捕捞强度数据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与关键,也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以挖掘海洋渔业捕捞强度空间特征为出发点,选用2018年2、4、9和11月典型季节的中国籍6364艘渔船1.8亿条高时空粒度AIS数据.运用专家知识经验、空间统计及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以广西南岸北部湾渔场、广东沿岸和环海南...  相似文献   

19.
对彭州市平坝地区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这一时段进行了光热水资源的农业气候分析,为种植与资源相适应的农作物、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要求国土资源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深化到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和总体布署上来,要放到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上,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上,坚持两个方针,坚持对土地和矿产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国的国民经济在实现第二战略目标时用了20年,国民经济翻了两番,资源储量翻一番,就是说通过资源供应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翻两番这一成果。从另一角度来说,国民经济产值所消耗的资源在世界上站前列,这种粗放式利用资源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代价是非常高的。资源不可再生,如何利用和保护好资源成为摆在矿政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