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林初界  马润潮 《地理学报》1990,45(4):412-420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两种类型城镇的功能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广东省小城镇的功能结构,揭示了县城和非县城建制镇在企业所有制构成、就业结构、文教卫生设施、基础设施和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宋家泰  万利国 《地理研究》1986,5(2):103-103
本文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周围六个县、市为合肥城市区域范围.通过分析影响城镇发展的各项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根据本省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布局,以区域为基础,以城镇为中心,具体拟定和划分包括省城-县城-主要集镇三级城镇系统,认为本区域城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发挥合肥中心城市的作用,本区城镇可分为以合肥 市为中心包括其卫星城镇的综合性城市群体,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支农工业为主的一定区域的商业中心城镇,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产工业城镇和其它职能的城镇等四种基本类型.到本世纪末,本区城镇总人口将占全区总人口的32~35%,各级城镇的人口规模分别为:一级20万人,二级5-20万人,二级1-5万人;城镇体系的布局将是以合肥为核心,沿八条交通干线分布的放射形地域形式.全区拟分为十八个城镇经济小区(加合肥共十九个),并结合各小区的各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逐一分析论述了其中心城镇的发展问题.最后指出了实现上述城镇合理发展与布局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肯定怀远县城镇化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提出目前怀远县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镇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通过建立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怀远县的城镇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怀远县小城镇发展目前处于由初级城镇化的前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为促进怀远县小城镇的发展,作者选择了12个指标对怀远县各个乡镇的辐射力、潜力进行分析,并选取了8个中心镇进行重点建设。最后,作者就如何加快怀远县小城镇建设提出若干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疆铁路沿线37个县级以上城镇的城镇人口和10项社会经济数据,对南疆铁路沿线城镇按人口规模进行等级划分,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增长极类型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不连续分布的状态,5个地州首府所在城市人口规模均超过20×104人,剩余32个县级政府所在的建制镇,除库车县城过5×104人外,其余县城人口不足5×104人,其中9个县城人口不到5 000人。(2)南疆铁路沿线城镇可以划分为工业增长极城镇、工农业复合型增长极城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性增长极城镇等类型。(3)南疆铁路沿线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城镇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农业的发展,加工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还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州首府所在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城镇密度居全国前列,充分激活身处市场经济最前沿的建制镇,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1996年全省居住在县以上城市人口约1600万,建制镇区人口329.7万,村庄农业人口约占1900万,形成了“4:1:5”哑铃型人口格局。从布局上看,在沈大。沈山公路沿线形成了密集的城镇带,省经济百强镇的90%分布在这两条城镇带上。“八五 以来,辽宁省建制镇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建制镇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中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安全的湖北省秭归县城镇适度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层面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推进为三峡库区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从资源消耗和土地安全视角分别对县域和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秭归县域适度人口规模为31.03万人,用地规模244.64km~2,预留用地132.26 km~2,而秭归中心城区适度人口规模为21.01万人,用地规模18.91 km~2,预留空间约9.01万人、11.82 km~2,表明秭归县域人口已超出生态限制,且多处于农村,应控制生态资源消耗,加强构建县城—重点镇—基础镇的城镇体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秭归城镇体系各节点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7.
西藏小城镇体系发展思路及其空间布局和功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小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藏小城镇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将西藏小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划分为如下五大区域:①藏南宽谷山原城镇发展区,②藏东南山地城镇发展区;③藏东“三江”流域城镇发展区,④藏北高原城镇发展区;⑤藏西高原城镇发展区。通过各城镇发展区自然环境特点、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分布及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与潜力的分析,对130个建制镇的功能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8.
周忠学  任志远 《山地学报》2007,25(2):136-141
发展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是推动陕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陕北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定量研究,分析了本区城镇体系及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本区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城镇的现状特点 鲁西北经济区是山东省内综合经济区划体系中的一个二级经济区,包括德州和聊城两个地区的21个市、县。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1985年总人口103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6.3万人,非农业人口87.6万人。城镇总数为99个,其中城市3个,县城18个,县属镇78个。城镇驻地总人口114.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58万人。从城镇群体的发展与布局来看,鲁西北经济区城镇现状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着重于空间分析阐述上海市经济发展、城镇化和今后发展方向。“背靠陆地、面向海洋、依临长江、内怀黄浦”是对上海市空间优势的总结。上海城镇化过程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由中心城市、近郊工业区、远郊卫星城镇、县城或县属镇、乡所在地或农场集镇五个等级的城镇空间结构。开发外围空间,增加人口和经济的离心倾向是上海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