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黑土的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面查清了测区8.15万km2内元素分布特征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元素含量特征。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中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松嫩平原南部的黑土类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丰富,而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低,土壤呈中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测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的一级土地质量占调查区总面积的96.08%;农业用地的黑土区域均属于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净土,有利于农业种植。  相似文献   

2.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的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对于研究富碱斑岩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集了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28个夏季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TSP、PM10、PM2-5)样品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对元素浓度含量特征、元素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富集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元素来源解析。研究表明:在PM10-100中富集的元素多在地壳中含量很高,重金属元素在PM2-5中高度富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质量浓度整体水平为:大庆>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富集因子分析表明:Fe、K、Ti、Mn、Co的富集因子小于1或非常接近1,Ca、Mg、Ni、Cr的富集因子大于1但仍小于10,Na、Zn、Cu、Cd、Pb、Se的富集因子大于10,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人为来源特征。参照颗粒物不同源主要标识元素,对各元素进行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南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扬尘,此外还有燃煤、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碱尘大气传输、燃油和工业来源。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西部水体环境盐化机制的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环境同位素D与^18O示踪的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典型代表区—洮儿河流域水体的δD和δ^18O组成分布特征,绝大部分水样点在全球大气降水线(LMWL)上或附近,反映其具有统一的补给来源,均来源大气降水或经过轻微蒸发的地表水。少数水样点明显地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且分布在其下方,反映该水体受到了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其δD和δ^18O同位素产生了显著的分馏而富集。本文重点研究了地下水的D盈余值“d”与TDS以及δ^19O与TDS关系,揭示了地下水的盐化作用过程,不仅与蒸发作用有关,更主要取决于水-土相互作用。证明了地表水对盐渍土的溶滤作用,是该区潜水盐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程丽丽  黄方  王平 《华东地质》2007,(2):145-149
本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2000年的1∶ 100 000 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1986~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由于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而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减少,松嫩平原西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9.80%、城乡建设用地增加0.66%;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10%、6.80%、1.20%和1.20%,15年的时间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总价值减少7 000.15×104美元,相当于人民币57 891.24×104 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74%.  相似文献   

6.
王晓峰 《吉林地质》2010,29(3):111-114
本文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粉土及粘性土612组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的对比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1,经验关系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7.
铜陵市大气降尘中铜元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和评价矿产资源利用过程对大气污染的可能贡献,评价了典型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铜陵市的大气降尘中铜元素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运用ICP-AES法分析测试了铜陵市不同功能区17个大气降尘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定性地判断了各采样点铜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铜陵市大气降尘中铜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 190×10-6,富集因子最高值为391.5;大气降尘中铜元素污染严重,形成了以铜开采和冶炼企业为中心的污染区域;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大气降尘中的铜元素污染贡献较大,是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荒漠化的EOS-MODIS 数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应用EOS-MODIS数据对松嫩平原的荒漠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计算出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VCI),反演求得荒漠化指数(DI),得到荒漠化面积;采用多种方法和复杂步骤,首次获得了松嫩平原碱质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的面积,分别为160.30×104hm2和50.56×104hm2,分别占该区面积的24.35 % 和7.84 % ;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荒漠化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松嫩平原以碱质荒漠化为主, 当前荒漠化的发展程度已处于临界状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构造成矿研究的早期,人们习惯于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物质的变形.用化学原理来解释物质的变质。然而.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并不是独立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本文以内蒙古扎兰屯西采石场的中粒花岗岩为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黑云母形变的过程中.呈现出Fe元素滞留富集以及Ti、Mg元素向外迁移的现象。验证了物理作用不单单是物质的变形。也可以改变物质的内部结构,从而导致物质的质变。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近地表大气尘的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市位于岷江、金沙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随着宜宾城市发展,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田辉  郭晓东  朱巍  张梅桂 《地下水》2011,33(5):61-62,111
依据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等实测资料,对松嫩平原地区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松嫩平原地区地下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是松辽地下水系统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层叠置的地下水盆地,西部以大兴安岭山地为界,西南部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东南部以长白山山地为界,北部、东部以吉黑省界为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一级地下水系统。本文主要叙述潜水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地下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监测应科学规划、分层监测、引进新设备和加强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松嫩平原农业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选择国家“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吉林省大安试验作为研究区,针对农业发展状况和目标、次生盐碱化形成机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多种自然和人为条件,建立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确定水资源最优利用方案,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同时,拟把此套模型技术推广和应用到整个松嫩平原地区,保证农业安全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角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揭示了风化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从而为流域乃至松嫩平原盐渍土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嫩平原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准确、适宜和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最主要的7个水文地质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75个评价单元,构建各单元归属于各个级别的最优相对隶属度矩阵,得出松嫩平原脆弱区和较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王府-伏龙泉高台地、各条主要河流两岸及其较大支流河漫滩、低阶地以及中部的低平原地区;高平原地区和五大连池的玄武岩地区为难污染区和略难污染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准确评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一个关键,是明确全新世土壤形成年龄-深度关系的空间格局。本文利用松嫩平原12个典型黑土剖面的56个AMS 14C年龄数据,尝试重建全新世黑土14C年龄与形成深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显示:1)研究区黑土大范围形成时间不晚于8.5 cal.ka B.P.;2)研究区黑土形成年龄的分布由深度40 cm以下阶段性均匀分布转为40 cm以上南北向"三明治"模式(南北老,中部新);3)研究区黑土形成深度分布在4 cal.ka B.P.之前和降水梯度变化密切相关,4~3 cal.ka B.P.在研究区东南部显著变浅,3~0 cal.ka B.P.几乎阶段性呈均匀分布,而在1~0 cal.ka B.P.研究区近中心区域反而出现低谷。结合区域气候变化、地貌演化和人类活动历史,推测松嫩平原黑土大范围形成与东亚夏季风边缘区全新世早期-适宜期植被大范围生长扩张有关,研究区黑土形成年龄的分布在40 cm以上可能主要受毗邻沙丘活动影响,在40 cm以下可能主要受全新世适宜期稳定气候影响,黑土形成深度的分布可能主要由4 cal.ka B.P.之前的降水控制转变为之后的自然风力侵蚀和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松嫩平原水土保持价值复合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嫩平原的生态环境在近几十年间严重恶化,荒漠化迅速发展,这与该区域水土保持功能持续下降有关。根据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以TM/MODIS/DEM数据为基础,应用3S技术建立了水土保持价值的复合计算模型,并以松嫩平原为研究区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全区2001年水土保持价值总额为662.63亿元。就单位面积的水土保持价值而言,林地最高,为173.59 万元/km2;草地次之,为70.42 万元/km2;耕地较低,为24.53 万元/km2;难利用地仅为2.89 万元/km2。水土保持价值的分布趋势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从193.86 万元/km2降至18.87 万元/km2。可见,进行林地、草地建设是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关键,平原中、西部尤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解决了水土保持价值的量化问题,而且,为绿色GDP的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