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蓟县纪狼牙山组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部分为透镜状、脉状,成矿分为2个阶段。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含量为2.255%~5.579%,贫Ga、Ge,Zn/Cd值为146~198,方铅矿中Ag含量为0.015%~0.038%,具有岩浆热液有关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δD值为-92.7‰~-76‰,δ18OH2O值为-11.58‰~-2.27‰,多数位于大气降水范围,但部分位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之间,且早阶段成矿流体含有CO2、CH4、N2、H2等地幔流体或岩浆流体成分,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不断加入大气降水。早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的特征,晚阶段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6‰~9.9‰,具有岩浆硫与围岩硫混合来源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33~18.580,207Pb/204Pb值 为15.606~15.669,208Pb/204Pb 值为38.344~38.522,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部分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虎头崖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住于江西省德兴市乐德成矿带中段,是我国南方规模巨大的铜铅锌金银矿化集中区。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区域成矿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银山矿床成矿流体种类、成矿温度、流体盐度、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等资料,推断本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合,由于有机质的作用,带来了从围岩中活化、萃取的有用元素,晚期铅锌银矿化与富含有机质的热液流体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对矿质沉淀意义有限.而多种流体的混合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机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变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为矿源层的背景上演化的。本文根据矿床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矿床的热液成矿期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老湾花岗岩岩浆水的混合,成矿Ⅰ阶段和Ⅱ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成矿Ⅲ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在成矿Ⅱ阶段大气降水已占有很大的比例。氦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老湾金矿形成过程中有地幔流体加入,且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由于大气降水比例增大,其与地幔流体的混合导致成矿流体的3He/4He比值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Au的沉淀机制及基性岩浆活动与Au成矿的关系,对该矿床热液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H、O、C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包裹体有气液H_2O、CO_2-H_2O和纯CO_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温度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盐度高于早晚两个阶段;热液成矿期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主成矿阶段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晚阶段热液方解石中的碳质主要来自幔源碳的低温蚀变。研究认为,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Au的沉淀与NaCl-H_2O-CO_2流体不混溶作用密切相关,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流体提供热源、H_2O、CO_2和Au。  相似文献   

5.
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对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区内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两类成矿流体,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经历水/岩交换的演化岩浆水的混合;另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原始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论述总结了内蒙古哈达特陶勒盖铅锌银多金属矿区的矿床特征,分析了区域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与铅锌银多金属矿的关系。通过对矿体氢、氧、铅、硫等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了较多大气降水;该矿床成矿作用早期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其物质来源与深源岩浆热液活动有关,而中期和晚期阶段产出的硫化物是岩浆热液对容矿围岩进行蚀变交代或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产物,银、铅、锌成矿作用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酸性岩浆作用的继续和发展,该矿床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辽宁青城子榛子沟脉状铅锌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位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吉裂谷内的青城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集区,产出有多处中、小型铅锌矿床,榛子沟铅锌矿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与大石桥组界面或浪子山组层间及大石桥组第三岩性段的大理岩中或斜长角闪岩、黑云母片岩与含石墨(条带)大理岩接触处靠近大理岩的一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文章对该矿床脉状矿体的稠密浸染状矿石的流体包裹体及其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受到了后期热液系统中大气降水的混入,是一套H2O-CO2-NaCl流体体系。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既具有岩浆热液的特点,又具有大气降水(或地层流体)的特点。石英内流体包裹体的δD为-85‰~-100‰、δ18OH2O值为1.85‰~4.45‰,表明成矿流体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致使氧同位素值朝大气降水方向漂移,偏离了正常岩浆水值。经综合分析认为,榛子沟铅锌矿床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8.
内蒙黄岗梁矽卡岩型铁锡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黄岗梁矿床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处锡铁共生大型矽卡岩型矿床,苏大沟是黄岗梁矿床NE向延伸的铜铅锌矿点。黄岗梁矿床围岩、蚀变围岩、赋矿矽卡岩以及不同矿体石榴子石稀土元素的总特征体现了岩浆和岩浆水、围岩和大气降水对成矿的综合影响。靠近岩体则较多地体现了岩浆和岩浆热液作用;远离岩体则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作用增强;从贫矿体-富矿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大气降水对成矿的贡献增大,晚期又叠加了岩浆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黄岗梁铁锡矿床的REE配分曲线类型多样、变化较大,充分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稀土元素特征。苏木沟铜铅锌矿点具有岩浆热液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华北北缘黄岗梁式矽卡岩型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相似文献   

9.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同位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胶东大、中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显示出金矿床的初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重熔花岗岩形成作用中继承了部分变质水,在高温阶段的成矿作用中以岩浆水为主,其后逐渐向大气降水方向演化,只有少部分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本文探讨了H.P.泰勒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质量平衡方程的应用条件,当水/岩比很小时,该方程不能确切判定关于成矿流体的成因,本文提供了以地质条件为前提的解析方法。成矿流体的Rb-Sr年龄揭示出胶东金矿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ISr与玲珑花岗质杂岩体中的郭家店、郭家岭型岩体一致,而成矿作用特别是与郭家岭型岩体重熔形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得耳布尔矿床是产于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内的大型铅锌银矿床,本文通过对闪锌矿、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和氢氧同位素测试以研究其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结果显示主成矿期闪锌矿及团块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3~260℃,盐度为3.05%~9.6%NaCleq;成矿晚期脉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5~210℃之间,盐度3.53%~7.15%NaCl_(eq)。红外激光拉曼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及CO_2,含极少量CH_4。石英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主成矿期δD_水值为-153.8‰~-149‰,δ~(18)O_水值为-0.77‰~2.38‰;成矿晚期δD_水值为-154‰~-141.4‰,δ~(18)O_水值为-2.27‰~-0.47‰。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演化大气降水的混合。额尔古纳地块内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较为接近,主要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_2O-CO_2±CH_4成矿流体;流体来源一致,推测为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河南栾川三道沟铅锌银矿床是豫西铅锌银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成矿作用划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铅锌银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各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CO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早、中、晚阶段成矿温度依次降低,分别为260~360 ℃、200~320 ℃、160~260 ℃,成矿流体盐度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为4%~10%、6%~12%、4%~8%,密度为0.58~1.06 g/cm3,平均0.86 g/cm3,即成矿流体为高-中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早阶段δD=-67.5‰~-75.1‰,δ18O水=6.4‰~11.1‰;成矿中阶段δD=-106.8‰,δ18O水=5.0‰;成矿晚阶段δD=-86.4‰~ -100‰,δ18O水=-0.7‰~2.2‰,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或变质水,成矿中-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初步认为三道沟铅锌银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是燕山期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硐子铅锌矿床发育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侧、翁牛特旗少郎河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角闪石岩、花岗闪长岩等,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分为早期铜矿化和晚期铅锌矿化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硐子铅锌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180℃,盐度范围为0.4%~7.2%Na Cleqv,成矿压力范围为11.83~24.30 MPa,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点。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参与成矿作用的特点;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成矿物质具有深源岩浆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在构造活动期,区域上活化的深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及赋矿围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导致成矿流体在断裂构造有利的位置富集成矿。硐子铅锌矿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研、辉钼矿Re-Os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内蒙古西乌旗东不拉格钼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成矿流体特征及流体演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斑岩型钼矿化和热液脉状铅锌矿化,二者为同一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钼、铅锌成矿均与区内石英二长斑岩有关,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表明,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165.2±2.8 Ma),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产物。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氧逸度、富Fe和含CO_2的特征。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成矿流体从高温(312~534℃)、高盐度(高达63.9%NaCleq)向低温(158~166℃)低盐度(低至0.35%NaCleq)演化。隐爆造成的岩浆减压沸腾是岩浆流体出溶的主要机制,早期岩浆流体由于减压和降温过程造成热液发生CO_2与水的不混溶及流体沸腾,这是早期钼沉淀的主要机制,而岩浆流体与还原性地层的水岩反应引起的氧逸度降低及大气水的加入则是铅锌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巴斯湖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青海省沱沱河地区,M9铅锌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九十道班组碎裂蚀变灰岩和泥晶灰岩中,主控矿构造为切割地层的NWW向断裂构造。成矿过程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重晶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碳酸盐-石英阶段(Ⅲ)3个阶段。成矿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成矿Ⅰ阶段均一温度为315.1~365.9℃,盐度(w(NaCl))为8.81%~11.46%;成矿Ⅱ阶段均一温度为231.1~294.3℃,盐度为4.80%~10.49%;成矿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55.1~233.7℃,盐度为2.41%~6.88%。成矿流体为典型的中温、低盐度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H-O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水,早期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S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新生代深部钾质岩浆活动有关。巴斯湖铅锌矿床M9矿体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晚碰撞造山作用引起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虎林四平山热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平山热泉型金矿床产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完达山脉东麓。金矿体赋存于白垩系上统大塔山林场组和四平山组地层的硅化带中。岩石化学,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围岩蚀变特征等研究表明: 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成分中既有大气降水,也有岩浆水的加入,以大气水为主,具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双重性质;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岩浆热液的分异,少量来源于高背景的围岩; 成矿热源来自于岩浆的余热。结合该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八卦庙金矿床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为例,对秦岭凤太成矿区内铅锌矿床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本区各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属CO2-N2-CO-CH4-H2型,但八卦庙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CH4含量明显较高,而,fO2和,fS2值又低于铅锌矿床;液相成分中,八卦庙金矿床除Ca^2 /Mg^2 和Eh值小于铅锌矿床以外,主成矿期的Na^ /K^ 、Cl^-、F^-、pH值均大于后者,两者的主成矿期均为中盐度,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溶液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显示铅锌矿床的水源主要为地层水,而八卦庙金矿床中的水源主要是岩浆水或受岩浆加热的地层水,其与岩浆热液的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阶段加热爆裂法测定了不同成因热液矿床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氩同位素,计算出各温度段内大气氩的相对含量,从而,总结出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等成矿流体的氩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典型的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以具有高大气Ar组分(约95%-100%)为特征;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Ar同位素组成特征取决于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初始岩浆水的Ar同位素组成及矿源层和围岩的性质,产于古老变质岩中的,一般以具有低大气Ar组分(约6%-20%)为特征,其它的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在主成矿温度范围内一般为50%-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刘敬秀 《地质科学》1998,33(3):349-358
采用分阶段加热爆裂法测定了不同成因热液矿床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氩同位素,计算出各温度段内大气氩的相对含量,从而,总结出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等成矿流体的氩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典型的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以具有高大气Ar组分(约95%-100%)为特征;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Ar同位素组成特征取决于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初始岩浆水的Ar同位素组成及矿源层和围岩的性质,产于古老变质岩中的,一般以具有低大气Ar组分(约6%-20%)为特征,其它的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在主成矿温度范围内一般为50%-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床位于内蒙东部黄岗梁―乌兰浩特NE向铁锡多金属成矿带上。在对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氢、氧、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认为燕山期的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物质来源,成矿热液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的参与,该矿床为岩浆期后中温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0.
荷尔勿苏铅锌矿床发育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侧、翁牛特旗少郎河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等;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属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化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交代作用阶段和晚期裂隙充填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其温度、盐度和压力等逐渐降低,具有中低温(170℃~316℃)、低盐度(1.2%~3.7%NaCleqv)的特点,成矿压力为11.83~24.30 MPa;稳定同位素碳、氢、氧证据显示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两部分组成的混合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荷尔勿苏铅锌矿床成矿物质为深源岩浆在构造活动时期再次活化,与下地壳及赋矿围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并在断裂构造有利位置富集成矿。荷尔勿苏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