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Ms和ML震级表对Varotsos和Lazaridou(1991)宣称成功的22个希腊地震预报作了评估。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为Ms(预报的震级表在电报中未指明),用震中初步测定目录(PDE)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有74%是虚报的(它们并不和某一指定的地震相关),9%偶然相关(任何一个或更多地震的随机概率p〉50%),以及17%是不确定的(0.15〈p〈0.40),没有什么成功预报其置信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AGU2004秋季年会看地震层析成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整理最近几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发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参考了AGU2004年秋季会议的相关文章,分以下5个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地震层析成像的正演与反演方法;(2)多震相层析成像技术;(3)利用层析成像研究岩石物性及热状态;(4)多尺度和非规则地震层析成像方法;(5)其它层析成像方法及其与地震层析方法的联合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差(DD)定位算法同时结合波形互相关(CC)方法,重新分析了北加州近20年(1984~2003)的数字化地震资料,将北加州地震台网(NCSN)现有地震目录中震源的定位精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定位过程中结合使用了由所有震中距离不超过5km的相关事件对测得的30亿个互相关到时差数据以及北加州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列出的700万个P波到时读数。双差法重定位后获得311273个事件。重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能够勾画出非常精细的、与活断层相关的地震活动构造图像,并且能够揭示诸如地震条带、重复地震等的时空构造特征。结果显示,约有90%的地震在同一个台站具有相关的P波、S波列,并且有12%的事件属于重复地震。通过对重复地震的分析认为,在95%置信水平下,现有台网定位的不确定性在水平方向平均约0.7km,垂直方向平均约2km。地震事件的相关性以及重定位后相对位置的改善在北加州大部分地区非常一致,这就意味着使用该方法高精度地确定由不同板块构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震活动图像是普遍适用的。本文认为,长期的、一致性好的地震监测以及数据分析工作是提高现有震源目录中地震定位精度和以后精确定位日常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震源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白彤霞 《地震学报》1991,13(4):401-411
本文根据建立在平均二维破裂模式基础上的地震定标律,导出了地震矩 M0与各常用震级之间(1gM0-MS,ML,mb),各种震级之间(Ms-ML,Ms-mb,ML-mb),各震源参数之间(断层长度IgL,断层面积 lgS,平均错距 lgD-Ms,拐角频率 1gfc-ML)的各种常用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由一个震级值就可以估算出一系列震源参数.本文还求出了平均破裂速度 Vr=2.65km/s,总破裂时间 T(s)=0.5L(km),平均位错速度 D(t)=11.4m/s.用矩震级 Mw 度量地震的大小,有四个优点:(1)地震矩反映了形变规模的大小,因此是度量地震大小的最佳物理量.(2)它是一个绝对力学标度,对任何大小地震都有意义,可测量,且不产生饱和问题.(3)它和我们已熟悉的震级标度可衔接.(4)它是一个均匀的震级标度,适用于宽尺度的地震统计.因此,Mw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震级标度.   相似文献   

5.
1966~1976年华北地震的时间特性及相关触发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黎凯武 《地震》2000,20(1):59-64
阐述了1966~1976年华北地震的时间特性及其相关触发因素--地球自转和引潮力。这是300年来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组地震,强震发生的时间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年尺度上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季节性地球自转速度极在值或极小值时间点附近,即极点附近(或称极点时段),在月惊工上多数地震发生在朔望附近(或称朔望时段),在日尺度上半数地震发生在极大水平引潮力时刻附近。表明这些地震与地球自转和日月引潮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地震资料中心(VX DAT)提供的地震目录和地球自转不均匀性(IERS,1992)数据的分析,计算了地球自转角加速度模量|dΩ|dt|曲线和全球不同地区每年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的相关关系数,同时对扩张区和俯冲带作了专门研究,证实了作者(Гоъкавый,идр,1994)以前根据全球地震活动做出的N(t)和|dΩ/dt|相关的基本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1900年-1969年全球大地震(M≥7)的时空图,找出与中国大陆大地震(M≥7)有关的14个相关区,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这些相关区逐一鉴别,选取较优的9个,再根据这9个相关区发生的大震来预测中国大陆在未来一年内会不会有大震发生。进一步对某一个地区,例如华北地区,运用同样的方法,亦可对未来一年的地震趋势作出估计。 对1976年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地震趋势作了估计,并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Geler在3月11日参加争论的文章(该文本刊未译载)中出了一个重大错误。与他所说“地震矩释放增长(小地震比平常更多)”相反,矩释放增长主要是由大地震(M7)和中等地震(M6)引起的,而非小地震[1~5]。14 地震矩释放增长主要由大地震引起@Max ...  相似文献   

9.
章纯  林命周 《地震》1998,18(1):28-32
把模糊数学方法引入地震预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结果中选择模糊编网、灰色模糊模型、日本海沟和本地区的模糊相关及显著地震发生后的模糊跟踪,作为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判断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地震的模糊预测方法。1996年11月9日(简称“11.9”飞下同)长江口以东海中6.1级地震前后,根据模糊方法作了各阶段预测,分别列入近几年的上海市地 震局地震会商报告中,震前预测和震后跟踪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可以说这次地震是模糊方法取得较为成功的一个震例。  相似文献   

10.
某些实验室滑动模型发现,滑动的临界量(或速度)在动力断裂开始之前需要越过一个成包体。这个包体在发外推到地震时被认为是很小的并且这种前兆滑动是检测不到的。Ohnaka(1992,1993)曾提出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由前震废划了一个成核形成动态破裂的准静态滑动生长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足够大(直径约10km)到可检测,这对地震短期预报是有用的。1992年兰德斯地震(M7.3)有明显的胶震序列,它离Pinfo  相似文献   

11.
<正>1研究背景地震预测预报是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的时、空、强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诸多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地震学参数,并取得了一定认识和成果。其中,地震危险度D是表示在t时刻内发生地震概率的一个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如下:王炜等(1987)在统计研究华北小地震时间间隔时,引入地震危险度D值,并成功提取了华东5次中强震前D值异常;戴维乐等(1997)使用1972—1992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对地震危险度D值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D值中期异常区域,并对D值在中期预报、预报效能、计算结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戴维乐等(1998)针对华北地区地震危险度D值的短期异常变化进行研究,从异常区的出现时刻、异常区扩大、收缩时刻等,讨论了中期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联系,随后将该参数应用于神经网络等方法。此外,王等(2000)利用地震危险度D值和其他地震学参数的异常交会区,对华东地区未来震中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正在根据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对相关行政机关的地震调查研究预算等事项进行调整.这次,提出了2014年度地震调查研究事业的政府预算概算申请,这里将介绍此次预算概要(2013年8月28日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调研).2014年度概要预算申请额:政府全部为180亿日元,是上年度(2013年为125亿日元)的144%(不包括对部分独立行政法人的运营费支付金).  相似文献   

13.
香港海啸监测及警报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永德  李健威 《华南地震》2008,28(2):118-124
地震监测、海啸数值模拟和海平面监测是监测和预报海啸的主要工具。为了有效监测南海北部可能发生的地震海啸,香港天文台(HKO)正在香港筹建一个宽频地震站,同时通过太平洋海啸警报及减灾系统(PTWS)的框架取得美国加州综合地震网(CISN)显示系统的实时地震信息,并通过世界气象组织(WM0)的全球通信系统(GTS)接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验潮站和海啸浮标数据以监测海面的波动情况。香港天文台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取得海啸漫滩模式交换计划(TIME)下的海啸数值模式,把香港本地的高分辨率水深和地形数据融合在模式之内,并利用这个模式计算南海多处地区在不同地震情景下的海啸传播,为海啸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强烈地震等震线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地震较多的国家,历史上从很早以来就有关于地震的记载。据吕氏春秋制乐篇记“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89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的地震记载。根据“中国地震资料年表”所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们认识到,电离层对地震影响非常敏感,探测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扰动看来对地震短临预测是非常有前途的。我们提出可利用甚低频/低频(3~30kHz/30-300kHz)无线电探测进行地震-电离层扰动的探测。1995年神户地震明显发现电离层扰动现象之后,开始了利用低电离层甚低频/低频传播信号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简短历史。在说明先前的甚低频/低频结果之后,我们给出了最新的甚低频/低频发现:一个是电离层扰动与地震在统计上相关,第二个是2004年12月苏门答腊地震的实例研究,说明了这次地震电离层扰动的空间尺度和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6.
地震通常在时空上是丛集的。传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所考虑的只是每个地震丛集中最大震级的事件——主震,并用所考虑场地地震动强度量值的超越率来表示(Cornell,1968)。这种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PSHA)用于长期的结构设计或评估。近来,出于对短期风险的管理,已采用一种类似的方法来进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APSHA),其与主震的发生相关(Yeoand Cornell,2009)。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通常用一种均匀泊松过程来描述事件的发生,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则通过有条件的非均匀泊松过程来模拟余震的发生,其概率值取决于触发余震序列的主震震级。另外,由主震和后续余震组成的每个地震丛集,可以看成以相同主震概率发生的单一事件。这就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在危险性分析中考虑余震,这个方法首先由Toro和Silva(2001)论证,并由Boyd(2012)进一步研究。实际上,这篇短文中心探讨概率方面,说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和余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联合结果以得到一种考虑主震一余震序列的地震危险性整体解析解的可行性,而前面提到的研究中这些仍然缺乏。这种方法应用的结果,说明有助于依据导致超越某一加速度阈值同时也考虑余震的地震事件发生率(如对于结构设计),初步评估地震危险性的增加。因而这从地震工程长远来看是切合实际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小军  赵凤新 《地震学报》1997,19(2):212-215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李小军赵凤新胡聿贤(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场地条件生命线系统地震动场相位差谱重要性极高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空间分布与延伸性.在同一次地震下,这类结构各部分受到的地震荷载将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丽江地震余震序列分维的时间活动图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地震余震序列分维的时间活动图象秦嘉政钱晓东(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1空间分维Ds分析方法根据相关积分的分形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对某一特定的地震序列或地震活动分布,假设N个地震的分布的相关积分满足如下关系C(r)=2NR...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高低起伏的韵律特征。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地震阶(几年)。并且指出,地震期中6级以上强震累积频度呈指数型分布,这是一个地震大轮回的整体性活动标志。本文还计算了第五幕和它的四个地震阶的时间分维值,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自相似特征也正是在不同时间层次上地震活动存在强弱相同的韵律特征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W.  H.  K.  Lee  H.  Igel  M.D.  Trifunac  柳百琪 《世界地震译丛》2009,(6):64-74
引言 旋转地震学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地震、爆破、周围振动引起的旋转运动的所有方面。最近的两篇专题论文(Teisseyre et al,2006;Teisseyre et al,2008)和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旋转地震学与工程应用》专辑(Lee,Celebi et al,2009)都属开山之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