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喜马拉雅山板块运动 G P S 监测资料,较系统的讨论了 G A M I T/ G L O B K 进行精密 G P S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着重对 G A M I T 处理各时段解与 G L O B K 综合处理单时段解及其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对高精度 G P S 数据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GPS动态监测超高层建筑物时,由于监测站和基准站高差较大,对流层湿延迟不能较好地通过传统的双差模式进行消除。本文采用基于随机游走过程的参数估计法对双差残余对流层延迟进行进一步削弱,并介绍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在进行GPS监测时对流层延迟残余误差不可忽略,卫星高度角越低相应延迟量越大;通过该方法进行估计改正,提高了实时动态监测精度,尤其是在高程方向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1引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已经完成了截流工作,这项工程的建设给这一地区的地质地貌带来很大变化。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对该地区进行长期的形变监测是很必要的。在早期的研究中,许多单位围绕三峡工程地壳稳定性问题,应用了遥感、物探、地震等手段进行了多学科...  相似文献   

4.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我国GPS大地控制网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结合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意义,并介绍了整网平差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最后平差结果及精度。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主要断层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利用云南地区1999-2001年GPS观测结果,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主要断层运动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云南对区地壳水平运动明显受断裂活动的影响;断裂活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结果一致;红河断裂带活动以北段为最,中段次之,南段最小;小江断裂带活动最强烈,其次为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北段,曲江断裂带显示出枢纽断层特征;各断层具有每年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较大的最大剪应变值主要分布在主要断裂带沿线及其交汇处;地震并非发生在最大剪应变值最大处,而大多发生在其高梯变带上,尤其在其拐变处。  相似文献   

6.
GPS监测水汽与水汽辐射计数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针对水汽辐射计观测数据和并址的GPS观测数据,用GAMIT软件求解了台站的天顶总延迟和湿项延迟。运用湿项延迟与水汽含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对GPS监测的大气可降水量与水汽辐射计观测的水汽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结果:由GAMIT解算出的水汽含量与WVR观测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02mm,均方差为0.02mm,由气象文件求出的水汽含量与WVR观测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03mm,均方差为0.02mm。表明用地面GPS监测大气水汽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EQC数据质量模块相关算法进行分析,实现了支持RINEX2、3 格式的BDS/GPS卫星数据质量分析软件DataQC的开发,其主要参数包括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指数、信噪比和周跳等,并增加卫星分布状况以及电离层、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估计功能。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软件计算指标与TEQC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电离层估计方面,与全球电离层格网(global ionosphere maps, GIM)插值计算结果的RMS在3 TECu之内,并可用于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稳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使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进行SPOT卫星数据与TM数据进行复合制作卫星影像图技术研究 ,经反复试验 ,成功地研制成了既有明显色彩差异 ,又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假彩色遥感图像 ,为卫星遥感影像图开发利用提供方法技术。文章就有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作简单介绍 ,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GPS长距离基线精确解算方法及其解算精度与观测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载波相位各组合观测值特点的L5-L3解法比L3解法好;长距离基线解算时,观测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其精度趋于稳定,再观测更长时间精度提高很少,甚至不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GPS/BDS实时监测坐标序列中多路径误差的周日重复特性和高频随机噪声,分别采用EMD以及EMD与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坐标序列构建多路径时序模型,并通过恒星日滤波削弱后续坐标序列中具有强相关性的多路径误差。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EMD可以很好地去除GPS/BDS实时监测序列中的高频随机噪声并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提高实时监测精度50%左右,EMD和小波组合方法较单EMD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GPS水准与重力大地水准面的联合平差方法,其原理为分别对GPS水准和重力大地水准面建立绝对观测方程和相对观测方程,并以GPS水准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平差,将平差结果附合到GPS水准上去,因而既利用了GPS水准绝对高精度的优点,又利用了重力大地水准面的高分辨率和高相对精度的优点。考虑到球体和局部系统误差,可以将大地水准面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区平差。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年轻的快速隆升的山脉,而支持这种主张的定量数据却不多。本文在多次实地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1991年所进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喜马拉雅山的板块运动和垂直地壳位移作以阶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板块运动和形变及其边缘现今相对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太平洋构造系是地球的一巨大构造系,集汇聚型、分离型和转换型板块边界于一体,是全球火山、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长期观测得到的速度场,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和形变,并利用空间技术测定太平洋边缘地带转换断层、洋中脊扩张以及海沟边界汇聚与俯冲相对运动速度,获得了太平洋板块及板内的现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板块整体以70.1mm/a向西北移动;北太平洋板块具有刚性特征,而南太平洋板块东西向存在拉伸,具非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铁路公路等曲线测设中,多少年来都是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这两种方法都要求必须先测设曲线主点,然后在曲线上(包括端点)设站,再详细测设。长曲线或测设中遇障碍,须搬动仪器多次设站才能测完一曲线,很不方便,而且野外工作量大。本文提出自由测站极坐标法测设曲线,可以任意选择测站位置,不仅工作方便,而且效率高。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新的作业方法,计算公式,并给有实例。  相似文献   

15.
?о???????????????????????1????GPS???????????к??????????????????????????2???????????????????2???????????3?????п???????????????????????????????4???????????????????????????5???????????????GPS????????????????????????????????????????????????????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梧州市常用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在以花岗岩残积土为桩基持力层时施工中的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确定大气稳定度的因子: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看作相互独立的变量,并用韦伯分布拟合风频,通过计算三个独立变量的频率的方法计算大气稳定度频率。成都地区实例计算表明,该法与传统的P-T法统计结果十分吻合,但却具有所需资料少,计算工作量小等明显优点,通过对该法的误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订正方法,得出精确的订正结果。并提出更精确的三参数风频拟合设想。通过与传统P-T法比较,指出了传统P-T法风速分级与实测风速整数取值之间的矛盾,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差分测速和Kalman滤波估计相位变率方法对某次航空重力测量的飞行数据进行了解算,通过与GT-1A自带的GPS高精度定位测速软件和WAY-Poin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估计相位变率的GPS差分测速,能够适应较复杂的运动模式,定速精度达到mm/s级,高于WAY-Point软件的动态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gives a computing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eostrophic current. The fact that kinetic energy of geostrophic motion and geostrophic potential energy reach minimum simultaneously, Fomin's "principle of minimum kinetic energy" is equivalent to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geostrophic potential energy . We concluded that horizontal geostrophic velocities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 Combining our method with C. Wunsch's inverse method we can obtain the velocity components along and normal to the hydrographic sections . We used and analysed CTD and current meter data of " Experiment No . 3 " exploration, December 1985-January 1986, in the west Pacific Ocean - Philippin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