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4年12月22日辽宁葠窝水库区发生M_L=5.2地震,本文通过讨论地震序列与水库蓄水的关系。比较典型水库地震与一般构造地震的活动性参数,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认为这次地震的发生与水库蓄水关系不大,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典型水库地震有明显不同,而与一般构造地震具有相同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的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海域7.3级地震前,构造活动加剧产生的地壳局部薄弱部位的先行破坏,对海域地震具有前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 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著,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该震群发生在窝拖寨断裂上,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5.3级地震,因此分析认为,该震群的发生时间虽与水位相关,但可能是触发了构造地震,所以震源深度显现的是构造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在西南构造活跃区修建的水库蓄水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对蓄水已长达7年并在高水位运维多个周期的云南小湾水库,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M≥1.0级地震进行了精定位处理,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成丛活动特征,库区内外的地震震源深度差别较大.对地震震源深度、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水位及b值分析结果表明:小湾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明显增多,有水库触发地震发生,触发地震主要分布在沿黑惠江(A)和澜沧江流域(B、C)的3组地震丛中,且3个区的触发地震类型均为快速响应型;在水库蓄水响应活动最明显的地震丛集区A,展现出明显的随水库蓄水水体渗透发生地震"迁移"活动的现象;但库区内也存在着与蓄水关系不大的可能属于正常构造地震的活动,而库区外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没有什么相关性,很可能是属于正常的构造地震.综合断层展布、岩性分布及震源深度分析,认为水库蓄水引起的溶岩作用和渗透作用及断层活动可能是小湾水库触发地震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胡家坪M_S4.1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地震现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11月22日发生在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胡家坪 M_S4.1级地震及其发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震活动背景条件,介绍了地震灾害. 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地震前兆异常、地震成因等科学问题,认为该地震是在水库水体荷载与库水下渗的共同作用下沿仙女山断裂发生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并认为震前有一定的前兆异常,这个地震的发生除了水库蓄水作用之外,可能还与汶川地震对该区应力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陶玮  沈正康  张永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4):1462-1465
程惠红等(2015)在"评‘紫坪铺水库造成孔隙弹性耦合变化及其对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作用’二维模拟的局限性"一文中提出,陶玮等(2014)采用二维模型模拟紫坪铺水库造成孔隙弹性耦合变化是一个不足,夸大了汶川地震震源处库仑应力增长值.我们认为采用二维模型模拟水库造成汶川地震震源处库仑应力变化确实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不会如程惠红等认为的"与三维模型相比夸大三倍".这是因为在程惠红等引用的论证中,二维模型计算中选取了接近水库最大剖面宽度而不是水库平均剖面宽度作为加载量参数,造成计算得到震源处库仑应力明显夸大.此外,陶玮等(2014)提出论断的主要依据不是"震源处"库仑应力值的大小,而是紫坪铺水库蓄水"由浅入深影响到整条断层,尤其对浅层范围的加载作用明显,达上百千帕,为整个断层面的失稳提供了基础".初始破裂的发生既可能是由水库蓄水引起,也可能是并非水库蓄水造成的一次普通构造小震,但其发生引发断层面上部已被水库蓄水弱化部分的连锁失稳而发生大震.即汶川地震既可能为直接触发也可能为间接触发,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地震的发生完全可能由间接触发产生.若仅纠结于"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则忽视了水库蓄水影响的主体.水库蓄水对地震触发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相对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来说,二维模拟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很大也不是最大的,也不妨碍我们据此得出紫坪铺水库蓄水促进汶川地震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丰江水库1959年截流蓄水,蓄水后第一个月即记录到地震活动.1962年3月19日,在水库蓄水两年半之后,库区发生6.1级强震.随后,库区大坝附近地震活动不断.60年来,共发生有记录的地震十万余次,其中4.0级以上地震58次.新丰江水库地震的发生,开始了中国大陆水库地震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2日湖南东江水库截流蓄水,10个月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初期,地震活动频度与库水位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1993年至今,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库水位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已逐步消失。诱发地震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受水体、构造、岩性的控制。依据地震构造背景、水库规模、水库蓄水后诱发最大震级的最大概率时间等预测东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不会大于4.99级.1991年发生的3.2级地震应为最大震级的概率是80%。今后仍可能发生3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8.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的。因此,有必要对水口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水口库区具体情况,用定性判断法、概率法、扩散系数判别法等,对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水口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9.
龙滩库区蓄水后地震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滩水库2006年10月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频繁,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因此,有必要对龙滩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龙滩库区具体情况,利用定性判断法和概率统计法对龙滩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龙滩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金沙江下游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分析了蓄水期间水库地震影响区的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向家坝水库蓄水1年多,蓄水后库首区A、B段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蓄水期间地震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库区C段,并不是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就增加,与库区2013年6月启动第二阶段蓄水有一定相关性,强度在3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加的地震活动位于近南北走向的翼子坝、玛瑙断裂的中段。这些局部地段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其震源的力学机制多为倾滑或正断型,分析认为部分地震为水库诱发岩溶或塌陷型地震,多数仍属构造地震。本文结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震例。  相似文献   

11.
东江水库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国周 《华南地震》1998,18(2):78-83
东江水库自1986年蓄水以来,在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延续时间已达10年,最大地震为M_L 3.2级.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具有国内外一般水库地震的共同特征,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其序列特征属震群型.由于水库坝高、容量大,且库区有活动断层和岩溶发育,诱震机制可能为荷载效应、断层孔隙水压效应和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水口水库于1993年3月下闸蓄水,同年5月23日发生首次诱发地震,迄今已超过1400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996年4月21日ML4.1地震。水口水库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水口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水口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综合结果认为:水口水库有可能诱发最大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武隆江口水库蓄水后可能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在水库底部有断裂通过时,对江口水库在不同的假设宽度情况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水库底部各处的最大剪应力。结果表明,水库底部岩石发生破坏的可能性很大,极可能引起水库的诱发地震,其最大震级为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4.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2004年建成,强震台网2007年建成,2005年9月水库蓄水.据对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的研究,较准确预报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并认为该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微观震中距水库大坝17 km,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正常运行,完成政府部门和水库业主的业务安排,为政府的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羊峡水库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敏  张启胜 《地震地质》2000,22(3):216-218
分析了龙羊峡水库蓄水之前和蓄水之后库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以及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认为近期库区的地震活动可能是水库诱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紫坪铺水库地震监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已经运行逾6年,强震台网已经运行逾3年,水库蓄水逾4年。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库区及附近和库坝区地震活跃,依据监测研究较准确预测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研究认为ML2.5级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发生在微震台网监测范围内,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的运行正常,为政府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稳定社会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分析了漫湾电站水库蓄水前后,库坝区周围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水库蓄水的水位与库坝区地震活动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漫湾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集中于蓄水后5年内,库水位升降之后1个月左右,库坝区发生高频度的3~4级地震,最大月频次为蓄水前的6倍,最大地震震级为4.6级,空间分布集中于大坝约10km范围内,为快速响应、震群型的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8.
肖安予 《华南地震》1990,10(2):68-77
南水水库截流蓄水后,发生在库区的地震活动,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其序列特征为小的震群型;未来诱发地震将小于Ms3.7级,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地震》2017,(3)
大岗山水库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上,北西向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南段的磨西断裂以及近南北向的大渡河断裂穿过库区,天然地震活动背景强烈。本文主要利用历史和现今中强震目录、大岗山水库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对库区附近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讨论蓄水前库坝区及其周围天然地震活动背景,为蓄水后的地震活动跟踪研判提供依据。区域历史强震活动显示,历史上大区域内7级以上大震频发,其中1786年磨西7级地震震中距坝仅54km,且破裂延伸至水库蓄水区,震中烈度超过X度;现今地震能量释放则主要集中在水库东北方的龙门山断裂带,水库蓄水影响区内则主要以5级以下中小地震为主。水库地震监测区内,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库区西侧的两个小区域,一个位于泸定与康定交界附近,另一个则在水库水域西侧的磨西地区,呈NW—SE条带展布;地震活动性参数a、b值以及最大期望震级Mmax都反映库区以西和西北边地震危险性较高。水库地震监测区与水库蓄水影响区地震活动水平在时间趋势变化上有较好一致性,表明水库蓄水前已有显著的中小地震活动,可能影响到未来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湾水库地震台网连续、完整的地震波资料,计算小湾水库蓄水前、后各1年地震密集区域的小震波速比变化,并分析3级地震震前波速比的显著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湾库区澜沧江段的昌宁、凤庆,黑惠江库区的巍山牛街一带为震群丛集区,且库尾凤庆区域平均波速比低于中段的昌宁区,空间上呈非均匀分布.水库蓄水仅对凤庆区的地下介质有一定的影响,蓄水前后3级地震震前波速比均呈显著低值异常,2009年8月6日凤庆3.5级地震为蓄水后的最大地震,初步判定为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或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