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市级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走"小、灵、快"的道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贴近观众,贴近生活,深入挖潜出新,以满足城市观众日益提高的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电视气象节目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桂湘 《气象》2002,28(S1):39-41
通过分析目前电视气象节目收视率高而满意程度低的原因,提出在节目当中实现“人性化”的设想,倡导“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结合实际工作实践和对当前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的分析,重点考虑从节目内容、表达方式和主持艺术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一种贴近观众、具有亲和力、富有人情味的节目氛围,以期达到更细致周到为观众服务的目的,同时也使节目能够在竞争已呈白热化的传媒大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吴晓莶  林春蕾 《气象》2002,28(S1):20-23
随着观众需求的个性化,电视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作者联系实际对电视气象节目如何体现时段和频道特色、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创造更高的效益提出了建议,初步探索了实现节目个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电视气象节目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彰显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天气的地域性特点突出,本地天气对观众的影响最直接,最能吸引观众的是观众自己所在地方的气象信息,中国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节目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吉林省本地观众及时、准确了解本地天气的问题,这就是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的含义。但如何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节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何虹 《气象》2002,28(S1):162-163
从主持人必须具备一些气象知识、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的态势语,以及主持人应忧观众之所忧乐观众之所乐这四个方面浅谈了本人三年多来从亊电视气象节目主持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袁丽军 《广西气象》2007,28(A01):126-127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栏目策划的倾向,本文提出了在策划气象节目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加入娱乐因素,把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恰当地结合起来,以增加我们气象节目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使气象节目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7.
姚益平  孔伟杰 《气象》2002,28(S1):82-85
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超常能力,可以实现各种新颖、奇特的创意,因此,设计具有鲜明个性并贴近栏目特色的虚拟主持人,往往容易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的亮点。介绍一种实现用虚拟主持人主持电视气象节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确解读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解读虽然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天气预报收视率最高,但多数天气预报节目的知名度及观众期待度都不甚高的现象.认为随着近年来频道数目的增多,收视率也随之分流,非强势频道的电视气象节目由于频道受众较窄,收视率也不理想.通过介绍收视率,分析电视气象收视率高低之谜,找出其背后蕴含的观众导向,并以广东为例提出几条建议,如对各套电视气象栏目进行全盘考虑、统一策划;提高各频道气象节目中科普内容的比重,在个别频道增设固定科普板块;在本地频道如珠江频道中增加农业内涵等,期望多项措施提升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9.
吕燕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3,26(Z1):169-170
分析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历程,提出其内容和形式应进行创新,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亲和力,从而使节目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撰写观众喜爱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播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撰写市级演播稿的工作实践,找出几点撰写观众喜爱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播稿的经验体会:撰稿者要不断地学习,全面掌握和累积气象及其他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用"心"去策划,运用娴熟的文学技巧,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向观众传递信息,才能写出好的演播稿件。  相似文献   

11.
袁军 《气象》2002,28(S1):5-10
自从1997年元月1日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浙江卫视首次与观众见面以来,卫视气象节目的片头经历了三次改版。每一段新片头的出现,都反映出中心技术人员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一种新的认识,反映了技术人员的创意能力和电视制作水平。片头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了丰富的气象内涵和人文背景。作者曾亲身经历了三次片头改版的艰辛过程,通过对这三次片头改版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一些片头创意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湖北气象影视中心每天制作 8套天气预报节目 ,分别在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有线电视台播出 ,促使天气预报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为观众服务 ,在内容上更贴近观众需求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人员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湖北经济电视台《气象服务》节目是一套面向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 ,以城市观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天气预报节目。自其 1 996年开播以来 ,未曾对其作专业化包装 ,其内容和形式与湖北卫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基本相同。考虑到两台具有完全不同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以及为适应武汉经济发展趋势和居民衣食住行的时尚变化 ,1 …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结果引爆了电视界,《天气预报》节目排在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首位,成为观众最喜爱收看的电视节目。时隔不久,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为了亲眼目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5000多名北京市民在国家气象中心楼前排起了400米长队。这两条消息不约而同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天气预报》这种与观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必视性”节目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信息潜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认识《天气预报》节目的“必视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视频道的迅速增加,电视天气预报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其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同。有关调查表明,有83%的人通过电视收看天气预报。在由中科院等机构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天气预报排在收视率排行榜的首位。由此可见,电视天气预报已经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天气信息的首选。其贴近大众、融入生活的节目形式。已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1字幕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 1.1直观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字幕主要起强调、概括、提示的作用.这种特点就要求字幕必须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让观众一望而知。字数不宜过多、过于密集,字间距、行距、段距要适当。  相似文献   

16.
电视天气预报是以图文并茂、音像一体的独特形式向人们展示经过高科技包装的全新的气象信息。气象影视工作就是制作、营造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气象信息的窗口,编导工作就是将每日的天气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后,由制作人员包装成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主持人的解说,并通过这一窗口传递到千家万户。编导就是这个窗口的创造者和营造者。如何使节目贴近群众?怎样使枯燥乏味的天气预报变成形式活泼、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节目?被越来越多的观众锁定……通过影响视编导的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论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栏目策划的倾向,本文提出了在策划气象节目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加入娱乐因素,把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恰当地结合起来,以增加我们气象节目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使气象节目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8.
崔昊  李芬 《广东气象》2013,(6):56-59
1993年我国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电视荧屏,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正式诞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讲究生活品位,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千篇一律的气象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观众越来越渴望看到精细化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是一个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展现自我,赢得观众关注,树立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展现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的同时,有助于打造一个强势的电视气象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的电视艺术空前繁荣,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快速发展的气象影视节目也以其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全新的天气资讯服务着广大的电视观众,因此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就是练就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具备丰富的专业气象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架构,还要具备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如此才能把握好节目定位,了解观众所需,同时赋予节目更多的气象科普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如英  张毅 《广东气象》2010,32(4):48-49
电视气象节目是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服务性节目,开播到现在也已经颇有一段历史,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似乎一直都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电视气象栏目的增多,同一地区,同一预报内容有着多种的表达方式,经常在描述的程度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不免让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心里对预报的准确性产生怀疑,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也有所下降;近年来电视界娱乐化之风也吹向气象影视节目,但过度娱乐化会降低电视气象节目公信力。要提高公信力,首先电视气象节目预报的内容要准确;其次在选择话题、时机把握和程度轻重上要浓淡相宜,在这方面编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培养符合气象节目形象的、稳定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