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积于北美西部白垩纪内陆海盆的Niobrara组,是一套以白垩,白垩质灰岩,以及钙质页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其中自垩的主要组分为颗石藻及其它钙质超微化石。通过对Kansas州西部和South Dakota州东部四条剖面中Niobrara组的岩性,沉积物厚度,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证明北美西部内陆海盆的沉积环境及水体温度在Niobrara组沉积时期因地而异。在Niobrara组沉积初期,海盆内的水体温度为北冷南暖,其后,至少在位于Kansas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呈与时逐渐降低趋势。钙质超微化石有关属种在盆地内的分布差异,进一步说明海水变冷的直接原因源自北极海域水体的缓慢南浸。  相似文献   

2.
北美西部内陆海盆上白垩统Niobrara组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十分丰富,且多保存良好,呈现典型的晚白垩世远洋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经系统鉴定,计有60属100余种和亚种。为适应不同的环境,Kansas西部和South Dakota东部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稍有不同。经与白垩纪颗石藻化石带对比,可将Kansas西部的Niobrara组划分为6个化石带(CC13~CC18)和8个亚带,其中,根据本文研究地区的化石序列,CC15和CC16带被进一步划分。根据与同一剖面所建立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带对比,钙质超微化石CC17带的时代被重新厘定,即该带应始于中Santonian的晚期,结束于晚Santonian的早期,并据此将Santoniatr/Campanian的界线划在CC18带之内。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在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中首次发现钙质超微化石.这不仅为该盆地遭受海侵提供佐证,也为研究中国东部的古气候、古地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经鉴定,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是Retjculofenestra sp.、Co-ccoljthus sp .、Cyclococcocithi-thina sp.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及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是:Reticu-lofenestra sp.、Coccolithus sp.、Coronocyclu(?)?sp..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作为中国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是否发生过海水侵入一直存在争议,化石能为该科学问题提供直接解释。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二段发现了少量的钙质超微化石,初步鉴定出Calculites obscurus,Calculites ovalis,Quadrum sp.,Micula sp.等属种。上述钙质超微化石广泛分布于晚白垩世海相地层中,通过与国际标准海相化石的对比,将嫩江组一段中、下部的时代限定为Turonian晚期—Maastrichtian期。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保存总体一般,有一定的多样性,具有海相钙质超微化石的特征。松科1井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古生态及其与有孔虫化石的对应关系表明,松辽盆地嫩江组一段中-下部、二段下部沉积期湖泊水域广阔,全球海平面较高,间歇性的海水侵入事件导致西北太平洋中的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和有孔虫等海洋生物被带入松辽盆地。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划分出Quadrumgartneri,Eprolithus floralis两个组合,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探讨库克拜组和乌依塔克组的地层时代及其沉积环境提供有关的论据.  相似文献   

6.
对南海东北部188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结果表明,除2个样品外,其他样品均含有超微化石,但丰度相差悬殊,在(9~1 684)个/10视域范围内变化.钙质超微化石相对丰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可划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17属27种,以Florishaera profunda,Gephyrocapsa oceanica,G.spp.(small)和Emiliania huxleyi为优势种.调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重点讨论了水深、陆源物质的输入、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对超微化石丰度及优势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海盆地是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要地,国际上对深海矿产的勘探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南太平洋提基海盆为目标区,分析了海盆区的地形、地层特征和资源潜力。分析表明:(1)海盆形态受东太平海隆洋中脊扩张、土阿莫土隆起和马克萨斯断裂带、南方断裂带的构造控制,洋壳年龄在40~20 Ma之间,所获玄武岩为早渐新世形成,年龄超过29 Ma;(2)地层沉积物以钙质生物化石、黏土为主要物质组成,并含有沸石、铁锰结核、铁的氧化物等海洋自生物质;(3)沉积地层呈"三明治"式结构,初步建立了土阿莫土大洋组、南方大洋组岩石地层单位,分别代表站位顶部的远洋黏土层(以第四纪为主)、站位底部含铁含黏土的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层(早渐新世)。站位中部地层可与赤道地区的地层对比,划归至马克萨斯大洋组(晚渐新世-上新世)。(4)站位揭示提基海盆可能大范围缺失中-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地层,推测是由海盆沉降与海洋碳酸钙补偿深度加深引起钙质溶解而形成沉积间断。(5)海盆海底浅表的远洋黏土层中稀土元素含量高,容易勘查和开采,极具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2008,33(1):144-144
伊舒地堑基底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许文良等西菲律宾海190ka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的氧碳同位素记录…………………………………………赵京涛等采用氧化物方式高精度地测量微量样品钕同位素比值……………………………………………李  相似文献   

9.
藏南江孜一带的侏罗纪—白垩纪海相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甲不拉组黑色页岩中含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区的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偏低,经鉴定以椭圆球石科(Ellip-sagelosphaeraceae)生物群为主,数量相对丰富,但属种比较单调。超微化石指示甲不拉组为早白垩世沉积的产物。结合菊石和双壳类化石,认为甲不拉组地层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至凡兰吟期(Berriasian-Valanginian)。这一发现标志着西藏特提斯东部早白垩世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存在。甲不拉组早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为该地区海相地层的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寻找海相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界线指示了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2006,52(6):854-863
第1期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遗迹化石Treptichnus………………………………………………………………………王约,王平丽( 1)神秘的微型隧道——贵州瓮安震旦系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化石上的黄铁矿拖曳痕………………………刘鹏举 尹崇玉( 11)东昆仑南部西大滩断裂的地震鼓包及形成时代………………………………………吴珍汉,胡道功,吴中海,刘琦胜( 15)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马永生,牟传龙,郭旭升,谭钦银,余谦( 25)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何斌,徐义刚,肖龙王…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山东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主要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组构、成分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同时对其中藻类化石丰度进行了定量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生油岩既有共性又有显著的差异。共性表现在它们都具有纹层状构造,而且有机质都特别丰富,呈纹层分布。差异性表现在纹层单元的成分明显不同:富有机质纹层页岩由有机质纹层和粘土矿物纹层组成;钙质纹层页岩则有两种情况: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钙质超微化石纹层组成,另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粗粒方解石纹层组成,粗粒方解石中含有钙质超微化石;钙质纹层泥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和含有机质的粘土矿物纹层组成。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分布也有两种形式:一类是有机质纹层,另一类则是藻类化石层,如沟鞭藻化石层和钙质超微化石 (颗石藻 )层.  相似文献   

12.
徐钰林 《现代地质》2000,14(3):255-262
研究了西藏南部定日地区曲密巴剖面早第三纪遮普惹组上页岩段的钙质超微化石 ,自下而上划分出 3个超微化石组合 :N annotetrina fulgens-Chiasmolithusgigas组合 ;Discoaster bifax-Chiasmolithussolitus组合及 Sphenolithuspseudoradians-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合 ,确定了上述3组合可与 Martini( 1 971 )超微化石分带的 NP1 5、NP1 6及 NP1 7带对比。还确认了第三超微化石组合的层位是西藏地区海相第三纪目前已知的最高层位 ,它的时代应为中始新世晚期 ,即属 Bartonian期。根据超微化石属种的时限分布的分析 ,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的封闭时间大约在3 8Ma左右 ,即至该时期 ,海水完全退出青藏高原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完全拼合 ,青藏高原开始大幅度的隆升。  相似文献   

13.
超微化石(Nannofossil)是个体极小的钙质化石,其直径一般为1~20余微米.正是如此微小的化石在近二十多年来,引起国际古生物界、石油托拉斯和海洋开发业的广泛兴趣和应用,其研究工作进展之快超过了其他古生物门类,形成古生物学一新分支一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威武  黄永祥 《地质学报》1991,65(1):86-102
本文根据40口钻井剖面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和研究成果,将南海北部海相第三系,划分出上渐新统至上新统18个超微化石带和始新统1个未命名组合。始新统未命名组合仅见于珠江口盆地东北缘。上渐新统至上新统18个超微化石带为连续沉积,但各带的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其中相当于E.Martini(1971)划分的NN4—NN5带,NN11带和NN13—NN15带发育良好,横向稳定,分布广。它们是南海北部上第三系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志。结合部分有孔虫分带和岩性资料,探讨了全区海相第三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间断分布发育情况。文中还讨论了下、上第三系,第三系与第四系的超微化石划分标志以及再沉积超微化石的特点和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西菲律宾海Ph05-5柱状样190ka以来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钙质超微化石δ18O值在末次间冰期(MIS 5e) 和全新世明显低于末次冰期(MIS5d~2) 和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和底栖有孔虫δ18O值都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但超微化石δ18O平均值比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ber δ18O平均值高0.431×10-3, 比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δ18O平均值低0.410×10-3, 而这三者又远远低于底栖有孔虫Cibicides wullerstorfi的δ18O平均值.超微化石δ13C值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 并与该孔超微化石绝对丰度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二者共同反映出西菲律宾海大约从190ka到110ka的MIS6和大约MIS 5e期, 表层海水初级生产力相当稳定且显著低于其他各时期; 大约从MIS5d期开始表层初级生产力显著上升, 初级生产力的这一高值一致持续到约25ka左右的末次冰期; 在25ka以来的MIS1、2期, 表层初级生产力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190ka到110ka的MIS6和MIS 5e期.   相似文献   

16.
Río Fardes剖面位于西班牙南部Granada东北,构造上属于深水环境的Subbetic中带.该剖面主要由白垩纪Fardes组第Ⅱ段和第Ⅲ段(半)远洋沉积构成,并出现浊流沉积和混杂沉积.本次研究在Fardes组浊流层序内首次发现两段红色沉积.钙质超微化石表明红层的时间从Turonian早期 (UC7带)到Coniacian中期-晚期界线 (UC10/?UC11带).红层由mm级红色泥岩夹灰色、杂色、偶尔黑色泥岩和钙质泥岩组成.沉积学研究表明新发现的Turonian-Coniacian远洋红色泥岩沉积形成于CCD面之下深水盆地环境,浊流和碎屑流沉积强烈地影响着(半)远洋环境的背景泥岩相,并成为红色沉积结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报》2004,78(6):872-874
第 1期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巴尔姆孢 (Balmeisporites)的发现及其意义万传彪 刘本培 乔秀云 杨建国 单玄龙 任延广 (1)……………………东海 E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生物与环境张 静 林景星 剧远景 李双林 李绍全 王绍芳 许 波 (9)………………………………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汤良杰 金之钧 贾承造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王子煜 (17)……………………………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郑孟林 李明杰 曹春潮 张军勇 段书府 陈元中 沈 亚 管俊亚 (2 6)…………………………盐源—丽江…  相似文献   

18.
·第 1期·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及控制因素研究  ———以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为例杨剑萍 陈发亮 姜在兴  (1)……………………………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夏玉成  (5 )……………………………………………北京地区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对窑坡煤系的影响………………………………………杨荣丰 张可能 张鹏飞 刘钦甫 刘新华  (8)…………………………………………………………安徽二叠纪龙潭组煤中潜在毒害元素分布的因子分析研究钱让清 杨晓勇  (11)………………………贵州燃煤型地方…  相似文献   

19.
据香港南部近海5个工程钻孔中钙质超微比石的组合待征、分布规律、丰度及分异度等所揭露沉积层的地质时代,作者认为该区地层包括中更新统(上部)、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按钙质超微化石的古生态和沉积物特征,本区全新世的气候经历了升温期和温暖期两个气候期,温暖期中间存在两次降温,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中文全文见:南海地质研究(七).武汉:中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2007,36(6):646-650
(1)(11)(27)(37)(49)(55)(62)(71)(78)(89)(98)(103)鲁东青山组中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闫峻,陈江峰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许德如,马驰,B.C.Nonna,李鹏春,夏斌,张玉泉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Re-Os“年龄”及其意义………………………………杨胜洪,陈江峰,屈文俊,杨刚,杜安道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祝新友,邓吉牛,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