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达  李东旭 《地球学报》1999,20(3):239-245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结果表明表明凤凰山岩体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用用下呈气囊膨胀式同构造侵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铜陵地区成岩成矿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以盛产铜、金等矿产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铜矿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中国古铜都之称.铜陵地区内的矿床类型主要为夕卡岩型、层控夕卡岩型,其次为规模小、位于一些矿床深部的斑岩型(铜官山、新桥等),成矿作用与晚中生代(120~140M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1,2].矿床与侵入岩岩体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与岩体的侵入时间相接近.侵入岩体可划分为碱性系列及钙碱性系列,不是从碱性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而成的,而是底侵的碱性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闪长质岩浆混合、发生AFC过程的产物.构造环境为岩石圈伸展作用下的拉张环境.尽管铜陵地区研究程度很高,但在该区仍有找寻到新的隐伏矿床的可能,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前人对该区的研究,为铜陵地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柏家庄岩体群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及区域矿产、区域异常等特征的描述,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1)区域构造上呈东西成行,北西成列的网状隆起和断裂,另有北东、南北向大型构造带。(2)5大岩体为一中心隆起气球膨胀模式的侵入期次相似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过程。(3)区域地层为一套陆棚浅海相沉积的砂岩、板岩、碎屑岩、生物灰岩等,As、V、Sb、Pb、Zn、Au等元素较富集。(4)区域矿产沿构造分布,多分布在岩体周围1~5km之内,且分布密集。(5)区域异常北西、北东向展布,强度高、清晰而套合性好。因此柏家庄岩体群具有相似的成岩成矿环境,可以用已知矿床成矿规律去寻找未知的深部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柏家庄岩体群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及区域矿产、区域异常等特征的描述,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1)区域构造上呈东西成行,北西成列的网状隆起和断裂,另有北东、南北向大型构造带。(2)5大岩体为一中心隆起气球膨胀模式的侵入期次相似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过程。(3)区域地层为一套陆棚浅海相沉积的砂岩、板岩、碎屑岩、生物灰岩等,As、V、Sb、Pb、Zn、Au等元素较富集。(4)区域矿产沿构造分布,多分布在岩体周围1~5km之内,且分布密集。(5)区域异常北西、北东向展布,强度高、清晰而套合性好。因此柏家庄岩体群具有相似的成岩成矿环境,可以用已知矿床成矿规律去寻找未知的深部矿床。  相似文献   

5.
凤凰山花岗岩体构造系统分析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宏观上对凤凰山岩体的区域构造位置、岩体侵位前后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岩浆侵位时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的面理、线理进行了磁组构测量、显微构造观察、包体应变测量及X光组构分析等系统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论:该岩体侵位除有膨胀作用外,在岩体侵位后期还有过旋转运动,而且岩体侵位受到NNE向左旋剪切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6.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 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 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 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 Ma、133±15 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7.
8.
9.
角砾岩不仅记录了矿区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同时也记录了矿床的形成定位过程,因此对角砾岩的产出、分布特征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矿床的形成与定位机制.凤凰山铜矿区不同类型角砾岩的分形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角砾状花岗闪长岩属于化学成因角砾岩,在形成过程中有物理作用的参与,而角砾状矿石和角砾状大理岩是水力致裂角砾岩,形成时能量达到中等,说明该区角砾岩的形成与成矿热液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铜陵凤凰山矿田成矿构造应力场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凤凰山矿田构造复合时序,厘定出D4及D5两期构造变形作用为主要的成岩成矿构造,确定了区内成矿构造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方向为NNE向。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值模型,进行同成矿构造应力场的数学模拟。初步得出,矿田内岩体接触带边缘及两侧的韧性剪切带为应力、应变及变形能的异常密集处,在多组构造复合处应力得以调整形成应力低,有利成矿部位必须对应剪应力变化梯度较大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1.
梅水泉 《铀矿地质》1997,13(2):83-88
三九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似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沸腾、交代蚀变及环流冷却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着重探讨了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岩体的成因,认为凤凰山岩体为复式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慢碱性玄武岩浆,成岩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和岛弧环境,成岩过程中经受了钙质围岩的同化混染。  相似文献   

13.
凤凰山铜矿为中低温以岩浆热液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在分析其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成矿流体中矿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和成矿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铜陵凤凰山铜矿区角砾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凰山铜矿区矿体附近不同类型角砾岩的分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角砾状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其颗粒大小分布的分维值达到了1.389,说明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机械破裂过程,其破裂过程中的能量达到中等。角砾状矿石和角砾状大理岩均为水力致裂角砾岩,角砾状矿石的颗粒大小分布的分维值(1.526)大于角砾状大理岩(1.24),指示了角砾状矿石形成时的能量大于角砾状大理岩。  相似文献   

15.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凤凰山铜矿南区花岗闪长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存在多个总体,即岩体、未受明显热液蚀变的大理岩和蚀变矿化大理岩,岩体与大理岩的Cu异常下限分别是562×10-6和51×10-6.构造地球化学Cu等值线上得到的贯穿岩体的大面积高值区只是一种虚假异常,实际上反映了岩体的高背景值.通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Cu的标准化参数S,以S=1.654(即总体累积概率95%)为异常下限,圈定了3个异常区,其中中部异常区沿外接触带分布长达近千米,宽数百米,具有蚀变、角砾岩化及方铅矿细脉等特征,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化探样品测试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本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热液流体活动:第一次是花岗闪长岩的侵入,不仅是岩浆热液使成矿元素迁移富集,而且在岩体侵入过程中强大热能的驱动下地层中的大气水参与流体的对流循环,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被迁移;第二次是石英二长闪长岩的侵入,它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的同时,也使地层中、特别是前期花岗闪长岩中的成矿元素在大气水的对流循环作用下被迁移并在岩体边缘及附近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通过铜陵凤凰山铜矿成矿规律研究,利用找矿分析成果和多元找矿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展隐伏矿床大比例尺定位预测研究,建立了矿床定位预测模型,并对预测单元进行了成矿有利度计算和评价。已知矿体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用于大比例尺定位预测分析和成矿预测单元的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9.
Mineralis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upled multi-geo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crust. The coupled mechano-thermo-hydrological (MTH) processes are the basic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govern the loca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which can be simulated in the computer by using of the numerical codes, such as FLAC. The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explain the features of existing ore deposits, but also to predict the fhvorable mineralization locations.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basic equations describing coupled MHT processes in the water-saturated porous rocks, the principles of FLA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HT processes related to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Fenghuangshan ore field. We used the FLAC to simulate the syn-deformation cooling and fluid flowing evolution after the intrusion was emplaced and solidifi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uggest a most prospective exploration area where the subsequent exploration supported the prediction and the test bore hole disclosed the high quality copper ore bodies in the target, demonstrating a positive role of the numerical MTH modeling in facilitating predictive ore discovery.  相似文献   

20.
重庆大学危岩锚固工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大学18层高层建筑物拟建在嘉陵江高陡斜坡脚下,斜坡上部陡崖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巨厚层砂岩,岩石原生及岸剪裂隙发育,危岩直接威胁着建筑物。川地208队采用锚杆加固及涂抹砂浆水泥护坡综合防治工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