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展少辉 《安徽地质》2008,18(3):193-194
以耿皇勘探区钻孔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进行分析,简述了本区煤系地层是在海退基础上,以三角洲为主体的三角洲相与泻湖海湾潮坪相相互交替的沉积体系,通过对该特点的分析研究,为今后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新昌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17-19,28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及野外观测为基础,对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本区煤系主要在岸线附近的滨海平原及近海内陆环境沉积。其中滨海及泻湖波浪带最有利于成煤,因受地壳近南北向不均衡沉积的控制,区内煤系及煤层变化多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总结了黔西盘南勘探区及其邻区构造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该区先后受正、反两次直扭运动产生的构造复合叠加,先期是反时针直扭形成的晚期华夏系褶皱,后又叠加了顺时针直扭,致使盘南复背科卷入普安山字型旋扭联合构造之中,成为涡轮构造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5.
贵州大方县白布勘探区煤系地层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177~211m,含煤21~36层,煤层总厚18.04~30.29m,可采煤层6层。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潟湖—潮坪相沉积,并在大部分地区形成泥炭沼泽,形成了可采的33、28号煤层;中段为三角洲相,泥岩沼泽相多在三角洲分流河道间的湖沼区及湖波浪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大;上段为潮坪三角洲相,该期构造活动趋于平稳,形成的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大,6中煤0.39~6.88m,7号煤0~3.09m。三段厚度比较接近,反映该区晚二叠世期间地壳沉降均衡。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东梁宝寺区山西组系一套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发育有可采煤层3煤组,其沉积环境演化大体可分5个阶段,即: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沉积;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沉积;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上三角洲平原沉积。  相似文献   

7.
鄂东南早二叠世晚期的炭山湾煤系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滨岸沉积,自南至北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在贺胜桥—大冶—广济一线以南,煤系沉积的早中期处于剥蚀状态。煤层形成于海退期潮坪上的泥炭坪,聚煤作用较好的地段是相对正向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海退及灾害频繁,产煤量少,仅C13、C14、C15可采;中段为较闭塞海湾—潮坪沉积环境,因构造活动趋于平稳,成煤厚度较大,C17、C20、C23、C24煤层接近,基本全区可采;下段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因地裂运动,可采区仅C25层。三段厚度差异较大,反映了二叠纪晚期地裂运动对该地区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晚三叠世安源煤系,为江西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煤种为烟煤,煤质好且为较好的动力用煤。然而,由于煤矿资源减少,造成我省乃至全国动力用煤的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指出了研究区安源煤系的分布状况和赋存特征,对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依据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地区1:5万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聚煤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松树头地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该区西山窑组岩性主要以粗砂岩、中砂岩及砂砾岩等粗粒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煤层及菱铁矿;成煤环境和聚煤模式以滨湖泥炭沼泽和扇三角洲平原的漫滩沼泽为主,主要可采煤层B5发育于滨湖泥炭沼泽中,成煤环境较好,煤层厚且较稳定。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的进一步调查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宁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钻孔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伊宁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含煤性、聚煤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伊宁盆地南、北缘走向岩性剖面图,对研究区煤系地层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浅略的分析,分析了煤层的分布状况、成煤环境,为伊宁盆地以后的详、精查勘探及煤矿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松树头矿区地处天山北麓山前坳陷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据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最新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倾的不对称向斜,地层倾角普遍较缓,构造简单;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下、中、上三段,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段,含编号煤层3层、其中以1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特点,厚度为34.32~39.980m,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区内对比可靠,该资料对该勘查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等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5号煤厚0~3.20m,6号煤厚0~2.94m,均属局部可采煤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顶板砂岩K2、K3、K4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5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泛滥盆地,6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基础上发育的潮坪环境,属于三角洲平原水下沉积体系的两个不同旋回。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区分5、6号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其煤层硫分低,稳定性好,分叉少;上部为海湾—潟湖相沉积组合,由潟湖相局部海湾相及沙洲砂坝相组成。分流河道的泛滥盆地、支流间湾、废弃河道、潮坪—潮道为本区煤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勘查区位于东昆中与东昆南断裂之间,属于东昆仑中部阿拉克湖断陷带。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得出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和早侏罗世羊曲组,其中八宝山组属水面上升一下降期沉积体系,发育一套曲流河一湖相三角洲一曲流河含煤沉积序列,羊曲组发育了一套河流一湖沼相的碎屑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的沉积序列;羊曲组成煤条件优于八宝山组。该研究对埃坑德勒斯特地区的找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