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威 《海洋世界》2006,(4):42-46
走进中山,感受南极圈内中国第一站如果从空中俯瞰拉斯曼丘陵,在南纬69°22'、东经76°23'位置的南极荒原上,你会发现一片红黄相间的建筑群在皑皑白雪之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里就是中国南极科考工作者心中的“家”,是他们的“圣地”——中国南极中山站。这里也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开始20年来,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建立在南极圈内的考察站。从亚南极到东南极:艰难的建站历程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北端,面向普里兹湾,背靠埃默里冰架和格罗夫山脉。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6℃,连续极昼时间54天,连续极夜时间58天,最大风速43.6米/秒。虽然…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9):4-4
据美国政府负责全球气候记录的部门国家气象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的平均水温在7月达到17℃。科学家们说,6月仅比7月温度稍低,而8月可能创先新的纪录。此前的纪录产生于1998年7月太平洋的强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而最冷的海洋温度纪录是1909年12月的15℃。  相似文献   

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6):36-41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1日下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分乘两架飞龙直升机登上了南极最大的冰架——埃莫里冰架,五星红旗又一次在南极内陆上空飘扬。12月21日当天,科考队还飞临了戴维斯站附近的企鹅岛和印度科学家新圈占的未来科考站。从而准备全面分析情况后为建立我国第三座南极考察站选址。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8):6-6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国家海洋局7月16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为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征集站名。  相似文献   

5.
正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平均风速接近2 0米/秒。相当于8级大风。东南极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0~50米/秒,远远超过12级的大风。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 0 0天,1972年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南极风暴之所以如此强大,原因在于寒冷的气候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9,(3):F0003-F0003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相似文献   

8.
被晶莹透明的冰层覆盖的南极,是地球上最为冷的地方。迄今为止,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9摄氏度。然而在这个呼吸的哈气都结冰的严酷环境中,却生活着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正自1984年中国政府首次组织南极科学考察至今,我国已成功开展32个南极考察航次,先后在南极建立起长城、中山、昆仑和泰山站;7次赴北冰洋考察,并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自2004年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时起,随船观测人员开始用数码相机拍摄记录海冰形态,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海冰观测图片资料上万幅;又耗时4年,对这些图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分类,精选出特征明显、较有代表性的海冰观测图片,汇编成《极地走航海冰观测图集》。极地海冰在大气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一员。极地海-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天  相似文献   

10.
我谈不上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经过一年在南极中山站的工作和生活,我对在南极摄影有点体会,现介绍给将来有机会去南极的朋友们。首先带什么样照相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南极研究可追溯到1911~1912年白濑中尉探险时代,那时白濑就在自己的根据地进行了气象观测,船在附近的海域进行了海洋调查。但真正进行综合性研究还是从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的第三个国际极年(又称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的。这个极年是把南极观测放在重点,包括日本在内共12个国家参加。为了致力于南极  相似文献   

12.
南极企鹅是世界上最具风度的动物。它们属于鸟类,却不会飞,常常迈着绅士般的方步,行走在零下60℃的冰天雪地里。企鹅是卵生动物,雌性企鹅一次只产一个蛋。但持续6周的孵化任务却是由雄企鹅  相似文献   

13.
应我国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邀请,以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松田达郎教授为团长的访华团一行四人于1983年10月11日访问了我所,介绍了南极的气象、地质、生物和生活等情况.日本对南极的考察活动是从1957年开始的,迄今已有27年的历史.在南极建立了二个考察站,一个是昭和(Syowa)站,另一个是水穗(Mizuho)站.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是最早参加南极科学考察的国家之一。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四个考察站,其中,莫森站、戴维斯站和凯西站是南极考察站,马阔里岛站为亚南极考察站。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这四个站进行了常规的气象观测,各站的天气记录收藏在澳大利亚气象局。  相似文献   

15.
气象之最     
迄今为止地面上最低的气温是在南极前苏联东方站上测到的,其值为零下88.3℃,而最高的气温是在利比亚阿济济亚测行的,其值为58℃。地球上最潮湿多雨的地方是哥伦比亚的一个叫图图嫩多的小城市,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1 770毫米,而最干旱的地方则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南极气候变化,冰山断裂,陆缘解体,源源不断的冰山将成为威胁我们的“不速之客”。1995年,科学家从卫星照片上看到一座巨大的冰山正从南极半岛向大海漂来(长77米,宽37米,高180米),使人大吃一惊。在过去的50年间,南极半岛的平均气温上升2.5℃,达到零下3℃,远比全球  相似文献   

17.
南极冰雪大地,冬季气温降至零下57℃,凛冽的寒风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猛烈横扫南极广袤冰原。自100年前发现南极帝企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探索帝企鹅孵卵哺育雏帝企鹅的奥秘。生活在南极洲的帝企鹅大约有40万只,是世界上16种企鹅中块头最大的,也是世界上会潜水的禽类中个儿最大的。成年帝企鹅站立时高达1米左右。在所有企鹅中,帝企鹅最不喜活动,陆地上行走时步履蹒跚东倒西歪,但能夹稳正在双脚背上孵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0):66-69
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已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改造建设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建于1957年,位于相距中山站大约100千米直线距离的维斯德福尔特丘陵地。在1984年中国独自组织进行南极考察之前,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并由我国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前身,即当时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派遣,中国少数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不同南极考察站的越冬考察。其中戴维斯站是接纳我国科学家最多的考察站,前后有8位中国科学家在那里越过冬。根据第21次队考察工作计划的需要,中山站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9,(4):5-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深埋在南极大陆冰盖中的沙尘,可以帮助人类揭开过去气候变化的各种细节。这项由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的最冷时期是与南极大陆上浮尘最多的时期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