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软土深基坑支护,一般采用桩锚或桩撑支护结构,支护桩的入土深度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稳定和支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支护桩的入土深度是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某软土区基坑工程实例,按国家基坑规范和上海基坑规范分别对支护桩多种入土深度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比较,并考虑工程桩对支护桩入土深度的有利影响,力求支护桩的入土深度安全、合理、经济。按上海基坑规范计算,软土深基坑支护桩的入土深度可以明显缩短,适当考虑坑内工程桩的有利影响,支护桩的入土深度可以进一步优化,为类似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胶东沿海软土地基特点介绍了用锚杆拉结钻孔灌注桩作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3.
软土深基坑支护技术中的若干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评述了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现有设计方法,分析了墙的刚度和位移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讨论了地下水对侧压力计算的影响、设计参数的测定与选取以及有限元计算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支护结构的安全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钉与护坡桩综合结构在软土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在软土地层中土钉护坡桩综合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实践证明,在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应用综合支护体系,可以发挥各种支护体系的优点,弥补各种支护体系的不足,从而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深厚软土地基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对地质状况相似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软土作为特殊性岩土,具有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的特性.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往往存在坑顶位移、沉降大,整体稳定性差,降水困难等诸多问题,多期软土分布地区由于基坑土体中有多层不同厚度的软土分布,因而使得基坑支护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典型多期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基坑支护方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多期软...  相似文献   

7.
软土基坑支护中的锚拉桩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深基坑的发展,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深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岩土工程问题,尤其是软土基坑。在软土基坑中设置锚拉桩,能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同时有利于基坑土方的开挖和主体地下室的施工,显示其十分突出的优势。介绍了锚拉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并对相应工程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汉口地区软土为例,分析了饱和软土深基坑开挖中遇到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边坡土体和支护结构变形、基底隆起或整体失稳;上层滞水或潜水引起侧壁涌水和流土,或承压水坑底管涌和冒砂;基坑周边地面(或地下)的变形.在分析该类问题产生原因及破坏后果的基础上,提出在软土地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支护结构、嵌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案.  相似文献   

9.
汪德信 《探矿工程》2011,38(10):50-52,59
复合土钉支护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设计计算理论却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工程应用的需要。借助非线性平面应变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在分步开挖、分步支护过程中的变形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工程实例对比验证这一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复合土钉支护设计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是一种兼具挡土和止水功能的创新基坑支护结构。依托宁波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总结了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难点与关键技术,并在施工便利性与环保性方面将其与传统钻孔灌注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具有安全、高效和环保等优点,适用于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基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海兵 《探矿工程》2019,46(5):86-91
桩锚支护结构体系是将护坡桩与土层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方法,安全经济的特点使它广泛应用于边坡和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但在超深基坑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中。在凤城国贸超深基坑工程中,根椐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到周边条件,通过分析论证不同的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整体性能好、同时便于基坑支护开挖及后续施工的桩锚支护体系。然后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土压力计算、灌注桩设计、锚杆设计、稳定性的验算,并通过后期变形观测,验证桩锚支护型式对于此超深基坑是安全经济适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建  黄跃进  魏宏海 《江苏地质》2000,24(2):109-113
通过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全面介绍了深基坑土钉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证明,土钉支护与其他支护形式相比较,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汪晓亮 《探矿工程》2016,43(6):84-87
传统双排桩单门架式支护结构是软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手段,由于其施工简便、不需设置内支撑、投资小并节约场地而被经常采用。但在深厚软土超大型基坑且中等开挖深度时采用,往往会出现基坑侧向位移大、沉降大、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对传统门架式支护结构的改进,在软土大型中等深度开挖基坑工程中提出了不设内支撑的双门架式支护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安全稳定性和控制支护结构侧向位移,通过将该结构设计应用于绍兴县一小区项目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赵杰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6,27(Z2):75-80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对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稳定分析方法评价基坑的稳定性。通过对复合土钉工作机理的分析,并与普通土钉支护的基坑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支护参数的影响,研究基坑的变形以及稳定性变化规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某科技大楼深基坑排降水的设计及施工效果,并对花岗岩残积土若干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降水是直接影响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成败关健。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稳定性问题是重要的工程问题,其中,有效支护结构是保证基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本文引入离散元法,提出了基坑及支护结构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紧密堆积离散单元构建模型初始地层,引入了离散单元团簇模型来构建表面较为光滑的管桩。以南京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MatDEM3D构建几何模型,并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设定相应单元的力学参数。数值模拟中,通过预平衡操作实现土层的压实,进而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管桩的变形。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有效性。这种基坑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在基坑开挖过程的稳定性预判和支护结构的有效性评价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朱彦鹏  李元勋 《岩土力学》2013,34(5):1416-1420
深基坑排桩预应力锚杆支护工程中,作用于桩身的土压力与桩身位移呈非线性变化。对于这种非线性变化问题,基于位移土压力模型,考虑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推导了混合法计算公式。混合法可以有效跟踪支护结构的变形过程,反映土体与桩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结合工程实例,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与桩身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并与理正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从而证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变化对摩擦型灌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持时、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 渗透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变化存在滞后效应:随着降雨持时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增大,滞后效应逐渐减弱; 降雨强度越大、初始地下水位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非饱和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考虑降雨影响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超深基坑土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社琴  赵其华 《岩土力学》2006,27(4):657-661
土压力是基坑支护结构上的主要水平荷载形式。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压力的大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与理论值相差悬殊,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土压力的取值直接与支护结构未来的安全稳定性相关。通过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深基坑工程土压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坑壁土压力随开挖进行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这对同类工程可靠性设计以及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对基坑底软土进行搅拌加固形成强度较高的底板而保证坑底稳定,侧壁采用支护桩支护保证侧壁的稳定使其不倾倒,支护桩与加固底板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船状结构支护体系类似轮船的船侧壁及船底板,以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船式支护的侧壁及底板的设计方法。工程案例成功实施,监测结果表明,船式支护既可避免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又利于软土的土方施工及工程桩的保护,是安全可靠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