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地区某深厚软土浅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基坑支护型式、隆起事故、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并与第三方监测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深厚软土浅基坑采用放坡形式支护时,设计应至少验算基底以下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土体稳定性,并严格限制坡顶荷载,否则坑底易发生隆起破坏;(2)深厚软土浅基坑采用悬臂桩支护时,应确保支护桩穿透淤泥层,以保证足够的有效嵌固深度;(3)在深厚软土浅基坑的被动区采用搅拌桩加固,可提高被动区土体力学性能,能够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同时避免坑底隆起变形。该工程经验及分析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软土基坑喷锚支护设计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某基坑处于深厚软土中,根据现场地质、地形条件,采用喷锚+注浆锚管的支护方式,并对基坑施工进行实时监测,基坑土体水平位移和周围建筑物沉降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汪晓亮 《探矿工程》2016,43(6):84-87
传统双排桩单门架式支护结构是软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手段,由于其施工简便、不需设置内支撑、投资小并节约场地而被经常采用。但在深厚软土超大型基坑且中等开挖深度时采用,往往会出现基坑侧向位移大、沉降大、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对传统门架式支护结构的改进,在软土大型中等深度开挖基坑工程中提出了不设内支撑的双门架式支护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安全稳定性和控制支护结构侧向位移,通过将该结构设计应用于绍兴县一小区项目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肇庆时代广场基坑加固工程中,经过方案优选,在深厚软土层的石灰岩地区采用预应力锚索入岩锚固的方案,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及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成功地穿过深厚软土层,进入坚硬的石灰岩进行锚固,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市长江一级阶地深厚软土层中某超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详细介绍了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方案、施工技术要点与监测技术要求。实践表明,该方案不仅保证了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而且降低了经济成本,节省了工期,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熊传祥  黄伟达 《岩土力学》2004,25(Z2):468-471
简述了某软土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失稳过程,分析失稳原因,介绍工程治理措施.文中还对软土基坑与残积土基坑破坏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软土基坑按地层可分为双层软土基坑、三层软土基坑.三层软土基坑比双层软土基坑采用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能较优控制变形和提高稳定性.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横琴金源国际广场深基坑的设计中,结合场地深厚淤泥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以及相关规范,本着安全、经济、可靠的原则,采用长桩与短桩相组合的支护灌注桩+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长桩主要是控制基坑的稳定性;短桩主要控制基坑的位移,通过对短桩承担的土压力、位移、弯矩、剪力的计算,得出了合适的配筋。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数据表明,对深厚淤泥软土场地深基坑支护采用长短桩组合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对基坑底软土进行搅拌加固形成强度较高的底板而保证坑底稳定,侧壁采用支护桩支护保证侧壁的稳定使其不倾倒,支护桩与加固底板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船状结构支护体系类似轮船的船侧壁及船底板,以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船式支护的侧壁及底板的设计方法。工程案例成功实施,监测结果表明,船式支护既可避免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又利于软土的土方施工及工程桩的保护,是安全可靠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斯里兰卡某酒店基坑位于深厚富水砂层,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引入中国设计与施工标准,采用地连墙+型钢支撑支护体系,取得了理想的挡土止水支护效果,控制了周边建筑和环境变形。介绍该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及关键技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软土地区的桩锚联合支护的基坑项目,结合M idas G T S软件对该基坑进行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降水开挖过程的三维建模,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下基坑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规律及支护结构位移变化情况,分析造成该基坑地表沉降及坑底隆起过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桩锚联合支护能够很好地约束软土基坑的侧向形变,但无法很好控制基坑内土...  相似文献   

11.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深厚软土路段如何处理好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深厚软土区软基深度大、软基处理难度高、造价高的特点,总结了深厚软土区路桥过渡段刚性过渡、柔性过渡、刚–柔结合过渡三种差异沉降控制方案.针对三种过渡方案分别采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真空预压+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长短桩...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都市茗荟花园(二期)基坑为工程背景,对超大直径圆环撑软土深基坑支护桩侧向变形、地面沉降、支撑轴力等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基坑变形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基坑变形与开挖深度、软土厚度的关系,得出下列结论:(1)支护结构的最大变形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基坑开挖至坑底后,整体变形最大位置位于基坑两侧长边中部采用圆环支撑部位。(2)咬合桩+刚度较大的超大直径环形钢筋砼撑结构应用于软土深基坑中在变形控制及减小基坑工程对周边变形影响等方面均非常有效。(3)随着基坑向下不断开挖,三种方式所反映出的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均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某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墙内插门架工字钢支护的优势特点、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基坑开挖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运用该方法对深厚软土区基坑进行支护可以有效控制位移,并对邻近建筑物进行有效保护;为类似的基坑工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软土具有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和灵敏度高等诸多不良特性。深层软土发育地区基坑支护的难度往往较大,常面临稳定性差、变形位移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灵活采用恰当的支护措施对提高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对基坑变形位移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以南方湖相沉积地区某城市深层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对基坑支护变形位移量的控制方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潘德来  陈跃 《探矿工程》2010,37(3):39-41
通过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一侧出露基岩(火山凝灰岩)而另一侧为深厚软土层(淤泥)、基岩面陡倾斜及主动土压力相差悬殊条件下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要求,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临长江、临铁路的武汉项目为例,提出搅拌桩加固作为“暗撑”使用的一种支护措施,用于深厚软土、环境紧张且变形控制严格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该支护措施可有效提高支护结构抗变形能力,降低支护桩桩径及配筋率,方便土方外运,保护工程桩。有限元模拟计算及工程实测数据表明,坑底加固“暗撑”对于支柱桩水平位移约束明显,桩身变形及地面沉降满足相应要求,可为类似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时空效应"显著的特点,结合南京河西地区某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深厚软土条件下基坑产生大变形的机理,通过采取支撑加固、限载、卸载、隔离桩、配筋垫层、底板先行施工等综合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速率,保证基坑施工得以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物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引起重视.滁河漫滩区软土深厚,随着基坑规模的扩大,合理提供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将会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节省大量的基坑围护费用,不仅能够产生经济上的效益,还能为建立完整的区域软土评价体系提供支持.对滁河漫滩区软弱土层性状进行多种手段对比分析,对原位测试经验公式进行修正,提供根据原位测试计算滁河漫滩区软土层承载力的方法,并对滁河漫滩区软土层在工程建设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软土作为特殊性岩土,具有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的特性.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往往存在坑顶位移、沉降大,整体稳定性差,降水困难等诸多问题,多期软土分布地区由于基坑土体中有多层不同厚度的软土分布,因而使得基坑支护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典型多期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基坑支护方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多期软...  相似文献   

20.
深厚软土地区采用Prandlt公式计算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常常不满足规范要求,给基坑支护设计带来较大困惑。本文在分析基坑开挖与Prandlt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力学边界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采用Prandlt计算式、临界宽度法和计入基坑内侧土体抗剪强度等改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同时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作用的改进计算公式。通过对4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内摩擦角是影响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基坑挖深和支护体插入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土体黏聚力是次要影响因素,土体重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软土内摩擦角较小,在基坑挖深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加大支护体插入深度才能保证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因此,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可合理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研究,验证了计入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浙江软土地区多项工程墙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取值标准偏高,在软土地区不尽合理,建议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规范计算方法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