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许多天文研究工作已在探测可观测宇宙极遥远的天区,但对于我们银河系结构的基本细节却仍未弄清楚。例如,对包含太阳在内的薄银盘的情形虽已知之甚多,但对于包围着银盘,由老星组成的黯淡“银球”的情况却知之甚少。最近,两个研究银球中恒星计数的天文小组对银球的质量得出矛盾的结论。但是无论如何,银球是银河系不应被忽视的组成部分,也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银球之所以被忽视是由于其固有的亮度很暗弱,它既没有象银盘中显示旋臂结构的新形成的亮 相似文献
2.
一个最靠近银河系的矮椭圆星系银河系附近分布着10个矮椭圆星系,现在,在人马座又发现一个矮椭圆星系,它比已知的姊妹星系更接近于银河系。英国剑桥天文研究所的伊瓦塔(RchgoIbata)。欧文(Mikel。n)和吉尔摩(GerryGilmore)在用位于...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对银河系内卫星星系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发现了二十几个卫星星系,其光度范围分布很广,最暗的矮星系比球状星体还暗。叙述了卫星星系的光度分布、空间分布和动力学性质。总结了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星流和伽玛射线在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暗物质性质方面的贡献。表明了卫星星系的统计分布能用来很好地限制冷暗物质理论和星系形成的相关物理过程,同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向德琳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1,(2)
为改善文献上惯用的表现银河系分子谱线巡视结果的完全平滑了方位信息的径向分布方法,我们发展了原子气体或分子云参量的分环银经分布图,(X—l)_i图,它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方位信息。用现存旋臂模型结合这种图我们得到的银道面旋臂区和臂间区的E(HI),E(CO),E(~(13)CO)和N/S(~(13)CO)的两维对比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11.
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银河系的化学演化在其中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和理论工作的不断深入,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观测方面,从太阳附近区域,整个银盘,银晕和核球等方面简要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主要观测约束的近期结果;在化学演化模型方面,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近期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恒星的Al元素丰度可以为探索星团和星系的化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通过系统分析银河系薄盘、厚盘、核球、银晕以及M4、M5等球状星团中恒星的[Al/Fe]随恒星金属丰度[Fe/H]的变化趋势,得出银河系薄盘、厚盘和核球恒星的[Al/Fe]随着[Fe/H]的增加而缓慢下降,而球状星团M4和M5恒星的[Al/Fe]随[Fe/H]增加没有下降趋势,这暗示Ia超新星对M4和M5恒星元素丰度的贡献比较小.详细研究了银河系恒星[Al/Fe]与[Mg/Fe]、[Na/Fe]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银河系场星的[Al/Fe]与[Mg/Fe]正相关,但在球状星团M4和M5恒星中未见此相关性;银河系盘星及M4和M5等球状星团恒星的[Al/Fe]与[Na/Fe]都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确定银河系的年龄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方法之一是核纪年法,即通过恒星中某一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丰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恒星的年龄,并以此作为银河系年龄的下限,其中目前的观测丰度来自恒星的光谱分析,恒星形成时的初始丰度来自理论模型的预言。这种方法最初是利用元素对Th/Nd来确定G矮星的年龄,近年来开始利用元素对Th/Eu和U/Th来确定晕族场星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年龄。简要介绍了核纪年法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原理,回顾了恒星中Th和U的观测研究,其中着重介绍了极贫金属星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用核纪年法估计银河系年龄的不确定性。作为与核纪年法的比较,简单介绍了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其他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一、研究银河系的意义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星系,研究它可使我们了解太阳和地球在宇宙间所占的地位,也帮助我们了解太阳和地球的过去和将来.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是解决恒星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银河系的次系和星族的研究,包括各个次系的结构、空间分布和运动情况、以及成员的化学组成等,对于恒星起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银河系的结构和动力学的详尽研究是研究河外星系及其各种集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向德琳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2,(1)
本文给出了在银道面第一象限中,原子氢气体HⅠ和CO分子及同位素分子~(13)CO发射之间的定量的大尺度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发射度E(~(13)CO)和E(~(12)CO),在l=11°—45°,b=0°大部分区域内总是线性相关的。(2)在内银道面第一象限内,不仅是在按简单几何划分的大部分区域,而且在按现存旋臂模型划分的一些特殊区域,HⅠ和CO发射也是大尺度线性非相关的。(3)看来CO发射度只在不多的几个区域中示踪HⅠ。但从平均-平滑E(HⅠ)和E(~(12)CO)的比较分析中,仍然难以确定分子云示踪HⅠ或可能由HⅠ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