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5,23(3):257-259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总面积达250×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1/4.19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曾多次组织青藏高原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科学资料和丰硕成果.19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全球研究的转化和深入,在高原地球动力学、高原大气科学、高原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来学术界在继续重视高原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同时,十分关注全球变暖下的高原各种地表过程变化及其对周边地区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极其脆弱,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影响下,出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表现为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加快等不良地表过程.与此同时,高原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仍停留在以传统农牧业为生计的落后状态,与中国发达地区相比,反差极大,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为更好地促进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各种地表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本刊从今年起开设"青藏高原研究"栏目,近期稿件内容为①环境与生态,②全球变化与青藏高原,③高原山地灾害,④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李双成  郑度  张镱锂 《地理科学》2002,22(3):270-275
在分析现行环境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和资本价值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必要性,介绍了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并以青藏高原为例,划定了陆地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82,自引:3,他引:82  
基于Constaza等提出的方法,在对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其生物量订正的基础上,逐项估算了各种草地类型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得出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571 78×108元,占全国草地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 68%。受各类草地生物群落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综合影响,各类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有很大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高寒草原对草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2 52%、14 14%、12 92%。根据高寒草地的地域分异特征分亚区进行的生态价值估算结果表明,亚区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沿东南向西北迅速减小的趋势,这与青藏高原气候条件自东南向西北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旱是一致的。说明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布条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对毁草种田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损失估算表明,仅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生态损失每年高达2 29×108元,占两省区GDP总值的0 9%。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环境及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定位站胡东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10008)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定位研究站,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1.立现依据和研究意义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四周群山环...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是中国工程建设的伟大创举.青藏高原独特而又敏感脆弱的自然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众多复杂的难题.青藏铁路沿线生态与环境安全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问题. 青藏铁路全长1956km,经过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高大山地.这些地区大多是特殊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自然区域;特别是铁路穿过720km的永久冻土区,这是工程建设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1982-2009 年间的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生态实测数据,利用遥感生产力模型(CASA模型) 估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从地带属性(自然地带、海拔高程、经纬度)、流域、行政区域(县级) 等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1982 年以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PP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1982-2009 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年均总NPP为177.2×1012 gC·yr-1,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120.8 gC·m-2yr-1;② 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年均NPP 在112.6~129.9 gC·m-2yr-1 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3.3%;NPP 增加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56%、减少的占5.55%;③ 青藏高原多数自然地带内的NPP呈增加趋势,仅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NPP呈轻微减低趋势,其中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草原地带的NPP增长幅度明显大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NPP增加面积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升高—稳定—降低"的特点,而降低面积比则呈现"降低—稳定—升高"的特征;④ 各主要流域草地年均植被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黄河流域增长趋势显著且增幅最大。植被NPP和盖度及生长季时空变化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8.
2005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立平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5,60(6):1041-1044
由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联合举办的“2005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0日~1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化:背景、事实与对策。会议讨论的重点是青藏高原气候、冰川、湖泊、草地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重点研究地区是青藏铁路沿钱、一江两河流域与三江源地区。  相似文献   

9.
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之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是指将陆地表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基本要素融为一体,研究各要素之间总的联系,研究单个要素及其周围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出陆地表层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格局。这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地理学家郑度先生,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长期探索中取得开拓性成果,是当代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引领者之一。他在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与格局研究中,构建了高原山地垂直带谱系统,阐明了高海拔区域三维地带性规律,揭示出高原独特的地生态现象及其空间格局,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提出了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在自然地域系统综合研究中,建立了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提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新方案;在生态建设领域,强调要重视地域分异和尊重自然规律,指出干旱区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重视区域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基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的理念,他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中环境伦理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回顾分析郑度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力图从中参悟郑度先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系统性思想以及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预见的青藏高原环境大变化(摘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家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一切长远的基础设施 ,如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地下资源开发和农、林、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 ,都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协调进行。我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 ,更要密切注意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大趋势和人类活动增加对生态和资源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估计这种趋势 ,预筹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力求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行为。1 .青藏高原变暖趋势大于全球平均趋势由于全球工业化和森林砍伐的后果 ,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 CO2 )的含量已从 2 0 0年前2 80 ppmv,…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平均海拔达4 727 m,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高原地形与生态屏障作用对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独特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协调,并对邻近区域环境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为目的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围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采用"3S"技术、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分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风险对生态安全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评价.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度、人类干扰度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构建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体系,为维护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由山东日照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主持,在1995年8月14—16日举行了一次“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加、澳、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原堆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良好的古气候记录载体,记录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变化,对揭示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效应与周边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黄土高原,川西高原黄土环境磁学研究相对薄弱,亟需厘清黄土的磁学性质、磁化率增强机制、成壤过程中磁性矿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4月—10月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4年4月~10月青藏高原太阳分光辐射的实测资料,计算出太阳总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PAR)所占比例η=0.439±0.009,PAR每1J的能量含有4.43μmol的量子。在青藏高原的气候学计算中,可用下式估算旬平均的PAR能量日总量HPAR(MJ·m-2d-1)和量子日总量UPAR(mol·m-2d-1):HPAR=(0.399+0.036lgE*)HUPAR=(1.768+0.159lgE*)H式中H(MJ·m-2d-1)为总辐射旬平均日总量,E*=E·P0/P,P0(hpa)为标准大气压,P(hpa)为测点大气压,E(hpa)为地面水汽压。  相似文献   

15.
孙广友 《地理科学》2002,22(6):753-756
乾宁古冰帽于1982年被作者发现,发育于大雪山顶部的夷平面上,海拔高度为4300~4400 m,地理坐标为101°14′~101°30′E,30°20′~30°38′N,是青藏高原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一个更新世古冰帽,生成环境独特。它还具有中心区缺少冰蚀过程遗迹的独特性质,其机理在于冰帽中心区冰层太薄、动能低、冰体侵蚀力弱,而边缘带冰层增厚。侵蚀力也增强。它的发现对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i0001
第1期 全球一体化与区域发展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黄季馄,杨军,Frank Van Tongeren等(l) 青藏高原统计数据分析—以人口为例·····················……张镣锉,张玮,摆万奇等(11) 1952~2003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长期变化态势···············……郭腾云,徐勇(21) 生态与环境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研究···············……吴绍洪,戴尔阜,何大明(31) GAP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800多块样地资料及森林和草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按县级为单位估算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自然植被总生物量,分别为2.586×108t和1.282×109t.建立的QZNPP模型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S型曲面递增,且其递增速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加快;当年均温度0℃~10℃和年降水量400mm~1000mm时,生物生产量增长最快;当年均温度>11℃和年降水量>1 100mm时,生物生产量趋向于20t/hm2·a;在年均温度<0℃时,相对降水量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缓慢的递减趋势,说明这时温度是影响生物生产量的主导因子。两省区115个县的生物量现实分布图显示,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西藏墨脱,其次是西藏的察隅、波密、林芝和米林,青藏高原中部及西北部的广阔地区最低。青藏高原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量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0t/hm2·a,全区平均为6.03t/hm2·a,低于世界陆地植被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盐湖分布区。在青藏高原第一次综合科考时曾对青藏高原盐湖开展过系统调查。二次科考在一次科考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一些工作程度不够的极端困难区的补充调查,还重点开展了气候变化及资源开发双重影响下青藏高原盐湖资源与环境的变化趋势;现代盐湖关键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古钾盐成矿预测;盐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经过近3年的系统工作,专题获得了大量一手科考数据,已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科学成果。研究系统介绍了盐湖专题科考方案的整体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前期获得的亮点成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相似文献   

19.
冯雪华 《地理研究》1995,14(1):107-108
把青藏高原放在全球之中去研究──青藏研究项目中期评估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聘请以李廷栋院士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国家攀登计划A85-29“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进行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20.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12日至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等单位承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