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神经网络试报极端气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神经元技术,筛选出与气温相关性较大的10个物理量,建立几组样本资料,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预报专家网络,来试报哈尔滨市夏季最高和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2.
博罗县47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统计分析了博罗县1960~2006年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7年来博罗县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半年的上升较为明显;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非对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的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年高温、低温日数分别呈显著上升和下降趋势;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普遍低于平均值,之后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平均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示博罗县气温在90年代发生了增温性突变,这与博罗县城90年代开始城市化和工业快速发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龙川县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方程、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龙川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龙川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0 6℃/年;四季度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下半年气温上升趋势大于上半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呈现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呈现下降趋势,极端低温日数下降趋势明显大于极端高温日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五华县近52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五华县1957~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五华县近52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华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4℃/年,低于全国和广东的增温速率;春季增温趋势最不明显,冬季增温最明显;M—K突变检验显示除夏季外年和各季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增温性突变。气候变暖对五华县年高温日和年低温日等极端气温事件的影响,低温日数呈显著线性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呈缓慢上升趋势,极端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1959—2011年澄海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妙娟 《广东气象》2013,35(3):35-39
根据澄海观测站1959—2011年气温逐日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澄海近53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澄海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03℃/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呈4个阶段,分别是气温偏低阶段、振荡上升阶段、显著上升阶段、气温调整阶段;四季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贡献最大;高温天气骤增,有早开始晚结束的特点;低温日数锐减,这与今年全球变化结论一致;1993—2004年热岛强度为0.5~0.6℃,1979—2008年的城市增温贡献率为22.5%。  相似文献   

6.
利用饶平1961—2010年气温资料,通过线性拟合、M-K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饶平近50年气温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饶平气温显著上升,增温速率为0.017 6℃/年,在1995年发生增温性突变,突变前后平均上升0.7℃。近50年秋冬季增温速率明显大于春夏季;冬季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突变,其他季节都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秋冬季突变前后增温大于春夏季。气候变暖对饶平极端气温及高温(低温)日数的影响:高温日数在1994年发生增加性突变,近50年来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低温日数在1983年发生减少性突变,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小波分析得出饶平年平均气温在不同时段存在准6、13、20、28年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7.
1957~2008年南澳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57 ~2008年南澳县气象局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南澳52年来的气温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澳县存在连续偏冷期(1967~ 1986年)和连续偏暖期(1997~2008年);作为海岛县,四周海水环绕,岛上限制有污染的工业发展,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  相似文献   

8.
始兴县1965~201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始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0年逐13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始兴县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始兴县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0137℃/年,近10年平均与前36年平均相比上升了0.52℃。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半年,夏半年增温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倾向率略高于最低气温。近10年平均与前36年平均相比高温日数平均增加了15.58d/年,低温天气却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历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中山市1955~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中山市气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山市1955~1986年气温变化不大,但1986~2006年气温逐渐上升,1998~2006年明显上升,各季气温上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龚仙玉 《广东气象》2011,33(4):41-43
利用连南县1962 ~ 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连南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连南地区气温逐月变化呈单峰状,季节变化明显,最高气温在7月.连南气温在1980年以后存在较明显的3~5年的周期,而在20世纪70~90年代存在7~12年的周期,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线性趋势为增暖,尤其是90年代后期连南地区气温增高趋势明显,炎热...  相似文献   

11.
引用序贯抽样的思想,应用Radok提出的持续性变化检测方法,并结合经验正交函数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江淮流域42年来气温和降水持续性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due to the human activity for East Asia and China by 2050 have been estimated bymeans of a simple global social-economic-climate-impact model combined with seven GCMs.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present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might increase obviously,by about 1.4℃,and the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might increase by about 4% in whole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sent climate.The change of the precipita-tion might b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emperature.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y-induced climate change on natural vegetation in China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vegetation-climate model developed specially for Chinese vegetation types and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derived from seven GCMs for 2050.All scenarios suggest a great change in natural vegetation although details of pre-dicted types vary among the scenarios.There will be a northward shift of the vegetation types,with increase in the arealextent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and decrease of the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 and tundra.Consequently,consideringthese changes and shifts,especi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ikely negative balance of precipitation andevapotranspiration,the moisture stress,i.e.,less water availability arises,the possibl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Chinese agriculture is also assessed roughly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温的年代际振荡及其未来趋势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用1851~2000年中国年气温资料,讨论了它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指出:①我国气温有3次全国性的跃变,分别在1920、1955和1978年,每个阶段平均持续期为30年,这和北半球气温跃变点是基本一致的;②我国气温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增温的气候阶段,直到目前全国年平均气温比上一气候阶段增加了0.3l℃,增暖地区主要在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冬季增暖比夏季明显,1998年是我国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③最近一次增温开始于1978年,至2000年持续了23年,估计这个增温阶段至少还能持续10年,但未来10年主要的增温地区有可能南移,长江流域将比现在暖,夏季气温37℃以上的日数要比现阶段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半个世纪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缪启龙  周自江 《气象科学》1998,18(2):103-112
本文根据中国164个站1951-1995年极端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平均最高气温45年来的多年变化特征,指出中国北方趋势变化并不明显,80年代后期有明显上升,西南地区80年代后期急剧下降,长江流域以南6O年代降温后变化不大,青藏高原变化较小。冬季的多年变化也各不相同,有区域性差异。EOF分析表明中国各地大多数年份有相似变化趋势,也有一些年份长江流域以南与其它各地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15.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马晓波 《气象学报》1999,57(5):613-621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4个台站1932~199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及气温日较差(DTR),1971~1992年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并与华北地区、中国东部及北半球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可分为3种类型:①西北东部型,以西安、兰州为代表,Tmax显著下降,最大达-0.31℃/10a;Tmin显著上升,最高为0.41℃/10a;②西北中部型,以安西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下降,但Tmax下降幅度大于Tmin;③西北北部型,以乌鲁木齐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Tmax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Tmin上升主要表现在冬季,DTR在所有季节均显著下降,最大为-0.79℃/10a,冬季、春季、秋季及年下降幅度较大,夏季较小。与华北地区和中国东部相比,西北地区非对称变化的幅度更大,DTR大1~4倍。也大于北半球的变化幅度。总云量与DTR,Tmax有显著的负相关,东部高于中部和北部,最高可达-0.92,低云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18.
p—σRCM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对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中国区域气候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中国东部降水带的季节性进退,模拟的各气候区域水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实况基本相符,但模式低估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而高估了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秋季降水。  相似文献   

19.
湛江降水量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以湛江地区50年来的月降水量为时间序列,利用高斯径向基函数,选择输人窗口(时滞)大小为6,建立了一种智能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系统,并分别对1991—2000年和2001-2003年的月降水量进行了测试预报和独立样本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线性自回归预测模型,各月平均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RMSE)达到41.8和55.7。虽然该模型对降水量的预报还存在量级偏小的系统性偏差,但它完全有可能为本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一种客观、自动的业务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100多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北半球气温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范围气温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的温度距平值平均为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1.4-1.6倍。还表明,我国降水距平分布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北半球平均气温偏高和偏低年份,欧亚地区500hPa环流特征的差异是显著的。这表明,我国大范围气候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统计相关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