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山作用与深成作用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争论的岩石学和地质学的重要问题。岩浆地质学的创始者赫顿(J.Hutton)认为,岩浆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在成因上完全一致。这种观点持续到本世纪最初的十年。在二、三十年代,随着“交代花岗岩说”的出现,韦格曼(C.Wegmann)、雷诺兹(D.L.Reynolds)、巴克龙德(H.Backlund)等人的岩石学研究冲击了花岗岩和流纹岩在成因上的统一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小平 《铀矿地质》2004,20(6):330-336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花岗岩类按改造型 变质混合交代型、重熔型和同熔型———同熔型 (Ⅰ型 )、深源分异型 (A型 )进行了成因分类 ,并对各类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岩石学特征、副矿物、稀土元素、锶、氧同位素等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列举了各类花岗岩的分布地区和代表性岩体 ;论述了各类花岗岩的空间分布与铀矿床产出的关系 ,指出重熔型花岗岩是铀矿床产出的主要岩体类型 ,其次是深源分异型 (A型 )花岗岩。变质混合交代型和同熔型 (Ⅰ型 )花岗岩只有铀矿点或矿化点产出。文章最后系统地总结了改造型与同熔型花岗岩的铀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54  
王德滋  周金城 《岩石学报》1999,15(2):161-169
本文中回顾了80年代以来国内花岗岩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次火山花岗岩的特征,A-型花岗岩的成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形成的联系以及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展望了下一世纪花岗岩研究的某些趋向。  相似文献   

4.
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是构造环境识别的重要岩石学标志之一。由于形成于特殊的构造背景和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如命名、分类和成因等)在争论之中。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1)A型花岗岩的概念及特征;(2)A型花岗岩与高分异I、S型花岗岩的区别;(3)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模式;(4)A型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成果;(5)A型花岗岩的分类;(6)A型花岗岩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斜长石、斜方辉石可能为主要的残留或分离结晶矿物相。除了传统的A1(非造山)、A2(后碰撞)分类外,"还原型"和"氧化型"的分类方案最近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时序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0,29(4):323-333
根据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及原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将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划分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45.4 Ma,LA-ICPMS锆石U-Pb)及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21.5~139.4 Ma,锆石U-Pb)。并据侵入岩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各序列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认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型),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向拉张转换期大陆上隆(碰撞后隆升)的构造环境(PAG);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幔-壳混合源(I-S型),属与板块碰撞(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碰撞花岗岩(ACG);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S型),属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转化时期幔-壳源型花岗岩(KCG)。该区变质变形花岗岩序次的厘定及其成因、形成环境的研究为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并为东南沿海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锡、铜、钼等矿产提供找矿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华南花岗岩物源成因特征与陆壳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按物质来源及成因可划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幔-壳混源(同熔)系列;壳源改造(重熔)系列和幔-壳混源碱性系列等四个不同的系列,简要阐述了划分四类系列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依据。侧重根据Sm-Nd、Rb-Sr同位素成分,以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花岗岩源区物质组成中,上壳和亏损地幔组份各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物源成因系列花岗岩形成与华南陆壳演化的内在联系:东安、雪峰旋回褶皱系阶段花岗岩物源成因类型比较多样,有幔源(分异)系列、不成熟壳源、成熟壳源改造(重熔)系列等;加里东,海西期以陆壳改造(重熔)系列为主;印支、燕山期活化区(地洼)阶段,在地幔活化激发下,中国东部陆缘形成幔—壳混源(同熔)系列花岗岩和相应的火山岩;但沿内部断裂带,在壳下地幔热传输及构造作用下引起陆壳重熔,形成属于壳源改造(重熔)系列花岗岩。同位素的研究证明了: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动力是来自壳下地幔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浑江市荒沟山区花岗岩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速  邢树文 《吉林地质》1994,13(2):36-41
本文根据吉林省浑江市荒沟山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论述了该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即老秃顶子岩体、梨树沟岩体、草山岩体均为同熔型。  相似文献   

8.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半个世纪以来,华南花岗岩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根据地质证据与同位素年龄数据,证实华南存在多旋回的花岗岩,即晚元古代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基本规律是:不同的造山旋回伴有相应的花岗岩。大体上,自西北往东南(向洋方向)花岗岩时代呈愈来愈新的趋势;第二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划分为M型、Ⅰ型、S型和A型,研究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第三阶段,着重研究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例如研究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以及岩浆混合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此阶段研究方兴未艾,仍在深入开展之中。今后主要研究方向,环绕3个问题进行:(一)壳幔作用与A型花岗岩成因;(二)陆内花岗岩浆产生的方式和原因(变质核杂岩、花岗岩穹窿、复式花岗岩体);(三)华南大花岗岩省成因。  相似文献   

9.
从岩体产出的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岩石熔化实验,Sr~(87)/Sr~(86)初始比值等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岩体成因属壳型(相当徐克勤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但由於岩浆近地同化混染白云质灰岩,致使造岩矿物黑云母富含镁质,又具有过渡型(相当徐克勤的同熔型)花岗岩的某些特点。而钨、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与该岩体有着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改造型花岗岩相对富放射成因铅,其铅同位素比值较高,Pb/~(204)Pb>72;且相对富铀铅而贫钍铅,~(208)Pb/~(206)Pb<2.1。同熔型花岗岩则反之。利用有关的铅同位素图解和参数,可对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其成岩物质来源的关系,可从铀(钍)铅同位素的演化得到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能够提供有关成岩物质来源的信息,从而作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又一个稳定同位素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花岗岩-绿岩地体由绿岩带(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其中的灰色片麻岩(TTG)-花岗岩岩体组成,通常经历绿片岩相的变质,也有少数经历高级变质——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这些高级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的成因对理解太古宙大陆动力学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和对比鞍山-清原和怀安-遵化两个高级变质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分组成特征和结构特征来探讨其成因和构造  相似文献   

12.
从起源,成岩作用及岩石学类型讨论了花岗岩成矿专属性,提出成矿流体是连接花岗岩与成矿的桥梁,并对成矿流体的产生,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述,进而从花岗岩成岩与金矿成矿的物质同源性,成岩成矿作用对应衍生关系论述了花岗岩与金矿床的成因关联。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造岩矿物的标型特征(包括成分、结构、形态、物理性质、固态和气-液态包裹体、矿物共生组合等)来划分、对比花岗岩并进而确定它的成因和演化关系,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途径。我们以福建龙岩的莒舟-大洋花岗岩为例,对此进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地质时代等详细研究,阿吾拉勒山阔尔库岩基可解体为早石炭世赛肯都鲁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和早二叠世阔尔库序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两序列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1Ma和281Ma.地质调查已证实,两序列间为侵入接触.赛肯都鲁序列为钙碱性岛弧成因,阔尔库序列为碱性同碰撞型或后造山型成因.阔尔库岩基的解体,不仅客观反映了岩浆的分布及活动特征,而且对丰富研究区的构造岩石组合和探讨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带海西早期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海西早期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和岩浆起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花岗岩的形成环境,笔者认为海西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以Ⅰ型花岗岩为主,岩浆起源于上地壳下部;花岗岩是中泥盆世晚期准噶尔板块向南与伊犁板块挤压碰撞时,在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带上形成的同构造碰撞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浙东白垩纪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及其暗色岩石包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及共生的石英闪长岩类,通过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提出浙东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演化系列,暗色岩石包体是由花岗质岩浆在深部析离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成分特征类似于石英闪长岩,说明三者具内在成因联系,均与俯冲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莫柱孙 《地质论评》1950,15(Z2):229-240
近几年来,国际地质学界对於花岗岩的成因问题,曾断断续续地展开了极热烈的讨论。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美洲地质学会开会於加拿大京城奥太华,曾特别的组织了一个花岗岩成因的圆桌会议,集合了世界上知名的花岗岩专家,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希系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圆满的给论。当时提出论文的共有五人:一个是英国花岗岩化理论权威的吕德(H.H,Read)一个是矿物岩石学专家布丁顿(A.F.Buddington)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抱板群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及金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是地质学、岩石学领域中的“硬科学”犤1999,王德滋,等犦。目前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岩石的熔化和融离实验,而针对多物源成因的花岗岩模拟其物源贡献大小的实验岩石学及同时发生的成矿作用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文章根据海南岛戈枕含金剪切带中元古代花岗岩的物源特征及与之有关的戈枕式金矿成因特点,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模拟,初步探讨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岩石高温高压下的熔融行为及金的成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具原地-半原地性质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很可能是由6份(或4份)石英绢云母片岩+1份斜长角闪片麻岩、在压力为1.879~2.143GPa、温度849~901℃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过程同时还发生了金的聚集和活化迁移。  相似文献   

19.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研究了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学及副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与F9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在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别,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指示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这一认识对于该区的铀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类锆石形态学研究是目前国际上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对东天山12个花岗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提出控制锆石形态发展的多种因素;介质化学、结晶温度、岩体时代等,并提出了不同成因系列花岗岩锆石形态有一定的差别,这对研究花岗岩类成因分类、形成地质条件、构造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