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云、能、天的观测记录,不仅存在简单化,还存在“格式化”。产生“格式化”的原因是走入了某些误区而不能自拔的结果。比如,记录了沙尘暴,就必定记扬沙和浮尘;记了阵雨就必定记积雨云,如果下米雪,就必定是层云;等等。或者反过来。于是就出现了阵雨长达数小时甚至一天,和积  相似文献   

2.
吴良会 《气象》1981,7(11):18-18
我站地处川西平原,冬半年轻雾很多。在观测中,有时有以下的记录: 观测时间 相对湿度(%) 水平能见度 天气现象 08时 90 5千米 = 14时 55 5千米 ∞ 20时 92 4千米 = 看来,08时和20时记轻雾是正确的,但14时记霾对吗?有的同志认为,在一天中由轻雾转为霾又转为轻雾是不可能的,肯定观测记录有误。但是据该日值班员说,14时观测时空气普遍混浊,暗色远物呈浅兰色,太阳呈土黄色,空气湿度又小,所以记了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作中,曾出现过一天内透光和蔽光波状云转记频繁的现象,业务学习中讨论时,有些观测员认为云块间没有云缝的波状云就不是透光云,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在这种观点的左右下,往往会引起以下一些问题:其一值班时云状误记,凡是10成的Ac(或Sc)都记为Ac op(或Sc op),由于云缝时有时无、云量时多时少就造成了记录在透光和蔽光间转记过于频繁,甚至使云的记录与日照记录矛盾;其二值班时在云量较少、云块间无缝隙的情况下,对于应该记透光还是蔽光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述的“时间误差”,是指各种地面气象自记仪器除自记钟自身准确度以外,因人为的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计时不准,从而造成记录读数的误差。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压温湿度自记记录这三类自记记录由于有定时观测时间记号,看起来在换纸对时上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在同一张自记纸上,  相似文献   

5.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自记仪因摩擦等原因,使笔尖未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形成“间断”或“阶梯”现象。其标准是,当记号前后两处自记读数差气压≥0.3hPa(温度≥0.3℃,湿度≥3%)。《观测规范》上称之为“跳跃式”变化。“跳跃式”变化既影响记录的连续性又给计算带来麻烦。尤其是气压记录较突出。“跳跃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笔尖对自记纸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各市(县)站的气压计都是在单独房间里存放的,在正点前巡视或正式观测时预报员经常察看,因开(关)气压室门过重等原因所致。(1)在更换自记仪器时,对新的自…  相似文献   

6.
雾的误区     
在市局组织的测报复评中发现 ,有的站在雾的记录与发报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其一 ,能见度 <1km有雾时 ,天气加密报中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应从 42~ 49中选择。有的站只要观测时有雾 (有其他天气现象时除外 )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就固定编报 42。但如云量纪录为 1 0 / 1 0 ,云状栏记雾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仍编为 42 ,显然电码反映的天空状况(电码 42反映天空可辨明 )与实际天空状况 (完全不可辨 )不一样。其二 ,有的站能见度记 0 .0km ,而云量记为 0 / 0 ,即天空完全可辨 ,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观测员对雾的记录判断存在…  相似文献   

7.
天气现象共有34种,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其它现象对于观测员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21种,降水11种,极光和大风,3暴1吹雪,龙卷雾雨凇;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12种,轻雾霜闪尘卷风,烟幕浮尘霾结冰,积雪扬沙和冰针;只记录开始时间的1种,飑.  相似文献   

8.
在云的观测中,对于云状栏的记载,《规范》中曾经指出:“云量多的云状记在前面;量相同时,记录的先后次序自定。”这里,由于《规范》对于天空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云量相同的云时、云状栏的记载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统一的标准,所以记录就出现了因人而异的情况。《陕西气象》第十期中“这种情况下云状栏应如何记载”一文,就反映出这样一类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但很不成  相似文献   

9.
飑与飑线     
对天气现象飑的记录,观测员反映不好掌握,普遍感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标准”难确定,有的分不清和一些天气过程的区别。笔者在下站的过程中曾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测站风速猛增,风向突变,雷电交加,大雨骤至,气压踊升,气温陡降,持续时间又短促,应该说是明显的飑。可常常听到观测员们的议论声:“这是锋面过境,雷暴单体过境,还是飑线过境?能不能记  相似文献   

10.
杨宁 《气象》1982,8(11):28-29
关于轻雾、霾、浮尘、烟幕等天气现象的识别,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遇到某些复杂情况时应当如何辨识和记录,仍有不少争议。从近两年各地台站在《气象》上提出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1.轻雾和霾是否可以用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2.轻雾和霾能否互相转换、交替出现;3.轻雾、霾,烟幕等能否同时存在、同时记录。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轻雾和盔能否以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 从轻雾和霾的成因和物理性质来看,它们和湿度是有密切关系的,在识别时应当以湿度作为参考依据。但是拿它作为主要依据则不行,更不能象有的台站那样以相对湿度70%作为区别轻雾和霾的指标。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探测手段足以测出这个临界值,即  相似文献   

11.
王政 《气象》1991,17(12):1-1
气象观测是一记实性的工作。《规范》第五章天气现象篇的总概要中提到:“台站应观测记录视区内出现的§5.1所列的现象”。并在§5.2的第2条中强调“随时观测记录值班时间内所出现的全部天气现象”。这一系列规定十分明确,只要能观测  相似文献   

12.
翻阅气象报刊,发现“像”与“象”这两个常见字混用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像”“象”混用的现象,而编辑们层层把关还没把住呢?原因有两条:一是有的编辑迷信辞典、字典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新规范开始实行,在第六章天气现象中增加了“高纬度地区出现的冰晶雾也记为雾,并加记冰针”。是否加记冰针不仅影响天气现象的记录,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天气现象的发报。额尔古纳市位于50°15′N,属于高纬度地区,但并不是冬季出现雾就应该加记冰针的。结合观测实际和气象学原理,应该按照温度的高低判断是否加记冰针。由于雾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按照雾质点的聚集态不同,可把雾分为水雾、混合雾、冰雾三类。观测结果显示,当温度高于-18°~-20℃,雾多半是由水滴组成;当温度低于-20℃时,大部分雾中含有冰晶,成为混合雾;在更低的温度下,…  相似文献   

14.
在审核报表和验收百班时发现 ,温压湿自记读数误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因自记记录误读直接导致发报错误 ;有些自记记录连续两个定时出现误读而未被发现 ;有些误读记录通过初算、复算、预审几道把关仍未发现 ,后在审核和验收百班时查出。因此 ,提醒大家一要注意温压湿自记读数时的复读校对 ,二要在整理自记记录时注意前后记录对比检查 ,三在预审中发现有疑误信息时不要轻易否认 ,要认真检查校对。另外还发现 ,一些观测员在整理雨量自记记录时 ,只注意时差分配数值是否正确、记录统计是否有误 ,而对时差订正记号是否做反 (如将快 8分误订正…  相似文献   

15.
规范规定:当自记风的风向或(和)风速有缺测时,在无其它自记风记录可代替的情况下,应从正点前20分钟到正点后10分钟内,取接近正点的10分钟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代替。但在理解“接近正点”时,有些观测员可能陷入误区,从而在处理有缺测的自记风时有失偏颇。误区可归纳为:误区一:正点前有部分自记风速线缺测时,要么完全用从正点前20分钟到正点前10分钟这10分钟的自记记录代替,要么完全用正点后10分钟的自记记录代替。误区二:自记风向有缺测时,可代替时段内的风向在标线排序时,要么都从左到右,要么都自右向左,一成不变。误区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下旬以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接连出现了一桩桩怪事:好端端的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了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天坑”。在“天坑”的步步紧逼之下,当地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转移到其他地方居住。“天坑”出现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有的说是鬼神作怪,有的说是地震前兆,有的说是人为原因……究竟“天坑”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7.
轻雾是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至10.0千米以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叙述其大致出现的时间为“早晚常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观测员到中、下午就转记为霾或其他悬浮物。 中、下午是否会出现轻雾呢?84年,在地面测报检查中,曾发现某站连续几天整天都记轻雾(即天气报、航空报的WW均编10),当时,有的检查员认为:中、下午相对湿度比较小,应记霾。91年12月9、10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自记纸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浸墨现象,会严重影响观测记录。该文根据榕江县气象局自记纸浸墨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为主、补救为辅”的原则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江山 《河南气象》2002,(1):44-44
在实际工作中 ,曾出现过一天内透光和蔽光波状云转记频繁的现象 ,业务学习中讨论时 ,有些观测员认为云块间没有云缝的波状云就不是透光云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在这种观点的左右下 ,往往会引起以下一些问题 :其一值班时云状误记 ,凡是 1 0成的Ac(或Sc)都记为Acop(或Scop) ,由于云缝时有时无、云量时多时少就造成了记录在透光和蔽光间转记过于频繁 ,甚至使云的记录与日照记录矛盾 ;其二值班时在云量较少、云块间无缝隙的情况下 ,对于应该记透光还是蔽光无所适从。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关于透光云的特征描述看 ,透光包含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