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矮新星是爆发频繁的激变变星,主星是白矮星,次星是充满洛希瓣的晚型矮星;白矮星周围有吸积盘,物质流与吸积盘的碰撞区域即热斑。与大多数密近双星系统相比,矮新星最大的特点是吸积盘的存在以及频繁的爆发现象。首先介绍了矮新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吸积盘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给出了矮新星的基本物理图像;其次简要介绍了矮新星的各种次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对目前的爆发模型进行归纳;回顾了矮新星中著名的轨道周期空缺现象和最短轨道周期截止现象,并给出其在标准化模型下的解释以及标准化模型面临的挑战;举例说明了矮新星的轨道周期变化分析不仅对研究其演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探测褐矮星和地外行星的重要手段;对食光变曲线的分析方法和矮新星中罕见的高低态变化进行了简单小结;最后,进行总结并讨论矮新星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脉冲星是演化末期的大质量恒星经过核坍缩形成的产物,它们在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卫星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自脉冲星发现50年来,其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脉冲星主要在射电波段被探测到,部分脉冲星也有X射线和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它们的信息非常丰富。根据其不同的观测特征可以把脉冲星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对射电、X射线以及γ射线波段的特殊类型脉冲星,包括旋转射电暂现源、间歇脉冲星、态转换X射线脉冲星、磁星、暗X射线孤立中子星、中心致密天体以及γ射线脉冲星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扼要介绍了类太阳恒星星晚射线辐射的研究历史,综述了X射线辐射与恒星参量的关系,并对星冕的加热机制作了介绍。类太阳恒星的X射线辐射与表面磁场有关,因此测定晚型星表面的磁场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9.
简要综述了核天体物理学热点课题-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利用列于IRAS Point Source Catalog上的Be星资料,讨论了利用IRAS的三个流量(12μm、25μm、60μm)区分红外色余是自由-自由跃迁还是由星周尘埃再发射所产生。前者被认为是经典的Be星,而后者则可能是处于主序前的Herbig Ae/Be星。但是有16个一般认为是经典Be星的,却也显示出部分红外色余来自尘埃的再发射。它们的物理状态显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综述了近扯为AGB星核合成的理论研究情况,包括轻,重核素核合成理论,AGB星的分类,AGB星的演化特征,AGB星内的元素核合成理论的研究及外赋MS,S 双星吸积机制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火星是与地球相邻的一颗岩石行星。按照我们目前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理解,火星的诞生比地球稍早,形成于地球轨道之外。直觉看来,同为岩石行星,从同一个行星盘中相距不远先后诞生,火星的化学构成似乎“理应”与地球相差不远。那么,这样的设想在多大程度上与事实相近呢?这就是行星科学家们需要找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17.
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银河系的化学演化在其中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和理论工作的不断深入,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观测方面,从太阳附近区域,整个银盘,银晕和核球等方面简要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主要观测约束的近期结果;在化学演化模型方面,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近期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计算了一批OH/IR星的绝对K星等MK,对OH/IR星的MK和距离d作了讨论。发现当K较亮时,MK为一常数;当K较暗时,Mk较离散且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本文还拟合得到了一个由K星等求距离的经验公式,并由此公式计算了一些OH/IR星的距离。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计算了一批OH/IR星的绝对K星等Mk,对OH/IR星的Mk和距离d作了讨论。发现当K较亮时,Mk为一常数;当K较暗时,Mk较离散且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本文还拟合得到了一个由K星等求距离的经验公式,并由此公式计算了一批OH/IR星的距离。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年来AGB星核合成理论的研究情况,述及AGB星的结构与s-过程核合成有关的中子辐照量分布、人们比较关注的铅星与非铅星、后AGB星元素丰度分布及与AGB星核合成有关的s r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