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质是一种丰富易得的清洁能源,具有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与以玉米及其他谷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相比,由于纤维生物能源生产消耗的化石能源较少(化石能源与碳的比值低)而备受关注。然而,生物燃料生产系统并非简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能量供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培训等。本文简要综述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经济与环境影响。根据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生物质种类或能源作物的优化组合。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生物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质形成与细胞壁分解过程的认识与操控,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糖产量高的植物变种的选育,用于纤维素降解的酶和微生物的大规模筛选与选育等。除强调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环境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之外,生物质能开发还需要解决生命周期评价(LCA)、可持续性的标准和指标的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管理体制,揭示了可能影响中国未来能源部门演变趋势的诸多主要特征。一方面,中国能源管理的嵌入式体制是植根于中国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发源于中国农田水利制度;另一方面,现有的体制环境分析表明:上述深深固化的价值观影响着政府架构和法律体系的运作,也为能源部门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指导框架。当今世界,无论中国国内还是国外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共同决定了能源在国家政府的政策行动中地位高低,以此同时,政府也观察世界各国并寻找新的策略,应对能源领域中各种新的或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通过两批申报与评选,有3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林业19项、种植业14项、农业复合系统4项、其他2项。从遗产系统的起源来看,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农业系统有24个。从民族特征来看,20个遗产系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普遍面临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景观的遗失与废弃,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的利益分享与激励不足等问题。相对其他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为复杂和困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扶持功能,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市场化途径与适应性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和惠益分享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为例,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自东向西依次增大,但耕地压力指数中部最小,粮食安全水平高于东、西部,原因在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过度降低;西部地带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因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耕地生产率水平较低且提高缓慢,人均所需耕地面积较大,致使耕地仍然承受了相当大压力,粮食安全状况形势严峻.由此可见,耕地资源数量的丰缺,并不能全面反映粮食安全水平,即使拥有数量充足的耕地资源,但由于耕地生产率水平低下也将使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这并不是否认耕地保护的作用,在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更要保护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即保护耕地的质量.因此,在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是今后中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殷培红  方修琦 《地理学报》2008,63(10):1064-1072
从粮食获取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阈值的角度, 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平衡、粮食安全储备、 经济补偿能力等因素, 构造综合评价指标-粮食安全保障的财政压力水平, 以粮食安全保障 费用不超过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的25%作为可接受水平, 共识别出6 个不同类型的粮食安全区。 在没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和现有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的前提下, 全国有14.5%的县(市) (1 级和3 级粮食安全区) 能够通过粮食生产或者经济补偿能力保障小康水平的粮食安全。全国29.4% 的县(市) 属于2 级粮食安全区, 其中57%的地区是中国的主要余粮区, 约占全国主要余粮区 中的72%, 因财政收入低、人口密度大, 不能负担庞大的小康水平粮食安全储备费用。中国 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6 级区) 占全国县(市) 总数的30%, 不具备温饱水平粮食生产能力和 经济补偿能力, 主要包括两类地区: ① 夏季季风区边缘地带的农牧交错带及秦岭地区, 以及 南方贫困的丘陵地区属于“资源型粮食短缺地区”; ② 广西、广东南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等 富裕地区属于“结构性粮食短缺地区”, 过低的粮食自给率已影响到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该文分析我国未来粮食需求、世界市场粮食出口量、我国非农建设占用就地趋势和就地质量现状,计算就地生产潜力,指出未来我国就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我国粮食安全既不能过多地依靠保持现有就地的数量又不能过多地依赖粮食进口。因此保障未来三十年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就地质量和增强就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王铮  郑一萍 《地理研究》2001,20(3):282-289
以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建立的粮食需求和供应模型为基础,同时采用Ds和Shaw建立的全球变化各因子对粮食需求和供给影响的模型对其变量进行修正,结合唐国平、李秀彬的结果,模拟计算了全球变化条件下,我国未来粮食需求量和产量。在分析中发现: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在保持人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的条件下我国未来粮食生产有可能不能满足需求增长的要求,存在7~8%的粮食缺口。但是,由于全球变化的各个因素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技术进步对增加粮食产量有很大促进作用。计算结果揭示,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尽量减少全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方修琦  郑景云  葛全胜 《地理科学》2014,(11):1299-1306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性的驱动-响应链中的关键过程,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驱动-响应关系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诸如耕地、人口、政策、外来势力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放大或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念  程昌秀  林耿 《地理学报》2022,77(10):2599-2615
利用可比净出口指数、贸易集中度指数、Hilbert曲线、时空多元模式可视化、岭回归等方法,对1992—20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并解释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结论认为:① 1992—20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格局发生了转变,表现为对国际进口的依赖显著增强,猪肉、牛肉、玉米、高粱、油菜籽等众多农产品由出口转变为进口状态。快速增长的进口直接增加了国内食物的供应,提升了粮食安全水平。② 农产品进口呈现产品结构和空间结构双集中的叠加效应,这种效应使得重点农产品进口极易受美国、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贸易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在出口方面,农产品集中度较小,随着与“一带一路”等地区国家贸易的发展,地理集中度也显著降低。较低的集中度有利于稳定出口的经济效益,保障出口部门农业生产的稳定性。③ 中国农业生产出现部分进口产品生产规模压缩的趋势,加上高度集中的进口结构,将使得国内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保障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脆弱。建议在坚持贸易开放的同时,优化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结构,引导形成合理的农业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11.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the hot issu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specially after the population affected by hunger surprisingly increased in 2016. Long-lasting and recurrent famin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have afflicted Ethiopia. Unlike Ethiopia, which is still struggling to achieve food self-sufficiency, China managed to quickly become food self-sufficient at a rapid spe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also faced the same challenges of fam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In the backdrop of differ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political challenges the two countries face,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yield important lessons and insights for Ethiopia to follow to achieve food self-sufficiency. Here, the progress towards food security in Ethiopia and China is present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ga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tween both countries. We found that food production in Ethiopia is heavily constrained by drought, soil degradation, climate change, out-dat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poverty. According to these challenges, we examined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in China to propose solutions for achieving food self-sufficiency in Ethiopia, given the realities of its unique nation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物安全基础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食物安全水平受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食物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或获取维持生命所需食物的能力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本文从食物安全的内涵出发,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定了与食物安全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包括粮食自给率、食物消费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构建了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1950~1998年我国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综合指数,对我国食物安全可持续状况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50年代我国处于食物基本安全状态,60~70年代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80年代初期及至90年代已进入食物安全阶段。从60年代开始食物安全水平逐年提高,80年代以来进入持续良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物安全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是我国一切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农业基础资源日益紧缺以及加入WTO 的 国情下, 食物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 综述了我国在自然基础资源与食 物安全、食物安全现状及其评价、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对食物安全的影响以及食物安全预警和管理等方面的研 究进展, 并对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 今后我国食物安全研究应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 在研 究内容上, 不仅重视食物数量保障, 更应注重食物质量安全、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 等方面; 在研究视角上, 不仅重视宏观食物安全研究, 更应重视微观食物安全;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 应当充分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 如网络技术、空间模拟技术以及3S 技术等, 进一步加强综合食物安全的定量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安全评价及时空演进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刘晓洁 《地理学报》2012,67(12):1634-1644
采用近20年能源经济数据,从能源供应稳定性与使用安全性两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安 全评价模型,借助因子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安全时空演 进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① 近20年来,中国能源安全呈一小一大倒“U”型变化趋势, 且目前处于大倒“U”型下降阶段; ② 3种情景下,区域能源安全时空演进存在明显差异。情 景一:区域能源供应稳定形势显著改善,能源供应脆弱区在空间上向“S”型演进,能源供应 稳定区在空间上向“Y”型演进;情景二:能源使用安全形势迅速恶化,使用安全与供应稳定 性在空间上呈倒置状态;情景三:从2008年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格局来看,中国区域能源安全 区 (次强与强区)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而能源安全脆弱区 (次弱和 弱区) 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Brazilian agricultural census data at the municipal level are used to develop and map a simple index of staple food versus nonstaple food agriculture for Brazil over time (1996–2006). The results show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the shift toward or away from staple food cropping across Brazil. The index is present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tep toward a systematic ge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crop share changes surrounding food versus fuel and other nonfood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cater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eeds of daily life. After 2012,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limit the official consumption and catering waste. These policies have had a huge impact on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catering. Based on expert scoring and interviews with government managers, the cater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catering enterprises, researchers and consum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s of the policies before and after 2012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olicies after 2012 have been very strong in their strength and duration, and this can ensure that the policies can effectively perform their restraint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the long term. (2) As affected by policies after 2012, the frequency and amounts of public expenditures in China have dropped significantly, and mass consumption is developing faster. (3) The impact of policies on income is quite controversial. On the whole, the policies have continued to promote the increasing of catering income after 2012, and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catering structure and reducing food waste. However, the policies hav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requires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organizations, restaurants and consumers. Steady income growth, a reasonable and healthy industry structure, soun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low food waste are important standards and goal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 ,耕地资源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耕地安全的基本态势是 :人均耕地不足、后备资源有限、地域分布失衡。世界粮食态势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粮食问题全球瞩目。要保证我国耕地与粮食安全 ,从根本上解决“藏粮于库”问题 ,有必要实施“藏粮于土”计划 ,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力。其主要战略内容是 :切实保护耕地 ,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 ;实施土地整理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建设基本农田 ,提高土地资源生产效率 ;建立小区平衡机制 ,提高农业资源区域配置效率 ;立足全部国土 ,挖掘非耕地食物资源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全球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等主要生化能源可采储量和年开采量的关系,结论认为:石油、天然气和铀枯竭的时限将在2040年,煤炭在2100年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认为,上述生化能源是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也是国际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生化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我国主要生化能源的保障程度下降,石油的国际依存度提高,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作者认为,21世纪前20年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的最后机会,合理的能源战略将是保证202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建议根据生化能源特点及我国现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2020年前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同时加强对“阳光经济”战略的研究,寻求2020年以后解决能源出路的长久性战略,为制定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