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庆诚 《地下水》1989,(3):144-145,134
地下水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供水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1985年在309座城市调查,靠地表水供水的有136座城市,依赖地下水供水的有121座城市,二者兼用的有52座城市。在总共756座自来水厂中依靠地下水的有346座,占总数的45.76%。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普遍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致使我国饮用地下水的人数占总人口的69.4%。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城市供水主要依赖于西部的内官—香泉盆地地下水。本文从定西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动态分析入手,指出由于长期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如何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满足定西市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问题。除了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外.跨流域调水是中远期解决定西城市供水的唯一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途径的分析,提出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是城市供水的方向,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论证了只有联合调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使其成为城市供水的补充水源;提出了石家庄市今后供水的指导思想为:尽量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华  王贵玲  陈玺 《地下水》2008,30(5):21-24
地下水资源在城市供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对城市的供水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我国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潜力,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指出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加强规划,实行开源、节流、保护并重的措施,向节水型经济方向转变,提高水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开展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加强城市地下水资源储备,提高城市在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及污染事件突发时的供水能力,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及保障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着重研究分析宁阳县地下水富水地段,充分挖掘现有地下水水源地的资源潜力,提出应急供水水源地位置及概算了可供水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大都市,约67%的供水依靠地下水。自1999年以来因连续干旱,地表水源锐减,北京市建成了多处城市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应急水源地管理水平,建立了基于GIS的、集实时监测、统计报表、模拟评价和管理预誓于一体的应急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EGWMIS)。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地下水水源地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地下水开采的科学性,提高了供水保证程度和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兆馨 《地质论评》1982,28(5):453-460
孔隙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中以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地下水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又以浅层地下水居多,约达孔隙水资源的80%—90%。从大区域来看,用于大面积农田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可占总开采量的80%以上。这充分说明浅层地下水在农田供水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研究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根据阜阳市特定的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开采浅层地下水,即用“大口径浅井群开采浅层地下水”作为阜阳市城市供水方案,并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浅层水的开采技术、开采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投资预算等几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证,得出该方案是阜阳市现阶段城市供水方案中较好方案,用不多的经费可望解决阜阳市城市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龙辉  杨春生  张玉国 《地下水》2011,(4):36-37,48
佳木斯市城市供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浅层水超采、水质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供水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限制开采、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加大节水力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防护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章 《地下水》2000,22(3):110-112
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供水水源地严重污染的严峻形势,论述了对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现状评价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防护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特征,结合城市供水现状圈定了19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针对2020年规划的长株潭三市城市人口,按照20L/d·人和50L/d·人的标准,分别对各城市进行了应急供水方案研究,并提出了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星  毛建国 《安徽地质》2010,20(4):279-28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水源遭受突发性污染、遭遇特枯水期等极端情况形成的供水危机逐步显现,而我省在应急水源地建设上的滞后,无疑对建立水资源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保持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从我省17个主要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具备建立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条件。要加强我省地下水应急水源的研究,查明我省地下水应急水源,联合应急地表水源地,科学地制定供水危机应急预案,以便在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供水危机时,保障市民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徽省采取实地调查、资料研编、水量的估算和推算等方法,进行了全省17个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评价研究工作。在深入分析全省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现状、摸清重要城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水地带及水源地开采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开发利用程序及保护措施;初步选择出远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37个,评价总应急供水量116.7~145.2×104m3/d,可供2 224~2 884万人基本生活使用和5 685~7 060万人维持生活使用,为全省各重要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1993,(4)
淮北平原10年的地质环境监测表明,由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城市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孔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骤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灾害,城市供水面临严重的危机。对此,安徽地质环境总站最近提出了建议。淮北地区现有淮北、阜阳、宿州、毫州、界首等5市和14个县城,绝大多数城市供水取自埋藏深度在100m 以下的深层孔隙地下水。近10年来。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8.
华北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供水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区是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50%以上,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达54.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城镇供水安全已成当务之急。笔者在本文中阐述华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采补平衡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区内拟选的85处可供建立城市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的供水条件与前景,对保障华北地区主要城市供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市有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和供水能力充足的板桥供水工程,有必要总结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对策,优化城市供水结构,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张秀芳 《城市地质》2002,14(3):40-4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而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 ,已经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地下水约占六分之一。在农村 ,全国灌溉面积 7亿多亩 ,其中井灌面积约 1.6 8亿亩 ,占总灌溉面积的 2 4 %。在城市 ,全国有 310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约占全国城市数的 71%。我国北方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 ,地下水成为唯一水源。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