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活动流体的基本物理参数-异常地层压力,探讨了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分析了声波时差与实测地层压力的矛盾,并采用了综合参数预测的有效方法,从理论上建立正常实趋势线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异常压力的下界面和建立了压力囊的断面图,计算并分析了高压顶面压力系数,气势与水势及其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压力恢复/压力降落试井方法存在的测试时间长、影响油井产量、难以获得分层地层参数等缺陷,将生产测井的流量流压资料应用到试井领域,提出了变流量法、流量-压力波动曲线法两种多油层试井新方法,实现了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求取井下各小层的地层压力、渗透率、污染系数等分层地层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多层合采油井的分层参数测试难题。详细地阐述了两种多油层试井新方法的测试原理,并列举了其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活动热流体的基本物理参数——异常地层压力,探讨了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分析了声波时差与实测地层压力的矛盾,并采用了综合参数预测的有效方法,从理论上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异常压力的下界面和建立了压力囊的断面图;计算并分析了高压顶面压力系数、气势与水势及其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其在油层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随钻监测、钻后检测、钻前预测和模拟等地层压力预测的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介绍了有效应力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及参数的求取方法。应用有效应力法地层压力预测软件为胜利油田压敏型地区提供了近200口探井的地层压力预测剖面,从实钻结果看,地层压力预测的符合率高,根据预测压力来平衡钻井,起到了保护油气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是油气地球物理(特别是勘探地球物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油气储层深于下,只有在地层条件下测试获得的物性参数和能代表油气储层的真实性质。不同物性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只有相同地层条件下,同时测试这些物性参数才能准确地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岩石物性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就是国际上第一台能够在地层条件下(温度:常温-200℃;围压1-140MPa,孔隙压力0-70MPa;轴压0-10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现有技术情况下求取欠平衡地层压力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底压力采集短接,通过现场试验,实测出关井求压过程中井下气液两相流时的井底压力,根据常规试井理论和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一种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地层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井筒内建立压力平衡,采用实际测量出的平衡点的井底压力,消除了套压、立压不稳定以及钻井液密度不准带来的误差,准确计算出该井段各分层地层压力的大小。该方法非常接近实际地层压力,使关井求压计算值误差降低4%左右。  相似文献   

7.
鉴于西藏高原油气藏具良好生储层,保存难度较大,本次工作目的是探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通过测试可能盖层的物性参数,分析盖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结合经验参数和可能盖层的横向展布、真实厚度,及后期构造作用,客观评价盆地盖层特征.结果显示本区各地层中都存在可能盖层,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厚度的盖层表现出封闭能力不同,这可能与后期构造作用有关.低分水岭盆地中多为有利-较好盖层,其中碳酸盐盖层比页岩好.  相似文献   

8.
一种检测地层压力新方法研究——岩石力学参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义金  樊洪海  张传进  鲍洪志 《岩土力学》2005,26(12):1977-1980
在分析岩芯力学试验和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地层压力检测的新方法。主要包括地区动静态岩石力学转换关系、地层孔隙压力与岩石力学参数关系、压力剖面中岩石力学基础参数求取等。结合测井资料数据,利用该新方法对某高压地区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层条件下CX盆地地表岩样动弹参数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CX盆地采集的地表露头岩样,在模拟地层环境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各种动弹参数,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地区岩石的动弹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埋深,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动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地温与地层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曾宪斌 《地质学报》1997,71(2):180-185
地下地温和地层压力是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以及赋存相态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地温与地层压力之间相互影响,理论推导和实际资料均证实,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在地下不同的温-压体系中,地温与地质压力的直线斜率不,通常地下层中存在两类地温-地压直线,即浅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和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浅层与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的改变表明浅层与深层两种地温-地压环境中流体能量不同,进而反映浅层与深层在宏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深探井钻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组织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会战。在认识地层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地层压力检测,优化钻井设计及优选参数钻井为主要内容的深探井钻井工艺技术,通过运用该项新技术,加快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随机分形在刻划储层非均质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质普遍存在于砂泥岩储层、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储层中。线性数学手段难以精确描述非均质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详细分析砂泥岩地层参数非均质特性的基础上,将分形方法与克里金方法相结合来刻划储层密度和声波时差的分布规律,通过对两口井的相应参数进行插值产生的虚测井值与真实测井值吻合良好。在井距合理的情况下,统计分形方法能够较好地刻划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3.
突破压力在气藏开采和盖层封闭性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模拟地层温度压力变化对低渗透性砂岩中CH_4突破压力的影响,采用逐步法对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非饱和低渗透砂岩,进行了不同温压组合条件下的CH_4突破压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升高,CH_4突破压力和突破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且压力变化对CH_4突破过程的影响更加显著。分析发现,温度压力对CH_4突破压力的影响,是由于温压变化改变了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大小,进而控制突破压力的大小;另外,突破压力随着两相黏度比的增大而减小,且温度压力越高,黏度比对突破压力的影响越小。因此,实验温压范围内,对于非饱和低渗透砂岩储层,温度和压力越高越有利于气藏开采;对于非饱和低渗透砂岩盖层,温度和压力越低,盖层封闭性越好且越安全。  相似文献   

14.
灌浆模拟试验是确定灌浆工程参数,掌握各参数对灌浆效果影响规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现有灌浆模拟实验装置没有集成因而不能模拟灌浆全过程,无法模拟受灌体挤密压缩条件下的围压边界,不能全面进行灌浆效果检测、评价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灌浆工艺及灌浆机理,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松软地层的灌浆模拟实验装置,集成的系统可完整模拟不同灌浆方法的全过程。采用拆卸便捷的刚性高压容器装入多类型松软地层的受灌体,可模拟多孔(排)灌浆;紧贴其内壁的气囊,通过压力源的有效控制,可方便地模拟不同深度的地层围压环境;渗透性测试系统能提供可控水头,进行注水实验及灌后质量检测。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能真实模拟现场灌浆全过程,可测得灌浆参数(灌浆压力、灌浆量)与灌浆效果(扩散距离、结石体性状等)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灌浆机理及灌浆设计施工参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法未考虑地解压差问题,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方法。首先对煤层的原始吸附气含量采用临界解吸压力(而非前人采用的原始地层压力)下的Langmuir方程进行表征;然后通过近似化和线性化处理,将基本物质平衡方程转化为视平均储层压力(P/Z*)和累积产气量(GP)的直线方程。该直线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上的截距为原始地质储量,在纵坐标上的截距为视临界解吸压力(而非前人的视原始地层压力)。运用该物质平衡法,计算Eclipse建立的一个煤层气藏模型的储量,发现误差仅为0.35%。这表明在参数准确的情况下,Langmuir体积和压力、原始割理孔隙度和某些时刻的平均地层压力等在数模中可准确获知,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井翠  郝龙  张婧  邓夏  於文辉 《地学前缘》2021,28(1):402-410
将钻井实测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与现今构造分区、青藏高原各块体的向东运动速度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宏观压力背景可能受燕山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超压区主要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与川南低陡构造带的主体部位。燕山—喜山期,华蓥山断裂带东侧发生强烈挤压,形成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开阔向斜相间分布。现今的青藏高原各块体向东运动也可能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系数宏观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钻井勘探证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后,地层中有机质先生成原油,在异常地温梯度作用下,裂解为天然气。所以,烃类裂解导致流体膨胀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异常压力的第二个因素。同时,地层压力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地区地层压力异常可能是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反映。在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异常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地层压力异常抽象为水平作用力与垂向作用力,采用反映横向作用与垂向作用的地震泊松比参数作为地层压力预测的基础参数,从而建立起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实际资料预测与后期钻井验证证明,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适合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经多年试验与改进,该方法已在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到2019年,长宁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达130亿方,广义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助推长宁页岩气田成为我国第一页岩气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注蒸气复合油藏压力干扰模型,并求出在Lapace空间的解,可以此产生典型曲线或自动拟合,解释地层的流度比和扩散系统比,还可以解释气油面位置,从理论计算的曲线分析可以看出热损失对曲线形状影响在一定情况下很大(即β很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地表沉降特征细宏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丽  张桓 《岩土力学》2012,33(4):1141-1150
以成都砂卵石地层中地铁1号线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试验、PFC2D二维颗粒流程序和 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地表沉降特征进行了细宏观数值模拟,揭示了土压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的失稳机制和沉降规律,并结合实际施工参数和实测地表沉降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土压盾构在砂卵石地层中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槽和纵向沉降槽曲线,分析了不同大小的开挖面土仓压力和盾尾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给出了砂卵石地层开挖面土仓压力的建议值和盾尾注浆压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细宏观分析表明,与注浆压力相比较,土仓压力对地表最大沉降曲线的形状影响较小;但必须关注土仓压力的变化,在砂卵石地层中由于土拱效应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较大,甚至发生突然坍塌破坏。  相似文献   

19.
突破压力是泥质盖层封闭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通过岩心实测数据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声波时差与突破压力的关系,并依据此关系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泥岩突破压力的垂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突破压力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且东西向压力差异显著。中二叠世早期开始,盆地南部湖相分布广泛,沉积速率快,泥质含量高,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快速沉降,上石盒子组泥岩在叠加压实过程中排液受阻,发育异常高压,突破压力总体表现较低。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及其以前,突破压力高值沿庆阳、延安及宜川呈弧形展布,低值沿南西向分布,从上石盒子时期开始,突破压力低压值的分布方向由研究区的南西向逐渐变化为南东向,高值则由东部和东北部迁移到西部及西南部。  相似文献   

20.
地震动促进石油运移的一种模式及其发生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和人工地震动使地下孔隙流体瞬时产生相对于地层介质的加速运动趋势,即产生了作用于流体的瞬时冲力。在不考虑质量扩散力条件下,本文以岩石孔喉结构理想模型和充填其中的石油受力分析为基础,对水平、垂向两地震动作用方向上,促进石油运移时的油柱长度、孔隙、喉道等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静水常压和异常压力两种地层状态下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无裂缝作为运移通道的条件下,地震动作用可以使油柱在岩石破裂前,突破一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喉道发生运移。对该地震动促进石油运移模式的边界条件分析认为,小孔喉比值、大半径孔隙和连续一定长度的油柱利于油柱突破喉道运移的发生,油柱在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于静水常压地层、垂向地震动作用于静水常压地层、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于低过剩压力梯度地层、垂向地震动作用于高过剩压力梯度地层等4种情况下,地震动促使运移发生的难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