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果  曾永明  王群 《地理研究》2015,34(8):1592-1604
“5?12”汶川地震后,因震失独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政府适时出台了“人口再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成为重大灾难应急处理和重建政策的典范。由于“人口再生育”政策是在灾后建立的临时性救助措施,目的是尽快帮助遇难小孩家庭再生育小孩,尽早重建家庭,没有充分考虑再生育小孩后所面临问题的长效规划,导致再生育家庭小孩在培养以及家庭重建和发展中面临困境。以“后人口再生育”时期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为对象,基于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设计有序因变量并选取共同自变量和其它相关个体控制自变量,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对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和家庭发展三个层面进行估计,分析了各特征变量对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实证分析结果,并呼吁政府尽早出台更为长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列举了基于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生育政策的3种不同典型观点,在详尽的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云南省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认为数量问题是云南省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核心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长期富余、家庭核心化空巢化等结构问题日趋突显,得出21世纪初云南生育政策导向是必须要继续稳定地降低生育水平并有必要对生育政策进行微调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2,(18):62-62
东方网记者唐漪薇7月11日报道:今天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昨天下午,市人口计生委、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海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会,聚焦上海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倡导"让家庭健康、和谐",探讨"城市、人口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立、副市长赵雯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薛潮主持开幕式。上海户籍人口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今年世界人口日中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让家庭健康、和谐"。会上东方网记者了解到,经专家研究,目前上海人口发展呈现出三大主要特征,"人口高增长,生育低水平"首当其冲。2000年"五普"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640.77万人,10年后增加了661.15万人,2011年达  相似文献   

4.
人口生育政策变化会对区域未来人口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逐步放宽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结合政策变动,筛选政策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化预测:未来15年,曲靖市20~39岁育龄妇女将净减少3.7万人,其中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且在20~39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将缩减近0.7万;结合“全面二孩”政策最终兑现人口的测算,从2016年至2020年间会产生一个“二孩”生育高峰期,过了高峰期之后将渐落并减少至2.23万,较高峰期缩减0.82万人。“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生育政策,但后期效果不明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代的到来,低生育率、老龄化的人口发展新格局,要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需与时俱进做出入口政策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马雪瑶  李钢  周俊俊  石金龙  胡敏  王娟  陈诺 《热带地理》2022,42(9):1462-1474
中国民间抱养行为由来已久,家庭送养的决策将完全改变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轨迹。囿于送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且相关研究匮乏,亟需系统性的剖析。文章基于公益平台寻亲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空间分析、数理统计以及地理探测器的方法,探究1981—2010年家庭送养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送养决策的流程及原因机制。结果表明:1)送养主体为未满1周岁女童。2)送养人数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分布,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中部以及川渝地区。3)家庭送养原因以经济贫困为主,违反生育政策的影响次之。当家庭面临狭小的生育空间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会被强化。4)地理探测器结果揭示,人口因素是影响送养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原因,自然灾害、计划生育和经济因素在不同时期产生较大影响。5)基于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多尺度下的家庭送养的影响机制,认为家庭在作理性送养决策时,往往遵循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详细地剖析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包括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提出应该借鉴他国经验,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着手,不仅要积极发挥市场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而且政府应当创造规则引导市场,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7.
详细地剖析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包括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提出应该借鉴他国经验,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着手,不仅要积极发挥市场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而且政府应当创造规则引导市场,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县域经济分异的特征,探讨了经济分异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新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民族分异在很大程度上叠加为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新疆县域经济分异与国家安全形势长期面临威胁时的经济建设投入差异、各民族就业人员比例差异、各民族人口的就业行业差异及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有关。应当增加对新疆特别是疆内落后县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努力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起来;增加基础教育投资,同时加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实行少数民族人口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学生入学比例,才能大力迅速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各民族、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人口容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高晓路  陈田  樊杰 《地理学报》2010,65(2):164-176
结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工作任务,对区域人口容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依据区域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耕地总量为基本约束的人口容量测算思路,并对影响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的各种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此确定了测算人口容量的政策参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容量分析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模型,对灾区各县市的合理人口容量、人口超载情况及人口超载的不同类型,灾后人口调整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分析表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区的51个县市区的灾后实际人口为2025.91万人,而整个区域未来可以承受的总人口在2970万人左右,整个区域的人口容量尚有较大富余。为了避免跨县跨区域人口迁移的后续难题,应该重点解决由于地震而引起的部分县市的人口超载问题。在51个县市区当中,这样的县包括汶川、北川和茂县,三县的超载总人口为10万人左右。3县目前在外打工的人口较少,仅靠打工所在地省市对于这一部分人口进行就地安置不足以解决10万人口的超载问题。为此,有必要采取更加直接的中长期人口对策,包括实施跨县人口转移,提高耕地的复垦率、通过政策扶持的手段提高城镇化率、降低农村居民对于耕地的依赖度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发展。该文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取得的成就,认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转型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效推进,"三农"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分析了"三农"面临的挑战,认为资源约束、发展动力、农民增收和福利保障、生态环境等问题是当前"三农"发展的障碍;农业弱质、农民弱势、农村落后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章怡虹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70-1573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  相似文献   

12.
《Urban geography》2013,34(5):543-566
This study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 on cities today. We look at two opposing ways of integrating global processes with the loc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The first mode relates to a city representing unique lo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recognized and valued on the global scale. This globality is not economic but it affects the global interactions of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es in these cities.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global locality. The second mode is a city that serves as a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gateway to its region. Whether located higher or lower on the World Cities roster,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 it serves as both business center and cultural hub.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local glob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both city types using Tel Aviv-Jaffa and Jerusalem a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3.
In September 2001, Australia effected a "Pacific Solution" to its "refugee problem": the interception and transfer of "unauthorised boat arrivals" to processing centres in the Pacific Third World. These centres were agreed to by poor countries that were approached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ir vulnerability and dependence upon Australia, in exchange for increases in aid. Australia thereby created a regional refugee problem and, in so doing, Australian seignorage also demands that the laws of those sovereign countries be placed in stasis so that people not convicted of a crime may be detained indefinitely. The Pacific region, in effect, came to be mapped in terms of its utility to Australia, both downplaying and concealing complex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This essay studies the Pacific Solution as a means of Australian "emplacement" in the Pacific and on refugee identity/bodies. Both refugee identity and the Pacific Third World are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utility in serving as sites for Australian emplacement, whereby and wherein the borders of Australia are reinforced, to the detriment of extant "local" emplacements.  相似文献   

14.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地理学提倡关注文本中的地理。运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和再现进行案例分析,探究文本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研究发现:① 内容记载是文本与地方性作用的首要维度,独特地方性内容的再现是地方性挖掘的必要前提;② 价值表征是文本参与地方性构建的象征基础,文本的价值基于且超越于文本的内容,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③ 象征解译是文本参与地方性构建的重要方式,文本的意义价值体系不仅内含创作者或创作群体的语气,还包括“他者”群体对于文本价值的认知和阐释;④ 文本与地方性建构和再现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地方文化符号和品牌的形成反之可促进对文本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廖士(AugustLsch)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但实际上,经济景观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上海"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城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针对每个省市又有具有各自特点的信息化体系。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信息化水平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在"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对"数字上海"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总结和论述,提出了"数字上海"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对"数字上海"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设计了"数字上海"总体框架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新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课程理解的方法路径以及教学建议,以增强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年来疏于捉笔,加之暮年转行,个中细节知之有限,为此,只能简略谈谈《山地学报》以及创办人、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对山地研究的作用,以贺《山地学报》创刊30年. 以"《山地研究》与山地研究"为题,期冀说明《山地研究》乃基于山地研究,而一旦《山地研究》诞生,则二者就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山地研究》指山地杂志,包括由它更名而来的《山地学报》及新创办的英文刊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而山地研究则指山地科研行为或活动.山地研究催生了《山地研究》,而《山地研究》又反过来为山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传播、交流、借鉴平台和参考文献.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