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静力触探判别饱和砂性土液化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有许多工程勘察单位利用静力触探建立了本地区的饱和砂性土的液化判别公式,本文通过利用静力触探在淮阴市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资料,经数理统计计算后,建立了本地区的静力触探判别饱和砂性土液化的公式。现状液化是一种宏观震害现象。目前国内外评价砂土液化可能性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两大类:剪应力比较法。即将计算的场地地震剪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思宇  李兆焱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22,43(6):1596-1606
近来地震液化灾害频发,再次成为研究重点,发展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液化判别方法对预防液化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Boulanger数据库171组数据为回归样本,分析既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PT液化判别的双曲线模型和计算公式,并通过提取2011年新西兰地震147组液化新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对比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浅埋砂层偏于保守,对深层土又明显偏于危险,而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Robertson方法,其液化临界线存在低烈度区不合理回弯、高烈度区又偏于保守的问题。提出的新公式在不同地震动强度和砂层埋深下均可给出合理判别结果,克服了国内外既有方法的缺点,并纳入到具有样板规范性质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修订稿中,可为我国相关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夕洪 《探矿工程》2004,31(3):24-25
就标准贯入试验的用途及影响试验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利用工程实例阐述了对试验成果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为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雪  曾毓燕  郁飞  施刚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6):998-1010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导致浅部砂层广泛发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城市区域范围的砂土地震液化风险评价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上海市工程钻孔数据,结合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分布与标准贯入试验,建立区域性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当发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条件下,上海市陆域面积的66.0%将不会产生地震砂土液化灾害,21.8%的陆域面积仅发生轻微液化,只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地震液化等级达到中等甚至严重,占全市陆域面积12.3%;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条件下,随着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整体升高,全市范围内轻微—严重液化区域明显增多,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总面积达到全市陆域面积46.25%。上海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的危险性,但是发生概率较低。研究认为,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上海市的设防烈度偏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同时研究中的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结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合理化改进的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饱和砂土液化是地震引发地基变形失稳、建筑受损破坏的主因之一,合理判定液化可能性是勘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内规范要求砂土液化判别仍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为辅,静力触探较其他原位测试手段,在操作便利性、数据采集连续性、测试成本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针对国内规范常用静力触探砂土液化判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勘察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探讨了静力触探判别液化方法的土层适用性,并提出有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兆焱  孙锐  曹振中  石江华  董林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07-391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规范、Robertson方法、Olsen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中,总体上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高于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71%和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分别为55%、73%和45%,明显偏于危险,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应是未来必须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9.
曹厚明 《探矿工程》2004,31(2):25-25
通过对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测,介绍了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技术在软弱地基土复合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是抗震勘察设计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推荐判别方法与美国Seed判别法,推导出新的判别方法,该法具有判别准确、理论合理、计算简便、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饱和砂土液化判别,目前规范要求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以静力触探为辅,有经验地区可采用剪切波速测试,但就目前的每种判别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就能减少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综合应用标准贯入试验法、静力触探试验法和剪切波速测试法,并对各种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进一步分析,便可综合评价场地饱和砂土的液化趋势。实例表明,综合应用各种液化判别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北拒马河冲积扇及邻近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地表覆盖全新世(Qh)松散砂土与粉土,该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浅,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达6.5级,在地震作用下存在发生砂土液化危险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揭示北拒马河冲积扇地层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评价北拒马河冲积扇饱和砂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在软土区山皮土与细砂2种不同回填土土质条件下的强夯加固效果,在同一滨海区开展了2种回填土土质条件下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并对现场不同试验区强夯前后标准贯入试验(SPT)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强夯后地基处理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Kayen  Robert E.  Mitchell  James K. 《Natural Hazards》1997,16(2-3):243-265
Uncompacted artificial-fill deposits on the east side of San Francisco Bay suffered severe levels of soil liquefaction during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of 17 October 1989. Damaged areas included maritime-port facilities, office buildings, and shoreline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ranging from 65 to 85 km from the north end of the Loma Prieta rupture zone. Typical of all these sites, which represent occurrences of liquefaction-induced damage farthest from the rupture zone, are low cone penetration test an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resistances in zones of cohesionless silty and sandy hydraulic fill, and underlying soft cohesive Holocene and Pleistocene sediment that strongly amplified ground motions. Postearthquake investigations at five study sites using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 and cone penetration tests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the Arias intensity-based 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of liquefaction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15.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余跃心 《岩土力学》2004,25(5):803-807
在进行液化评价简化法与规范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基础上,利用液化概率的对数回归方程,讨论了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其液化概率变动较大,对于烈度 Ⅶ 度,规范法的液化概率在0.17~0.42间,小于简化法概率0.36~0.43,偏保守。对于烈度 Ⅷ 度和 Ⅸ 度近地表场地,规范法的液化概率高达0.65~0.70,远远高于简化法的液化概率,安全裕度不够。对于含粘粒土质液化评价,规范方法的液化概率总体上都较简化法高,特别是烈度Ⅷ度高粘粒含量其液化概率为0.9。  相似文献   

16.
为详细了解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段地层情况 ,设计要求提供长江水域静探资料。简介了我院水域静力触探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砂土液化概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建平  孔宪京  邹德高 《岩土力学》2008,29(9):2567-2571
以国内外23次地震中200组场地液化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关联修正标准贯入击数N160cs与循环应力比CSR的液化概率模型。以50 %液化概率水平为液化与非液化的临界点,建立了指数形式的抗液化应力比CRR计算式,新建概率模型预测饱和砂土液化与非液化的成功率分别为85.71 %和76.14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已有模型比较,使用了新的数据和修正系数,消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偏差,总体判别结果偏于安全。为了将确定性分析方法与概率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建立了抗液化安全系数FS与液化概率PL的关系式。算例结果表明,新建概率模型简单、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06,27(7):1133-1137
为了模拟沉积分选后颗粒组成的变化对尾矿材料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尾矿筛分后按不同的细粒(颗粒直径小于 0.074 mm)含量制备尾矿试样,并进行了大量的土动力学试验。分析了细颗粒含量对尾矿材料的动力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铜矿类尾矿坝的尾矿材料,当细颗粒含量占到总量的35 %时其抗液化性能最佳。根据尾矿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的研究结果,并结合现场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出了适用于尾矿材料的细粒含量对标准贯入击数的修正式。该式可以分析不同细粒含量的尾矿材料的抗液化强度,提高尾矿坝液化判别方法的判别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9.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