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重点通道,提出加强沿边对外重点通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CAFTA建设与广西加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CAFTA的建设,论述了广西加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东向与南向开放并重战略、贸易带动与区域联动战略、开放兴起型产业链带动战略、依托中心地域的开放与辐射带动战略、地缘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设与带动战略;探讨了背靠式沿海通道、依托式沿江通道、跨境式沿边通道、点对点式临空通道及其贸易口岸定位,以硬口岸分工协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通道及其对中国地缘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良  秦奇  张丹  成升魁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10-1520
印度洋通道是中国获取能源和其他资源、出口工业产品并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国家交流合作的生命线。随着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地缘态势的深刻变化,中国需要积极谋划逐渐降低对传统的南海—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建设新的印度洋通道,从而降低自身的地缘环境风险,并由此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布局,推动西南沿边地区进一步开发与开放,并提升中国同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本研究从通道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梳理了现有及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比较分析了各条通道的战略意义、前景及地缘环境影响,从而为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形式上的转换,即边境国际贸易→边境出口加工企业→边境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这种转换规律,是由利益机制驱动的。我国沿边地区在开放开发中出现的诸如沿边国际贸易不稳、发展缓慢等问题,就是因为沿边开放开发的形式转换,没有跟上边境经贸发展的步伐,沿边出口加工生产严重滞后的缘故,因此中国沿边地区应加快外向性产业实体建设,大力推进沿边开发形式的转换,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5.
以豫东豫南沿边区域为例,通过本省同邻省沿边乡镇环境条件的对比剖析和农村市场的个例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潜力所在及存在问题,使沿边经济快束这健康发展,提出了沿边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6.
以豫东豫南沿边区域为例,通过本省同邻省沿边乡镇环境条件的对比剖析和农村市场的个例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潜力所在及存在问题,使沿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沿边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沿边地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沿边县旗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完善我国沿边城市体系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沿边地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沿边县旗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完善我国沿边城市体系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靖学青 《地理研究》1997,16(4):87-95
从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及其评价入手,结合沿边省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国家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新疆、云南、黑龙江三省区为例,提出了中近期中国主要沿边省区的外向性地域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鄂豫皖三省相互交界地区投资硬环境和发展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借鉴鄂皖两省沿边发展政策,并充分利用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提出了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分析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空间格局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格局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靖学青 《地理学报》1998,53(5):404-412
本文通过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5个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会得到稳步发展;(2)我国边境两侧地区难以出现象美国加拿大边境那样的经济重心区;(3)在我国一侧,沿边的某些区段可能形成经济较发达区,例如,东北段的图们江下游地区,西南段的澜沧江-公河结合部,西北段的伊犁河-额敏河流域地区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区工业开发空间区位可划分为沿海山区、沿边山区和内陆封闭山区三大类别。各类别又有不同的工业开发组合内容。首次将沿边山区划分为沿水力、沿路边、沿城边三亚类地区。  相似文献   

15.
沿边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不仅是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指示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与周边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可开发口岸多。在我国沿海、沿边开放总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新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初步形成了西拓中亚市场,南联巴基斯坦,北出蒙古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边贸新格局,在沿边开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新疆正在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创造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结合中国内陆沿边9省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对外旅游发展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内陆沿边九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得分和排名,辽宁省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最高,其次是云南、黑龙江和广西,新疆、内蒙古、吉林、西藏、甘肃对外开放竞争力较弱.最后针对9省份提出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拉山口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研究新疆西部阿拉山口区域物流活动,分析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所在,着重分析论述该区域在地缘区位、物流腹地和市场、国际人通道以及与中亚五国产业互补等方面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所在,并找出组织发展阿拉山口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因素,提出促进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些措施。从而起到促进该区域物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成今后阿拉山口区域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同时,这对优化新疆沿边产业结构、区域物流经济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