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模拟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把它应用于地质学的某些方面,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盆地模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在古地理和古地形再造方面,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在三维模拟方面。根据Hay等(1989)提出的物质平衡理论,在给定时间间隔内,作用在研究区表面的构造、侵蚀和沉积过程所赞成的沉积物的侵蚀总量与沉积总量之间物质守恒,与古地形再行喀古地理重建相结合,用三维数值模型来模拟研究区域的变化过程,用GIS技术把这个变化过程的动态显示出来,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石笋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使得近2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气候变化石笋记录,尤其是我国近2 000年来气候变化石笋记录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在于:发现在中国季风区石笋记录中存在近2 000年来的一系列气候事件,并对其进行了高分辨率重建;对地区热月温度进行了年分辨率的重建,以及通过集成研究发现了"环流效应"等等。但以往的研究仍存在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机理、年代学以及区域代表性石笋记录研究不够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加强年际分辨率氧同位素古环境机理,特别是大气降水到石笋的一整套迁移变化过程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响应机理进行综合研究,加强近2 000年来石笋年代学研究和加强区域性代表性石笋记录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地质力学观点进行古构造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这一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因而及时交流一些研究方法是必要的。这份材料系自我们编写的区域构造教材中抽印的。限于材料性质及时间关系,对某些专题性问题未能探讨;参考文献没有附上。此外,还定会有其他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李四光同志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至于更古地质时代的“古构造层”中存在着的“古构造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试以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燕山、辽东及其相邻的胶东、晋东北地区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主要古构造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以各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形迹分析为基  相似文献   

5.
梁栋  李丽  贺娟  贾国东 《地球化学》2022,(3):316-332
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领域,水体盐度重建是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无机地球化学作为古盐度计应用日趋成熟的同时,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经过数十年来的大量生物培养实验和环境研究,基于C37:4烯酮的质量分数、古菌膜脂的ACE(archaeol and caldarchaeol ecometric)指数、长链二醇的醇指数指标(diolindex,DI)和脂类氢同位素组成等都被证明与水体盐度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可以将它们作为指示区域水体古盐度变化的参考证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生物来源和合成过程了解的局限性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也讨论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考虑的适用范围及区域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远古人类》是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位高级研究人员,在完成该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写成的一本专著。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在古人类学方面全面记述了我国发现的人类化石,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人类化石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我国化石人类在古人类进化中的地位。根据我国化石人类某些重要性状的连续性,提出我国古人类的进化以区域连续进化为主、基因交流为辅的观点。同时,依据丰富的晚期智人化石的资料,讨论了晚期智人演化以及人种起源和形成等古人类学研究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地磁学是借助于仪器测量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和方向,来研究地质年代(或人类文明史期)的地球磁场的方向、强度及其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它能定量地获得不同的地质年代的古地磁极位置与标本形成时期采样地点的古纬度所以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在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矿床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解决某些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前寒武纪占地质时代的7/8,为了解地壳演化的模式,就首先要了解前寒武纪活动带的构造演化情况。现在我们必须提出的问题是:地幔对流是发生在晚元古代之前,还是某些其他不均一的构造机制导致了大部分前寒武纪造山带的形成? 为了回答这一点,我们很自然地回到岩石这个问题上,并且考虑它们的相互共生组合、时代关系、构造发展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它们是否经由威尔逊旋回这一演化过程。但我们首先要单独考虑一下某些与前寒武纪构造发展有关的地球物理方面的因素,即热的产生和古地磁。  相似文献   

9.
雨花台组时代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布于南京地区长江两岸的古砂砾层,早年泛称为雨花台砾石层。因无化石佐证,时代问题长期未定。自1956—1977年的20余年间若干地点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及其他化石,因而确立了某些古砂砾层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广西凌云县深洞一带发现的沉积灰岩脉和沉积灰岩体。它们形成于早二迭世茅口期,但穿插在泥盆纪灰岩中,沉积灰岩体内还含石炭纪灰岩角砾,这样不同时代的化石往往在同一露头上出现。沉积岩脉和沉积岩体赋存的空间是古构造裂隙和古岩溶,它们不仅说明有过沉积间断,而且确凿地反映了一场古构造的活动,它们在古构造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从地质力学观点所建立的构造体系这一基本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李四光教授曾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并认为在更古的地质时代,在“古构造层”中有着“古构造型式”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因此,有必要将其列为进一步的攻研对象,这也是当前生产实践中经常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深水珊瑚生存在黑暗的冷水环境中,为其提供能量和营养的食物源于哪里,是一个关键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问题。目前的主流认识是珊瑚的食物主要来自于表层海水生产的沉降有机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通过与多种化能自养和异养微生物共生来获得食物供给。深水珊瑚的碳、氮同位素可用来示踪和揭示珊瑚的食物来源,也可用于重建古海洋初级生产者构成和表层海水硝酸盐同位素的变化,成为古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宝贵材料。但由于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的广泛存在,运用深水珊瑚有机碳、氮同位素来反映表层海洋环境变化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南海近年来发现的深水柳珊瑚林,在国际上仍属认识相对匮乏的新领域,对其开展生物化学基础和古海洋学重建研究,能够为了解深水珊瑚系统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1957年在陕西西安附近的灞桥出土了某些西汉古纸,我们在1964年作了检验表明它是麻纸。自此,灞桥纸被承认为蔡伦前已发明了纸的证据。但1979年后,有人对灞桥纸的断代提出怀疑,并认为它不是纸,而是“一团废麻絮”。为此,我们在陕西对灞桥纸断代重新核实,并对纸样重作检验。我们认为,此古纸虽非科学发掘,而属基建出土,但它的断代是可以信赖的。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与日本的有关专家十次检验的结果,都证明灞桥纸是麻纸,而非“一团废麻絮”。此外,本文还列举了其余出土的西汉古纸,多次检验结果也证明它们都是麻纸。本文的结论是:灞桥纸是蔡伦前的西汉植物纤维纸。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晚元古冰川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晚元白冰成岩的古地磁研究有两个重大成果:(1)晚元古冰川赋存于低古纬度:(2)晚元古超大陆的存在。它们依据古地磁及其他地质证据,反过来利用超大陆的全球古地理重建,以及冰成岩与相伴生的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探讨新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5.
童亨茂  郑磊 《地质科学》2007,42(1):45-57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和“定量”问题。胜利油田富台潜山研究的实践表明:三维地震资料可以用来较好地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中的“三定”问题,其结果的可靠性总体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据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而进行的古应力场数值反演是古应力场研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裂缝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岩溶和古岩溶地球化学概念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古岩溶地球化学是古岩溶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详细评述了有关古岩溶研究现状(包括概念、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古岩溶地球化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认为岩溶岩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岩溶岩地球化学信息来解释和恢复古岩溶发育环境是其概念的基本内涵。研究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分析、综合解释为主。最后对古岩溶和古岩溶地球化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构造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构造的研究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提出的,它是当前地质力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用地质力学观点进行古构造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这一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因而及时交流一些研究方法是必要的。本文根据我院几年来师生们的野外实践,试就古构造的研究方法提出初步总结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沉积剖面旋回层为基础,提出了研究古代浅海沉积环境和古沉积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能定量地、较精确地重现古代浅海的某些沉积环境,揭示沉积环境的演变,并对古沉积学、古构造运动以及成矿规律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健楠  肖龙 《地球科学》2016,41(9):1572-1582
火星表面的古湖泊地貌能够反映火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特征及变化,对于研究火星是否曾经存在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详细了解火星古湖泊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总结了火星古湖泊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对火星古湖泊的沉积地貌、矿物成分、形成年龄、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火星古湖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未来应着重在古湖泊的详细调查与地质填图、古湖泊的后期改造作用、其他类型古湖泊的识别分析以及火星与地球古湖泊的对比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深化解释提高区域重力调查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区域宽力调查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特别是编制了符合“五统一”要求的图件,解决了不少地质问题,但资料研究和解释中存在不少问题。深化解释是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发展到今天的客观需要。本文指出深化解释的目标是解决更多的基础地质问题和矿产预测问题,特别是工作区内的关键问题。对重力资料深化解释和重力与其他方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以及地质解释深化提出了要求。另外还对重力资料的处理和某些解释方面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看法。最后就实现深化解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