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对大雾,特别是海雾的生消动态实施宏观、动态和连续的监测,这是卫星遥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它常规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2月19日发生在厦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
一次黄海海雾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OES-9(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可见光卫星云图和韩国济州岛探空资料等,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大风条件下出现的海雾天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相比,模拟结果对海雾的生成、发展、移动都有较好吻合;云水混合比是影响大气水平能见度分布的主要因子,云水混合比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0 m以下的低空;雾区存在几个云水混合比大值区,并分布在不同的高度,说明海雾的团状不均匀结构;海上平流雾常发生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RAMS模式对此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3.
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在预报雷暴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宏彬 《四川气象》2004,24(3):47-50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2001-2005年五年间春季卫星云图监测沙尘天气图像,对其中的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和其对应的高空及地面实况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其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特征及规律,旨在发现影响我省的沙尘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和特征,为今后监测此类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美  高珊  曾瑾瑜  高聪晖 《气象科技》2016,44(6):928-936
台湾海峡是一个海雾多发的交通要道,海雾灾害往往会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对当前有关的海雾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海峡西岸为代表,比较台湾海峡海雾和其他海域的大雾研究进展状况,主要包括海雾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监测手段、微物理特征研究和海雾数值预报研究等。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岸在天气气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的完善,但在如何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反演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海雾的微物理特征研究有助于海雾模式的改进和卫星遥感海雾反演技术的提高,但台湾海峡西岸尚未开始研究,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台湾海峡海雾数值模拟工作较少,伴随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可通过数值预报产品与传统的天气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台湾海峡海雾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立华 《山东气象》1996,16(3):41-43
利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结合同期半岛地区各站逐时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了在暖切变、中支槽两种天气系统影响时,暴雨云图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异点,从而为利用云图跟踪、监测暴雨,尤其是暴雨的落区,提出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美国NOAA-N系列卫星1978—1987年的云图资料和近几年的遥感图像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尘暴的卫星云图特征进行分析,对沙漠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暴雨卫星云图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分析了1982-1996年湖北省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特别对1996年和1991年两个特大洪涝年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作了合成分析,总结出湖北省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模型。  相似文献   

10.
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特,征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实况监测和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5年6月24日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暴雹天气过程,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陆风  马岚 《气象》1996,22(2):28-28
卫星云图上看到的日全食陆风,马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1995年10月24日上午,我们在气象卫星资料台风指导报的资料处理中,发现北京时11时30分的可见光云图上西亚地区有一明显的暗区,而同一时刻的红外云图上却没有出现。这一现象立即引起...  相似文献   

13.
卫星云图上日食阴影的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食使卫星可见光云图上出现明显的阴影区,影响卫星云图的分析和利用。分析了日食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日食阴影区的订正方法,并给出订正个例。  相似文献   

14.
黄本峰  李刚 《山东气象》1999,19(3):42-44
主要介绍了“9210”工程下传的卫星云图的基本格式以及 Y S———9000 电视图文制作系统中云图转换功能,实现了利用“9210”工程下传的卫星云图资料用于电视预报节目制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巴州地区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冰雹天气作了分析,重点从环流形势、不稳定条件、卫星云图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降水的有利条件。指出卫星云图可以提供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直观反映出大降水,尤其是冰雹的落区,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证明T106产品在预报中的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分布特征,为南海海雾气象服务提供基础背景资料,利用2011—2016年1—3月FY-3B气象卫星资料的雾监测产品,分析了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海海雾具有特定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海海雾多出现在华南沿海、北部湾沿海、琼州海峡和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区,南海南部海域出现海雾概率低;南海出现高频次海雾的时间多发生在2月,1月次之,3月最少。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海海雾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MODIS遥感数据在我国台湾海峡海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以我国台湾海峡为示范研究区, 利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MODIS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通道数据, 在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MODIS光谱辐射特征基础上, 选择对海雾具有敏感反应的探测通道, 通过综合判识建立台湾海峡海雾遥感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台湾海峡海雾事件进行监测, 并用福建沿海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ODIS数据的海雾遥感监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台湾海峡海雾分布和发展过程进行监测, 从地面观测数据与卫星监测结果对比验证来看, 海雾监测的准确率可达80 %以上, 具有较高的业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GMS卫星云图资料,对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6例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卫星云图分析。总结了强沙尘暴天气相伴随的云型、云系特征,揭示了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与之相伴随的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分析和预报强沙尘暴天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便于对所接收的卫星云图资料进行浏览,我们将原始云图资料转换为位图文件。位图文件是一种非常通用的图像格式,它在计算机中使用很广泛,例如在Windows中,记事本、写字板中的文字就是用位图图像表示出来的。许多以其它格式存储的图像,就是在位图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后得到的,例如JPEG图像等。  相似文献   

20.
GMS展宽云图数字资料盟市推广应用系统,是用于处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数据的系统。它采用无损压缩技术,对卫星云图数据进行压缩,通过远程网络传输于各地区台,生成众多的应用功能。系统采用软件编制方法,实现了只有在昂贵外设硬件支持下可能实现的功能,完成了卫星资料的压缩与复原,各种图像的显示、定位、放大、定量计算、动态分析与动画显示及其它功能的开发,在盟市台的应用中,保持了卫星数据的原有分辨率与灰度等级。针对盟市台业务需求,结合卫星气象学、天气学、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云图大-暴雨模型,分析了重大降水天气的卫星云图特征,建立了强降水云图可视化模型及功能。系统在我区12个盟市台及所属旗县站运行两年来,业务效益显。随着“9210”、“9401”工程的进行,我们对目前盟市台应用系统进行了较大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