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的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的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的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的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的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和激发极移的半年振荡的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84-1992年期间日本气象厅(JAM)推算出的大气激发函数序列(χ1,χ2),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Spac3极坐标序理经过反卷积而的测地激发函数(ψ1,ψ2)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极移(x,y)和从大气激发序列归算出(经过卷积)激发极移(m1,m2)  相似文献   

3.
极移速度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瞬时极的移动速度用自回归谱估计的Marple算法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极的移动速度可能存在着2386.天(6.5天)、1168.9天(3.2年)、321.3天、163.7天、130.1天及92.7天等6个周期,同时计算了极移的振幅和周期,发现极移的速度与极移的振幅正相关,与极移的周期负相关,并且发现厄尔尼诺现象都出现在地极移动周期较短的年份。  相似文献   

4.
采用从1988-1999年的现代技术测定的高精度极移序列EOP(IERS97C04)推导出激发函数χ^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CNEP/NCAR)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χp和χib^p,使用几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气对极移高频振荡(12-42cpy)激发贡献,复数小波变换和功率谱分析表明,χ^m和χ^p序列在高频段内呈现比较强的谱峰,它们具有相似的谱特征,比较而言,χib^p在这个频率段内比χ^p要弱些,χ^m和χ^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逆向)和0.6(顺向),两个序列之间的平方相关谱的估计值分别在0.5-0.9之间(负频)和0.4-0.6(正频),相位谱表明χ^p(AAM)超前x^m一天左右,这些大气是极移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特别是在逆向运动上具有更大的贡献,由于它们之间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的不稳定性,说明可能存在AAM以外的其他激发源,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χ  相似文献   

5.
利用傅里叶谱分析、数字滤波器、小波变换分析对重新处理的1899.7至1992.0年相对于H37参老系的最新均匀极坐标序列Pole37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Chandler摆动的谱结构在不同的历元处是不同的,在1930年前后的时段确实存在“双峰”结构。在1930年以后Chandler摆动为稳定的单峰,其振幅是随时间变化的。从“双峰”到单峰是一个平衡的“演化”过程。(2)极移的财年振荡的周期、振幅是较稳定的;(3)从资料是到极移的Markowitz项不像一个随机运动,而是一个周期为近30年、振幅为25mas左右的天平动。(4)极移的线性漂移速率在Y分量上比较明显。其X分量为1.6mas/a,Y分量为.4mas/a,速度方向为西经64°.8,速度大小为3.75mas/a。  相似文献   

6.
钟敏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6,37(4):361-367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新的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证实了在极移序列中存在显著的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得到了极移准周期变化的周期与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动力学为基础,在时域内分析了大气变化对自转极移季节内变化的激发.表明大气激发在本文所研究的频段内是极移短周期变化的主要激发源。并发现在极移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平静时期,发生ELNino事件,同时日长变化近120天准周期变化增强.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演变换的奇异性检测原理,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原子钟特性的影响;基于小坡变换的信号重建原理,将温度变化引起原子钟相位-时间起伏进行时域一频域分析;用小演变换理论分析了由于昼夜温度变化引起原子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结合传统的谱分析方法,认证了原子钟相位-时间起伏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在有环境温度调节的环境中,氢原子钟的相位-时间起伏标准差为41ns左右;在一般环境中,铯原子钟的相位-时间起伏标准基为21ns左右,改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  相似文献   

8.
龚树模 《天文学报》1997,38(2):215-219
本文根据文[1,2]三个类星体表的3941个类星体作统计分析,发现在发射红移Zem1.4—3.2范围内吸收线较多,尤其在Zem1.8—2.4范围内明显增加;同时在Zem1.4—2.8范围内出现吸收线红移Zab>Zem的现象.结果表明,在Zem1.8—2.2间隔内的类星体活动性加剧,似可以说反映了类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编制了在GivensGentlemen正交变换算法下的多级复弧协方差分析软件.运用到引力常数GM解算的情形中,并计算了未参加估计的台站坐标的误差对产生解算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解算的精度.对产生解算内符精度和真实外符精度之间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永宏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7,38(2):209-214
本文采用1964-1993年期间日长变化序列、海平面气压和纬向风速资料,通过小波变换等技术研究分析日长年际变化与ElNino/南方涛动、大气准两年振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长年际变化与ElNino/南方涛动存在着相似的谱结构,而且ElNino/南方涛动叠加上大气准两年振荡后,与日长变化序列的小波变换时频谱更趋于一致.本文研究结果证实,ElNino/南方涛动和大气准两年振荡的贡献基本能够解释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
覃一平  樊军辉 《天文学报》1997,38(2):156-159
本文利用文川提供的视超光速运动数据,对标准宇宙模型、相对论束模型及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机制在视超光速运动计算方面是否相容的问题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理论预言与实际数据相吻合,上述诸理论是相容的,并且它们对视超光速运动的综合解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变换方法计算协方差分析的统计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小工 《天文学报》1998,39(4):344-352
证明用Givens—Gentleman正交变换给出的加仅最小二乘解与统计定轨理论求得的解一致.采用正交变换方法计算其它的一些重要的统计量,如考察协方差矩阵、摄动矩阵等,并计算这些量随时间的传播.这种算法的优点是通过降低法方程的条件数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方便地对不同的参数组合情况求解而不需多次解算法方程.  相似文献   

13.
统计定轨中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星精密定轨中,对资料的加权一般是采用经验的方法,本文采用赫尔默特(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对Lageos2卫星6个月的SLR资料进行试算,统计了各台站的验后方差,结果表明,用验后方差估计的方法可以得到各台站大致合理的权重,而且可以检验参数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初轨计算中的病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连大  贾沛璋 《天文学报》1997,38(3):288-296
本文对现有初轨计算方法进行病态性分析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态对现有初轨算法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法方程系数中包含观测误差.系数行列式愈大,定轨精度的损失愈多,当■被随机误差项△μ淹盖时,现有初轨算法将失效.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与△μ的大小还极大地依赖观测弧段的空间位置,当观测弧段包含近站点作为中点时,■最大,而■小,此时定轨精度较高;当观测弧段位于近站点的某一侧时,■小,而■大,此时定轨精度较低,观测弧段愈偏离近站点,病态影响愈大;因而在观测时,应尽量使观测弧段与近站点对称(此时μ值较大),这是提高短弧定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雄  谢光中  白金明 《天文学报》1998,39(3):256-264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收集了类星体3C345光学B波段的有效观测数据点共1642个,获得了从1896年至1993年的历史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计算分析3C345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3C345的长光变周期为10.1±0.8年(或21.8±1.5年),预期2002年1月应该为再次爆发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具有或长或短间隙(gap)的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给出递推公式,并且用模拟信号进行检验,证实这个方法的可靠性.并把它应用到激变变星V795Her和激变前变星HWVir的短周期振荡分析中,结果表明这两颗变星都有明显的闪变,在V795Her中还存在周期为265.91s和116.70s的振荡.  相似文献   

17.
对适用于非等间隔时间序列的一维CLEAN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用模拟信号进行了检验,证实了它也适用于有噪声的序列,但谱质量和噪声强度密切相关,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激变变变星TT Ari的测光资料分析中,检测到近20min周期的准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