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在地震观测中,对于仪器设备的更新持相当慎重的态度,以保证地震记录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其作法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经典观测方法的同时,着力发展地震台网观测技术,并在地震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自动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微震观测台网 1972年苏联塔吉克共和国科学院抗震建筑和地震研究所(ТИССС)首先开始研制无线遥测系统的单个部件。目前,在塔吉克地区工作的遥测台站包括杜尚别地球物理试验场和胡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苏联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章和专著综合、归纳、整理而成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苏联地震观测技术的现有水平、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地震仪; 第二部分电流计记录方法的新发展; 第三部分地震信息采集和处理自动化; 第四部分地震观测系统的系统研究。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部分之后都附有这一部分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3对基于警报的地震预测的检验3.0摘要近来,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再受关注。在其鼓舞下,我们提出一种基于警报的地震预测检验方法。该检验方法基于Molchan图,该图依据漏报率以及警报所占时空比例绘制。该检验方法可适用于预测的广泛领域,包括随时间、空间和震级变化的概率地震预报。单个警报可简单地利用累积二元分布进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12,(8):46-47
本专题为专家及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旨在提高地震流体观测技术,增强地震短期预测效能. 会议收到27篇论文摘要.内容涵盖了地震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孔隙压波的数值分析、地电场与流体主体渗流方向计算、井水位远场短临异常分析、WFSD(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钻孔气体氢浓度动态与断裂构造及地震关系、地震前后水氡异常、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研究、水位动态周期性干扰的小波方法分析和地下水强震映震效应等.参会人数之多,内容覆盖领域之广,堪称国内地震地下流体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5.
一、全苏地震分布简况苏联领土有20%受强震威胁,主要是在中亚各共和国、贝加尔断裂、远东堪察加和库页岛。此外,苏联和中国、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国的边界地区也常因邻国地震而遭灾害。苏联国内平均每2~3年发生一次6.5级地震,居住在地震带上的人口约为5千万。苏联地震台每年记录苏联境内地震3000~5000次,其中100~200次为有感地震。库页岛—堪察加地区绝大多数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底,但中亚各共和国一带平均每年有2~3次破坏性地震。近100年曾发生过二个8级地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将迄今的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本着“厚今薄古”并面向未来发展以古鉴今的指导思想,对地震应急事业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对于各个阶段中若干重要的应急工作事件或者发展成就.作者做了适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绝对重力与重力梯度一体化和阵列式观测可有效提高不同深度重力场源体的识别精度。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中国地球物理站网(重力)规划(2020—2030)》中绝对重力观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绝对重力与重力梯度一体化的观测技术思路。在监测中发现,强震孕育过程中壳—幔热物质运移引起的微重力变化信号,有利于提升破坏性地震的中、短期和临震预测能力。有必要进一步拓展重力站网绝对重力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应用,为我国专业地震台站探索重力观测技术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Д.  А.  哈林 《地球物理学报》1955,4(01):1-15
在苏联境内曾不止一次发生过极强烈的地震。只要举出这些有灾害性的地震,如高加索1899年的阿哈尔卡拉基地震和1902年的舍马兴地震,土库曼1895年的克拉斯诺沃德斯克地震和1948年的阿什哈巴德地震,中亚细亚1887年和1911年的凡尔宁地震,以及1862年的贝加尔地震,就足以说明了。这些地震在广大的地区上引起了居民点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伤亡。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境内曾不止一次发生过极强烈的地震。只要举出这些有灾害性的地震,如高加索1899年的阿哈尔卡拉基地震和1902年的舍马兴地震,土库曼1895年的克拉斯诺沃德斯克地震和1948年的阿什哈巴德地震,中亚细亚1887年和1911年的凡尔宁地震,以及1862年的贝加尔地震,就足以说明了。这些地震在广大的地区上引起了居民点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伤亡。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前驱波现象在不同观测仪器的记录中都有一些报道,但多是单一观测仪器的记录现象,不能从其他观测仪器得到验证,信度相对较低,因而地震前驱波问题在地震研究中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来笔者发现在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山西及邻区不同前兆观测仪器中记录到较显著的前驱波信息,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一些新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我国地震科研工作所需的地震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0多个地震台站。这些台站共分三类。第一类是基准台站,共27个,仪器设备相对二、三类台站来说较齐全,一般有短、中、长三种仪器,中长周期仪器均以基式光记录为主。第二类是一类台站的辅充台站,近90个台站。它与一类台站形成我国的测震基本台网。仪器设备以短周期为主。部分台站还配有DK—1中长周期可见记录仪器。  相似文献   

13.
非双力偶地震:观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研究都假设地震有双力偶震源机制,它对应于平面断层上的剪切运动。但是,许多具有很好观测的地震辐射图形从根本上偏离了这个模型,指出了基本不同的源过程。如滑坡和火山喷发这类平移过程激发的地震波与纯力一致,而不是与双力偶一致。某些火山地震也具有单力机制,可能起因于岩浆液的平流。其他火山地震有接近补偿线性向量偶极的机制,可能是岩浆侵入引起的。火山或地热区以及矿山的浅震常常含有各向同性分量,显示出爆炸或向内冲击的极性体积的变化。这种机制与包含剪切和张性断裂的机制一致,它们可被高压、高温液体促成。矿山内的巷道是可封闭的洞穴。深源地震发生在上地幔多形相变带内,在这样的深度上不会发生粘滑失稳。它们的机制倾向于是偏移的(体积不变),并非双力偶,而且对它们的源过程了解甚少。自动全球矩张量服务机构的常规报告从统计上表明,大震具有明显的非双力偶分量,但要证实这类结果需要对每个事件作仔细审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地震前兆三阶段发展过程的观测结果与理论(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一系列强震及中强震前的丰富的前兆观测资料为基础,发现并研究了地震前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α阶段总的说来是前兆从震源区向外围地区发展的一个较长的阶段。β阶段表现出地震前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因而前兆几乎在各处同时出现。在γ阶段上,地震前兆则从外围地区向震源区发展与恢复。然后就要出现临震异常阶段,最后发生主震。 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并讨论了前兆时间T与未来地震的震中距R及震级M之间的以下一般关系式,其经验系数m,C_1,C_2应在不同具体情况下分别定出:M=C_1l_(?)(TR~m)+C_2 为了解释所述的地震前兆的三阶段发展过程,文中研究了一个简单的震源孕育物理模式。该模式引用了流体(水)扩散引起失稳及震前的非地震滑动引起波动状长周期形变的概念,而地震前兆的三个发展阶段则可以与地震孕育过程的三个相应阶段相联系。 根据本文所得的结果,地震预报的三个阶段可以在物理基础上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口水电站重力坝强震反应台站在古田地震中获取的强震反应观测资料进行信噪比、反应谱和功率谱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大坝在0.7~15 Hz频率段的振动特性较为可信;②坝基和自由场输入地震动富于高频,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存在较大差异;③坝基输入地震动存在差异性,建议今后此类大坝抗震设计时考虑多点地震动输入;④单个卓越频率携带的能量对反应谱影响不大,反应谱是和输入地震动总能量相关的;⑤坝体刚度较大,此次地震中还处于线弹性状态。初步了解了强震记录的地震动特性和大坝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认识水库地震近场地震动特性和重力坝地震反应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巴州和静县交界发生MS6.6地震,新疆区域强震动台网有近40个强震动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484 m/s2。文中初步收集了本次地震获取加速度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7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换能技术专题讨论会”所收到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电能类型的动圈换能器、压电晶体换能器、参量类型的电容换能器、电感换能器、电阻换能器等,以及它们在测震、地应力、地热、地形变观测中和振动测量中的应用;这次会议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地震战线在换能技术及其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互通了情报,交流了经验,并讨论和研究了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验证明,岩石破裂前必然发生"声发射",这为地震的确定性前兆研究提供了线索.但是,地震前兆的"声发射"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不少地震前异常变化,其中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约一年姑咱地震台Y 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的一系列"毛刺"异常较为典型.这些"毛刺"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