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两种主要过铝质花岗岩类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ba.  B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2):11-14
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和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英云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是两种不同的过铝质花岗岩类。它们可根据矿物、岩石组合及其在分异过程中过铝度的变化来加以区分。除极少数含白云母花岗岩类是由准铝质岩浆强烈分异或局部混染形成的外,大多数过铝质花岗岩类是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含白云母的花岗岩或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不只取决于源区的性质,还受部分熔融的物理条件控制,其次采增厚地壳的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带中过铝质花岗岩岩体的定位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钾长石与斜长石的结构状态和黑云的成分,得出岩带三个主要组成岩体岩浆结晶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根据岩体侵入岩层的厚度、二长石地温计、熔体包裹体测温和黑云母逸度计,定量估算了岩浆定位结晶时的P、T、fO_2和fH_2O。估算结果表明,岩带岩浆定位条件差异大:P为4.86~0.4×10~8Pa,T从627至862℃,fO_2 5.01×10~(-11)~10~(-8)Pa,fH_2O2.06~3.11×10~8Pa。岩体定位条件的差异与不同岩体分别形成于钦州地槽褶皱回返的不同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地球化学》2010,39(2):184-190
利用江西宜春414岩体中的钠长石花岗岩作为实验初始物,制备含不同1〉20s含量(0.27%-7.71%)的实验玻璃,本次实验研究了100MPa、850℃和800℃条件下Sn在流体与富磷过铝质熔体相间的分配。实验结果显示,Sn在流体与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Dsofluid/mclt)变化于2.10×10^-4-1.36×10^3之间,指示Sn强烈趋向于在富磷过铝质熔体中富集。随体系中P2Os含量从0.27%增至1.91%,Sn在流体与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逐渐增加,当体系中R2O5含量进一步增加时,Sn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呈降低的趋势。本次实验结果表明,P可能不是Sn以流体相形式进行搬运的主要络合剂。  相似文献   

4.
<正>过铝质花岗岩在成因上一般与S型花岗岩和高分异花岗岩有关,在演化后期往往出熔大量的流体,可以形成伟晶岩脉、石英脉或云英岩等。这些流体通常导致元素的活化转移,而且往往与稀有金属矿床(如铌钽、钨锡和锂铍等)密切相关。Na-Ta是一对具有相似地球化学性质的亲石元素,在大多数地质过程中通常不发生分馏。但在花岗岩中,Nd/Ta比值的范围却变化很大(从2至25)。花岗岩浆的分异一般导致  相似文献   

5.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2008,28(1):35-42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兴蒙造山带中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新拟定了两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过铝质花岗岩带,单颗粒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48.3±7.1)~(238.1±7.4)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套过铝质花岗岩岩性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含量低,部分岩体具淡色花岗岩的特点,并出现...  相似文献   

7.
过铝质岩浆-热液演化体系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过铝质岩浆中的P2O5含量受控于源区磷灰石含量、部分熔融程度和岩浆中磷灰石的溶解度.过铝质岩浆中的Ca、REE以及Y的活度低,阻碍了磷灰石、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等的结晶,碱性长石成为过铝质岩浆中P的主要寄主矿物,直到岩浆演化晚期,Li的活度增大,P才与Li形成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进入以晶体、熔体和流体相共存为特征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后,P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流体/熔体相分配的制约,P优先进入到熔体相, 不太可能形成富P的流体.在热液阶段,长石晶体在Al-Si有序化过程中释放的结构P与流体介质所携带的Ca离子形成次生磷灰石.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富P流体,很可能是某些Sn、W、Mn和U热液矿床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藏南洛扎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洛扎及其以南地区分布有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过铝质二云母(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长花岗岩,这些岩体侵位的时代为中新世,构成了高喜马拉雅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岩体以高铝、低镁铁组分,高锶、氧同位素比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它们是泥质岩的深熔作用和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产物。过铝质花岗岩是在后碰撞造山作用阶段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背景下沿拆离构造带侵位的,形成于藏南拆离系韧性活动阶段的晚期,是一种典型的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长三背、大围山和葛藤岭等岩体,同属于九岭岩体的一部分。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于60%~72%、CaO为0.6%~3%、Na2O为1.98%~3.72%、K2O为2.95%~4.99%之间,A/CNK>1.1,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10.5)、Eu负异常明显(δEu=0.37~0.58),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这些特征表明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来源于过铝质熔体,岩石类型上类似于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可能来源于富黑云母的变泥质沉积岩的熔融,如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变质沉积岩等,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可能与陆壳加厚导致的剪切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Or含量最高,为81%~98.48%,Ab为1.52%~19.00%,基本不含An分子,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Ab—Or线的正长石区内。斜长石中Ab>An>Or,主要属更长石,极少量为中长石;钾长石具有高Or含量,显示Or> > Ab >> An,属钾透长石。白云母在以22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Si与Al的阳离子数均较高,其中Si为6.0575~6.6412,属多硅白云母;黑云母中Si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6,值介于5.3227~6.1265之间,平均为5.5718;Al离子数为1.8735~2.6464,四面体配位为Si、Al所占据,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Al为0.2101~1.7388,大离子位中以K为主。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Mg+Fe)比全岩的Mg(Mg+Fe)比值略高,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在云母类矿物的成因图解显示,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C区,属壳源。  相似文献   

12.
过铝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概述了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介绍了过铝花岗岩岩浆的来源及其鉴别标志,指出过铝花岗岩岩浆按物质来源可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源三种类型,是地壳、地幔以及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相互混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地壳源与地幔源之间的连续谱系,并简要介绍了CPG和MPG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提出了过铝花岗岩形成环境的综合判别准则,指出过铝花岗岩不仅可以形成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挤压性构造环境,而且可以形成于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羌塘地块中部达尔应首次发现强过铝质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白云母碱长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O2、Al2O3和K2O质量分数均很高,以高铝、低镁铁为特征,A/CNK比值大于1.1,属典型的含白云母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0.65~100.02)×10-6,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负异常,而Rb、Th、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1-R2图解、Rb-Hf-Ta判别图、Rb-(Yb+Nb)和Rb-(Yb+Ta)图解均指示达尔应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它是冈玛错构造带在碰撞阶段过程中的岩浆岩记录。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61 major peraluminous granitic bodies in Tibet (TPGs) along the south of the Bangong Co-Gêrzê-Amdo-Nujiang suture, whose lithology includes tourmaline granite, muscovite granite and two-mica granite. The TPGs have SiO2 = 65.7%−79.52%, K2O + Na2O = 2.20%−12.51%, K2O/Na2O = 0.49−1.04 and A/CNK = 1.04−1.38. Al2O3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the other oxides disperse with the increase in SiO2. The rock series is mainly calc-alk series with high potassium. It ha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 Based on the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nd QAP plots, the peraluminous granite plot is mostly within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granite (CCG) field, indicating that the peraluminous granites in Tibet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setting. Ab-Or-Q-H2O phase diagram indicates the pressure of 0.5 × 108−2 × 108 Pa in TPGs, from which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forming temperature was under 700°C. The TPGs mainly occurred at the collision stage between two continental crust plates, and the original magma is rooted in the remelting from the upper crust. It is the S-type granite in petrogenesis. The South Gandise belt and the Lhagoi Kangri belt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belts have the same magma source and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Translated from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6, 80(9): 1329–1341 [译自: 地质学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小丽  高峰  张志镇  陈琳 《岩土力学》2015,36(8):2184-2192
为综合考虑温度、加载速率两个因素对花岗岩力学性质及破坏方式的影响,在实时高温(25~1 000 ℃)作用下利用MTS810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对岩样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作用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温度点,岩样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大致经历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4个阶段。岩样峰后曲线在加载速率为0.001~0.01 mm/s出现台阶型分段跌落状,在加载速率为0.01~0.1 mm/s呈现光滑、陡峭的连续曲线。(2)岩样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可分为4个阶段:25~200 ℃区间为缓慢上升段;200~600 ℃区间为快速下降段;600~800 ℃区间为缓慢上升段;800~ 1 000 ℃区间为平缓下降段。1 000 ℃时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于25 ℃时分别降低了53.47%和64.34 %。峰值应变与温度呈现三次多项式拟合关系。(3)岩样峰值强度、弹性模量与加载速率对数均呈现二次多项式增长关系,加载速率为0.1 mm/s时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于0.001 mm/s时分别提高了38.82%和37.22%。岩样峰值应变与加载速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4)单轴压缩状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花岗岩变形破坏形式由拉剪破裂向锥形破裂并伴随向碎性流动过渡,失稳型式由突发失稳向渐进破坏过渡。同一温度状态下,加载速率对岩样的破裂形式没有明显影响,但失稳型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川口过铝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2和K2O含量分别平均为75.71%和4.39%,Na2 O+K2O平均为7.57%,K2 O Na2O平均为1.43,Al2O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Nb、Sr、Eu、Ti等元素表现为较强烈的亏损,Rb、U、Ta、Nd、Hf、Sm、Y+Yb等则相对富集;∑REE平均仅67.18×10-6,(La Yb)N平均为2.21,δ Eu值平均为0.16。ISr为0.75093,εSr(t)为659,εNd(t)为-11.82,t2DM为1.92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2.4 ~ 1.8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2.7~ 1.7Ga)相吻合。川口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岩浆存在源于泥质岩的“低温”和源于砂岩的“高温”两种不同类型,至少有两个岩浆来源;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分析认为,深部岩石圈拆沉与壳幔相互作用的规模差异,是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一般为准铝—弱过铝质并有幔源物质加入,而川口岩体为过铝—强过铝质壳源花岗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2、K2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 -6~256.66×10 -6)、CaO/Na2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2O5、TiO2、TFeO/MgO、Al2O3/TiO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 (t)值(-8.22~-13.93),高(87Sr/86Sr)i=(0.71283~0.72410)。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