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羌塘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要取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勘探资料是非常困难的。文中结合多次在羌塘地区开展的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试验,探讨了高原冻土层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因素,地震数据采集采用了小道间距、多道数长排列的接收方式,同时提高覆盖次数,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进行高频激发,获得了高质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在地震数据处理阶段,重点在叠前采取相应的去噪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衰减震源干扰波、随机和相干噪声等干扰,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成像剖面。总结研究区浅层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研究成果,对今后在高原冻土区开展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部煤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煤层地震勘探技术面临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地下成像困难等诸多难点。在分析深部地震资料特点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对如何从深部地震资料中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提出了利用"减去法"压制多次波和采用"扩大面元叠加"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思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页岩油勘探进入了全新的勘探领域,页岩油储层比常规储层复杂得多,如何提高页岩油储层的成像精度是页岩油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地震勘探技术,因为宽方位地震在提供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同时还能够解决相对较难的地质问题.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Y88研究区为例,利用宽方位资料进行针对页岩油储层处理,分析了宽方位资料的波场特征、信噪比及频率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宽方位资料的处理流程,并采用了宽方位、宽频带的高分辨率保幅特色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取得较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桂琴 《地质与勘探》2013,49(5):945-950
近年来,全球页岩气产业迅速升温,特别是北美页岩气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能源供应格局。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已经引起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声波速度、低密度、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性,这些特性是页岩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识别与评价的依据。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总体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和资源量评价,以及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作为页岩气储层评价和增产改造的关键技术,应重点在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和标准、页岩气储层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处理和多波反演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大页岩气勘探工作的投入,基础性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相结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自主创新研发相结合,部署开展基础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地下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的难题,利用正演模拟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总结该类区域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弱信号提取与补偿、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和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通过在南川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波组连续性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中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震勘探中,潮汐对地震资料的质量影响较大,潮汐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获取海洋地震勘探的准确潮汐值并进行潮汐校正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潮汐值的获取上,以前利用水深求取潮汐值或者利用水文站的历史潮汐数据预测潮汐值,但这两种方法取得的潮汐值精度较低。在中国南海某工区进行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中,通过对StarFix XP定位系统提供的实时测量高程数据,进行高程转换、信号处理求出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实时的潮汐值,并利用该潮汐数据在Echo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下,开发了潮汐处理模块对地震资料进行潮汐校正处理,经过实时潮汐校正处理后,地震资料的质量改善明显,地震资料的浅层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减轻了"采集脚印"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著;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量大、偏移归位准确、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克服二维地震勘探在城市中受障碍物限制致使测线布设与构造走向斜交,浅层小构造控制程度较差和断层归位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浅层三维地震探测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查、活动断裂探测和地质灾害勘查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然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面临表层速度分布不均匀、环境干扰大和障碍物多导致炮点分布不均匀等影响浅层成像的问题。本文以实际三维地震资料为例,针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叠前多方法组合去噪、叠前数据规则化插值和精细动校拉伸切除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提高了浅层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已成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观测系统适应性强,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资料成像清晰等特点。在充分认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处理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较叠后偏移剖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有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清楚,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引言偏移,在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无论过去和现在,准确地确定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形态及有关物性参数,始终是地震勘探的宗旨。而偏移——对地震资料反演或地震剖面成像是很重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勘探程度较低,是开展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区之一。受近地表激发条件差、低降速带结构变化大、目的层埋藏较深等地表和深层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严重地制约了地震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研究区新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近地表模型,采用层析静校正、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准静校正量;利用多域多阶段联合去除噪声,采取近道内切除等多种方法串联综合应用消除多次波干扰;采用全面统计、逐点处理的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进行振幅能量补偿;精细速度分析,优选提高深层弱信号成像质量的偏移方法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使本区低信噪比资料的信噪比、同相轴连续性和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 但勘探水平相对较低。在钻井、测井资料匮乏的条件下, 高精度地震流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地震弹性波方程入手导出了流体活动因子表达式, 该因子与储集层密度、黏度和渗透性成正比。将流体活动因子分析与高精度时频分析结合, 形成用于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实用方法, 即首先基于高精度时频分析, 分析流体的时频特性, 计算出流体活动因子, 进而与测井资料结合量化页岩气“甜点”区流体活动因子的范围, 从而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该方法在四川盆地的应用表明, 其预测结果与钻井、测试结果吻合, 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对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属矿地震勘探中原始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多种干扰波混杂在地震记录中,严重影响了金属矿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因此,选择有效的去噪方法是提高资料品质的关键。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金属矿区地震资料处理为基础,在FOCUS5.4处理软件平台下采用多方法联合去噪技术压制单频波、声波、面波以及机械振动等干扰。通过模块测试和参数调试,找到适合该金属矿区的去噪方法技术。经过去噪处理,大幅提高了金属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4.
梁飞刚  闫玉茹  张刚  等 《江苏地质》2022,46(4):405-410
四川桂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属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地震,针对炮道密度低、覆盖次数低、二叠和三叠纪灰岩激发占比较大等特点,采用层析静校正、弱信号保护等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研究区低信噪比问题;利用叠前数据五维数据重构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受大型障碍物影响而导致的面元及偏移距分配不均等问题,提高了信噪比,为叠前深度成像处理奠定了基础。针对灰岩低噪比和高陡构造的准确成像问题,采用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结合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保证了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小龙 《江苏地质》2021,45(4):420-424
四川桂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属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地震,针对炮道密度低、覆盖次数低、二叠和三叠纪灰岩激发占比较大等特点,采用层析静校正、弱信号保护等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研究区低信噪比问题;利用叠前数据五维数据重构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受大型障碍物影响而导致的面元及偏移距分配不均等问题,提高了信噪比,为叠前深度成像处理奠定了基础。针对灰岩低噪比和高陡构造的准确成像问题,采用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结合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保证了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藏,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世界油气产量新的增长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成岩发育,在近几年勘探攻关中,充分显示了该区山前带石炭系的勘探潜力。然而,火成岩对地震反射波具有很强的散射和屏蔽作用,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差。准东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具有埋藏较深,构造形态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断裂发育等特点,加剧了火成岩地震资料的成像难度,制约了准东地区火成岩油气勘探的进程。这里主要以克拉美丽山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为例,提出了以保护低频信息为基础的保真去噪技术,以提高成像质量为目标的tomodel层析静校正技术,针对"高速层屏蔽"现象提出以常速扫描结合变速扫描为手段的速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偏移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优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在准噶尔盆地复杂构造区山前火成岩的成像处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董振国  张跃恒  张磊 《探矿工程》2019,46(10):45-52
湖南保靖页岩气勘查区块黑色页岩沉积发育,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由于储层埋藏深、地层高陡、地层倾角变化大、岩石可钻性差,导致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钻前对已有的地震、测井、岩心实验等资料的处理和分析,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钻头选型、钻具组合优选和中长筒取心等,实现了保靖区块海相页岩气快速钻探。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区地表结构复杂,表层速度和厚度呈现非均质性的特点。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勘探地区的复杂化,静校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严重地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复杂探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笔者针对复杂探区表层结构的多解性、表层吸收衰减的严重性、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成像困难等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静校正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基于单炮初至折射波的高低频分离和综合静校正技术。通过应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像效果好,解决短波长问题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长波长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地下构造和地表条件的复杂性,地震资料的处理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不同种类的地震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充分利用和发掘其中的数据特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处理方法的技术潜力,消除各类非地质因素对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强地震资料处理的可靠性,改善地震资料的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在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叠前地震成像道集(CRP)中的有效信号同相轴近似水平,叠后地震成像数据因为地层沉积的规律性,有效信号相比于随机噪声、成像画弧噪声等干扰具有规律、简单等特点。具体表现为CRP道集及叠后地震资料有效信号具有多尺度自相似性的特征,其高维Fourier (FK或FKK)域主要能量集中在低频、低波数区域。针对上述地震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深度网络地震资料无监督噪声压制方法。受到深度图像先验(DIP)的启发,神经网络的结构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隐式先验信息,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可以使得网络具有多尺度自相似性特征的提取能力。由于叠前地震成像道集数据和叠后地震成像数据有效信号的多尺度自相似性,而噪声不具备这一特性,因此,特定结构的网络可以从原始数据提取出有效信号,从而达到噪声压制的目的。叠前成像道集和叠后成像的实际数据随机噪声压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保真性与鲁棒性。此外,由于本文方法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因此,对常规方法不易压制的弧状成像噪声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页岩气重点开展区域为南方海相沉积地层,地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数据采集难度较大。贵州凤冈某页岩气勘查区块,属典型的喀斯特低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震施工困难,同时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页岩层埋藏较深,反射波能量较弱,原始资料信噪比偏低。参考邻区地震勘探经验,采用二种方法论证野外施工参数:一是在勘探区选取论证点设计物理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二是以勘查区内向斜部位设计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求取。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不同岩性、井深、药量等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确定了该区块的野外施工方案。该区页岩气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参数的选择方法,有效保障了其页岩气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