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遥感GIS的安塞油田水源井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通过分析确定项目区找水目标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砂岩,确定了井位部署原则,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砂岩裂隙密集带,在Arcview GIS平台下分析,得到水源井部署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安塞-靖边-吴旗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型潜水、白垩系潜水及承压水。南部黄土梁峁区第四系潜水十分贫乏,北部沙漠-冲积平原潜水资源较为丰富。白垩系含水层广泛分布,水质好,水量丰富,是区内工业用水主力开采层位,安塞-坪桥以东白垩系地层缺失,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严重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白垩系地下水静储量巨大,达2 462.35亿m^3,但调节储量较小,仅为4.816亿m^3,地下水资源总体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3.
通过陕北安塞油井化学解堵实践,初步总结了环空液面恢复测试方法、工作程序,并列举了多个化学解堵实例,归纳总结出反映油层能量和油流通道阻塞程度的四种基本类型。经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化学解堵提供了一种科学、简便、实用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建路  赵耀东  黄钢 《地下水》2006,28(4):22-24
陕北安塞-吴旗地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东北缘之黄土梁峁丘陵地形.本文对陕北安塞-吴旗地区内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含水层及赋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洛河组的水资源量最大,其次为北部沙漠-冲积平原,安塞地区河谷地下水资源贫乏;区内所有表层潜水及吴旗以东洛河组深层承压水的矿化度均小于1 g/l,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富 《地下水》1997,19(2):47-48
本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以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持续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根据其勘查利用程度,把地下水资源量分为A、B、C、D、E五级,以便应用于不同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绘制长6各小层的有效砂体厚度等值线图、沉积相图及油气平面分布图和油藏剖面,对杏子川油田郝84井区长6层段沉积特征、油藏类型、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郝84井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长6油藏为岩性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石油沿有效砂体呈条带状北东向展布,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中。  相似文献   

8.
饶巧  李涛  何右安 《西北地质》2008,41(1):107-114
难动用储量多处于各油藏边部,物性变差、丰度低。坪桥难采区长6储层与已开发的坪桥老区相比,碎屑颗粒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大,面孔率小(尤其是残余粒间孔少),属于典型的特低渗储层。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较大的启动压力梯度。同时,黏土矿物的水化分散和微粒运移造成储层的水敏和速敏损害等特点。为减少储层伤害、增加储层渗流能力、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优化压裂改造方案、黏土稳定剂等技术措施,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地下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工业和农田灌溉.随着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的开采量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00多倍.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1961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为5.2亿米~3/年,1971年增至13.8亿米~3/年,1975年又迅速增长为23.5亿米~3/年.到1980年统计,共有机井37000眼,地下水开采量为25.6亿米~3/年.此后继有所增长.其中城市生活用地下水为3.7~4.1亿米~3/年,城区工厂企业自备井抽用地下水3.7~3.9亿米~3/年.远  相似文献   

10.
狄丕勋 《地下水》2005,27(6):466-469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论述了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细化,对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进行研究。塞160井区长6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和前缘席状砂。研究区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较完整的自旋回过程,长63沉积期,研究区的主体被向湖区方向推进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占据;长62期,研究区主体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较长63近;长612期维持与长62沉积模式;长611期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完整,分流相带相互叠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RSFAI的阿里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验证GRSFAI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为下一步实现地下水富集性自动化提取技术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的给水保障提供参考依据,选择西藏阿里地区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GRSFAI分析方法对该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展开研究。研究得到研究区内一级、二级、三级富水区面积分别为495 km2、1511km2、4542 km2,各占总面积的2.8%、8.5%和25.4%,该结果并在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级富水靶区狮泉河区域得到了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认为:GRSFAI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水富集程度,利用该指数对地下水富集性进行评估是可靠的,并具有良好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苗乃华  王金钟  杨化勇  陈克森 《水文》2003,23(4):52-54,12
依据大量实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潍坊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武 《地下水》2014,(6):184-185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依据汉中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可供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市地处北方资源性重度缺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浅层地下水是西部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时期的超采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形势严峻。根据聊城市历年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井灌结合区、纯井灌区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及变化趋势,探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藏自治区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评价了全区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的数量及其分布特点.对地下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与需水量之间的配置及其开采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全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针对全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广东  徐振宇  王光申  季风飞 《地下水》2001,23(4):167-167,181
本文通过对费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规划 ,(对地表水除外不加叙述 )对地下水部分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 ,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地下水资源过量超采和水质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时期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阐述陕西省地下水资源法规制度建设、管理职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成果应用的同时,针对存在局部水位持续下降;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地下水管理保护责任制;推进地下水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涵养和保护;争取将地下水管理保护纳入财政预算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阐述西藏主要城镇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保证程度出发,提出了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建立傍河型水源地的可行性.指出了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适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