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齐丹 《中国地名》2009,(8):110-111
康平地域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殷商时,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至辽、金时代,聚落已遍布四境,地名见于典籍的如祺州城(遗址在今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原州城(今二牛所口乡小城子古城址)、福州城(今小城子镇)。明筑辽东边墙,康平地处边境以西,属兀良哈三卫之一的富余卫。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0,(10):21-27
白衣古镇位于四川平昌东南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千多年来,历代王朝曾多次在此置州设县。秦汉时期,这里曾是柳州(遗址)治所。其城沿巴河岸而建,上起风滩,下至铁匠滩,两岸金丝垂柳茂密,绿阴遮天,故名柳州。南朝时期梁王朝曾在此置永康县,属万云郡。  相似文献   

5.
应昌路城,也称鲁王城,1270年(至元七年)为弘吉刺部首领兴建的城郭,是该部封地和元朝末年政治、文化、经济及军事的中心。城址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来诺尔湖西岸2公里处。弘吉刺,或译作弘吉列、翁吉  相似文献   

6.
沈阳历史悠久,又是国家早期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无疑是沈阳人的骄傲。但是,古老的沈阳城始创于何时?却是个迷。近几年,一些人士,对沈阳的原始建城时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结果不仅有人认为沈阳城始建于公元前300年,且秦开是沈阳的开城大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是不符的。以历史遗迹考察,说沈阳建城2300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就文献记载而言,说2300年,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就历史遗迹而言,可能早在春秋时期沈阳就已建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以60年代沈阳市区西南部发现的沈阳郑家洼子春秋古墓来推证。郑家洼子…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09,(6):53-53
在汉长城及战国和秦长城沿线内侧,西汉大修边城。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长城沿线汉代城址不止一百座。城内有官署、民居、街道,城外有墓地有的还附有城障、烽燧。还有一部分边城属于军事建置。在西起乌拉特后旗,东迄奈曼旗的长城沿线内外,凡重要的关口和适  相似文献   

8.
昆明建城的传说文/张科仁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而她,同时又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昆明建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765年即唐永泰元年。当时居住在巍山一带的南诏王罗阁凤命其子凤伽异筑拓东城,号称“东都”。城址大致在今...  相似文献   

9.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沈阳城建为夯筑的土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在元代旧土城基址上,将其改筑为砖城,内辟十字街,设城门四座与街连通,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南为保安门,北为安定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将都城迁到沈阳,此后,城的建设也继承了汉族传统建筑成就,以都城规制进行。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北京城市场变迁及其区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论述了历史上北京城市场的发展变迁,运用中地论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分析了历代北京城市场空间分布的中心地结构的形成演变及影响市场区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曾新 《热带地理》2004,24(3):293-297
分析明清时期有关地方文献中的广州城图认为:1.清初广州城扩筑鸡翼城后,其形制基本定型,由明初"三城合一"后的长方形演化为向北凸的不规则形状.2.广州古城在明清时期主要有3次扩城之举,城区分别向北、向南扩展,清道光年间城区范围已突破城墙界限向外发展,其扩展动力是经济功能的增强、人口的增加.3.城内的布局表现为内城北部为历朝的政治活动中心,经济活动则随城区的扩展作相应的调整,由内城扩展至新城、鸡翼城乃至城外西关一带;城市主要街道由明初的各成体系发展至清初已互相贯通,基本定型,其影响延续至今.最后,建议借鉴古代  相似文献   

12.
渔阳作为古地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多年,它既为古郡名亦为古县名。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有秦汉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有隋唐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作为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所管辖的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北京、河北和天津三省市的部分地区。渔阳县由秦代设置,到明初结束,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北京市密云地区的渔阳县存在将近800年。天津市蓟县称渔阳县又有750余年,北齐至隋代断档30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金猪惊梦结佛缘,建寺朝阳宝刹山。霜剑风刀魂魄在,神松不朽愈千年。猪踪朝阳寺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镇北部朝阳山上,始建于唐代,经明、清、民国历代修葺,曾为沈阳东南八庙之首,是沈阳地区最古老的庙宇。因朝向始定寺名。  相似文献   

14.
以洞庭湖区史前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史前聚落遗址规模及聚落群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时期以中小型和大型规模聚落为主,不同规模类型聚落随时间推移不断增长,特大型聚落多具有城址的性质,且逐步演变为区域中心,各规模类型聚落向南迁移趋势明显;(2)随着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平均生存面积减少,生存压力增大,新石器中晚期聚落之间分布的均衡性逐渐下降;(3)古人倾向于生活在澧水区域和洞庭湖区域,大型城址主要分布在主体聚落群内,聚落群总体由西向东再向南迁移,演变方向呈倒“L”型,澧水区域的聚落群在各时期得到了继承和演变,而其他区域的聚落群在大溪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沈河区是沈阳的中心区、古城区,是沈阳的胚胎。远在公元前300多年前.燕国大将秦开在这里建侯城,形成沈阳城的雏形。历史沧桑朝代更换,此地皆为重镇。17世纪20年代,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地位却始终没有变在此建都,称盛京。  相似文献   

16.
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既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研究是行政区划史的基础,复原和分析历史上长时段政区演变的全过程,是探索地方行政制度变迁规律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支撑。从历代正史地理志等原始史料出发,梳理了过去2200余年(221 BC—2021年)中国县级政区设置的长时段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变动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很平稳,唐代与清代是增设县数量较多的朝代,达到两个历史峰值。明清尤其近代以来,增量持续增加,体现了边疆开发与县制扩展的历史进程。(2)历史时期统县政区的管辖幅度(辖县数量)主要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由秦代统县政区平均辖县21.3个下降到2021年的8.5个。(3)过去2200年县级政区的设置呈空间扩展趋势,西晋、辽宋金等时期亦有局部向内收缩。历代县的设置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起点逐渐向外扩展,各区域内部的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亦持续增加。(4)黄河中下游地区(今河南、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长期为县级政区分布高密度区,成都平原、关中盆地及山西汾河流域等地的县级政区分布密度也较高。(5)过去2200年县...  相似文献   

17.
风水文化一直是指导我国古代先民进行环境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是风水理论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风水理论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城的规划布局就是风水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期的西夏兴庆府城深受北宋东京城规划布局的影响,兴庆府城址选择完全符合理想风水模式,并奠定了以后银川城市的发展.西夏兴庆府内城、外城等规划布局均仿照北宋东京城的风水设计手法.此外,兴庆府城呈"人"字形布局,宫城作为"头部"位于西北部,其他机构分布在"腹胸"和"四肢"上,这与西夏民族敬拜鬼神的社会习俗有关,也是对风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奉天”是沈阳的曾用名,始于清入关后,也是沈阳在历史曾经设置过的几个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有府名、县名、市名和省名。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对关外的“龙兴之地”,即今辽宁地区仍然非常重视,实行了与关内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不但设置了管理旗人的旗署,还设置了管理民人的民署,两种衙署同存。旗人是编入八旗的人,由盛京将军及各旗署管理旗政,民人是未编入八旗的人。旗人与民人只有入旗和未入旗的区分,而不是由民旗之别划分的。顺治年间及其之后,关内特别是山东、河北及沿海一带的民人或从陆路或从海路不断流入了辽宁和东北各地,使辽宁的民人数量…  相似文献   

19.
南岛古崖州     
崖城,是我国古代最南的州域,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崖城古代叫崖州,它地处南陲,依山傍海,形势险要。发源于五指山的宁远河,流经城址注入南海。城南的南山岭,枕海壁立,是州域的天然屏障。城外的崖州湾,盛产海参、龙虾和马鲛鱼。城周围散落着黎族、苗族村寨,生长着高大的椰子树、木棉树。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高原古城夯层沙的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05年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神木县大保当古城、鄂托克前旗巴彦呼日呼等古城址城墙中发现“夯层沙”。实验分析表明其成因皆为风成,堆积时代应在建城之前,反映当时地表流动沙丘或半固定、固定沙丘的广泛分布,由此证明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在人类大规模开发之前即已存在。这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