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径流的极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区近20多年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 研究了河源区冰川、季节积雪和夏季降水等形成径流极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对其产生过程及其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春季(5月)1号冰川水文点和空冰斗水文点极大值径流呈现出轻微增大的趋势, 总控水文点表现为减小的趋势; 夏季(6~8月)径流极大值变化显示, 空冰斗和总控水文点有增大趋势, 1号冰川水文点总体为轻微的减小趋势. 春季径流极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夏季极大值径流是气温和降水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极小值径流主要源于大降水(雪)后的相对较低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河源空冰斗径流增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空冰斗径流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增大趋势明显,尤其是1996年以来径流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远大于前十几年的平均值。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河源区降水自1985年以来呈增加趋势,1996年以来降水明显增多;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1999年气温升高显,河源区处于一个明显的向暖湿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同时,冻土活动层内温度的升高,导致冻土活动层内地下冰和地下埋藏冰强烈消融,也是径流量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达坂多年冻土温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乌鲁木齐河源冰达坂5号钻孔是天山山脉海拔最高的地温观测孔。1991-1995年监测结果表明,基层温度呈现明显的昼夜,季节和年际变化,其中2m左右受山坡粗砾石中径流热扰动和降水热渗浸泊强烈影响,8-10月平均地温在0℃附近振荡。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径流采用实测的1号冰川物质平衡、降水等为基本资料进行估算:冰川强烈消融期在7月中旬-8月旬,冰川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442mm。相当于冰川每年减薄135mm。用“替代冰川”估算出山口以上冰川总径流量为1.87×10^7m^3,占英雄总径流的8%。 相似文献
7.
天山乌鲁木齐河融雪和河川径流的水文化学过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 含 Ca C O3矿物的溶解作用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居主导地位 尽管融雪径流的 “离子脉冲”作用可以释放峰值强度达 3~4 倍的 S O24 和 N O-3 流, 并且引起了总控断面河川径流与之相像的“离子脉冲”现象,但河川径流仍然呈现弱碱性;河源区强烈的含 S矿物的氧化溶解作用,产生大量的 H+ ,被含 Ca C O3矿物的溶解作用所缓冲, 未引起河川径流的酸化乌鲁木齐河以冰川站为界, 以上地区的水文化学过程为矿物的侵蚀- 溶解过程,以下则发生部分矿物的沉淀,如 Ca C O3的沉淀 Ca C O3 的沉淀作用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河流的酸缓冲力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近期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及雪层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层位特征.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剖面特征和成冰带谱有由“冷”向“暖”的转化趋势.同时还发现,1号冰川东支顶部发生了强烈的消融现象,该处已由渗浸带转化为具有强烈消融特征的局部消融区. 相似文献
1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HBV-ETH模型, 利用1980-2006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日径流进行模拟研究. 在考虑度日因子和面积变化的基础上, 模拟了1980-2006年流域的径流深和土壤蒸散发;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得到了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体积变化序列, 同时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模拟效果. 研究表明: 若将冰川面积视为常数进行模拟, 将会使得模拟径流比实际偏大, 过去26 a平均高估7%左右. 1980-2006年间, 若不考虑面积变化, 累积体积变化被高估3%左右.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河源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初步探讨了该研究区域的降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测离子中,阳离子成分以Ca^2 为主,阴离子成分以SO4^2-为主,Ca2 ,Mg2 ,Na ,K ,SO4^2-,NO3^-和Cl-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2.63ug.g^-1,0-2.0ug.g^-1,0.03-5.56ug.g^-1,0-5.57ug.g^-1,0.19-40.46ug.g^-1,0-11.58ug.g^-1和0-24.43ug.g^-1,通过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确定降水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区域性粉尘物质,局地来源物质,人类活动产生的酸性成分以及海洋或周围盐湖来源物质等,虽然区域性粉尘物质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但降水中的Ca^2 受局地来源物质的影响较大,NO3-为主要的污染物,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控制降水的酸碱性,海洋或周围盐湖来源物质处于非常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夏季积雪中δ18O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表层和浅层粒雪中δ18O的变化, δ18O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消融和蒸发对粒雪中δ18O的影响. 分析表明: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无高度效应, 受消融的影响, 且有时出现反高度效应; 消融和蒸发的结果使得来自同一降水的表面粒雪易发生稳定同位素的富集, 下伏层中δ18O的变化受上覆雪层中消融水的影响. 采样期间发现, 不同时段采样系列中的δ18O与降雪初始平均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δ18O/温度梯度随采样时间的滞后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乌鲁木齐河流域近40 a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气候要素与冰川融水、降水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山冰川区融水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冰川区夏季6~8月累积气温每增加0.5℃,流域37.95 km2冰川产生的融水量将增加3.3514×106m3;近期气温再升高0.5℃,冰川融水年平均径流量将达到35×106m3.降水对中高山径流的影响较大,每增加20 mm降水量,降雨径流量增加8.9×106m3,40 a来其变化呈略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量为0.4095×106m3,与冰川融水增加量相当;降水与冰川融水径流量增加百分率相比,增加幅度较小.最后提出了减少污染,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等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1号冰川40a观测事实 总被引:39,自引:41,他引:39
分析研究了天山冰川站自 195 9年以来的气温、降水、水文、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末端变化、冰川运动和冰川面积变化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乌鲁木齐河源区处于一个最为显著的暖湿阶段 .195 8— 2 0 0 0年的 4 2a间 ,1号冰川年平均物质平衡量为 - 188.6mm (约为 - 34.6× 10 4m3 ) ,累积物质平衡量达到 - 792 5mm ,亦即冰川减薄了 8m多 ,累积亏损量达 14 5 2× 10 4m3 .1号冰川面积在 196 2— 2 0 0 0年的 38a间减少 0 .2 2km2 ,为 11% ,并呈加速减小趋势 .196 2年至今 ,1号冰川东支末端共退缩 16 8.95m ,西支 185 .2 3m ,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减缓 .1号冰川年融水径流量有增加趋势 ,1985年前后是个分界线 ,1986— 2 0 0 1年年均径流深为 936 .7mm ,较之 195 8— 1985年的 5 0 8.4mm高出 4 2 8.3mm ,亦即增加 84 .2 % .气温持续升高 ,冰川冷储减少可能是导致冰川加速消融的重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