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镇海石化总厂过甬江江底油气管道灌浆的实践浙江有色勘察研究院颜景忠浙江镇海石化总厂于1992年6月向社会招标:横跨雨江江底的多条管道灌浆工程,造价25万元。这类工程,由于缺资料、无经验、工期紧、要求高、风险大,故许多单位都不敢承接,最后该厂决定委托我公... 相似文献
2.
王圣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1):30-32,43
在江底隧道施工中,以砂岩和泥质砂岩为主的破碎、裂隙节理发育地层经钻眼爆破震动后,出现了垮塌、涌水、冒顶等事故,直接危及工程和江堤安全。针对事故突发性、破坏性及危害性,制定了严格周密的防治 方案。应用高压封闭注浆技术,进行地层改良。首先砌筑封闭墙是关键一步,务必完全封闭,并能承受高压,该墙直接影响注浆成败;其次,河床沉陷处注浆既与井下注浆相互补充,又稳固河床及江堤;第三,注浆使浆液充填裂隙通道和垮塌体空隙,在高压下充填饱满、密实;第四,浆液硬化使裂隙被封堵、垮塌体胶结成完整一体,初步达到防垮止水目的;第五,浆液养护后,破碎地层在浆液胶结硬化作用下具有一定强度,达到地层改良目的;最后,地层改良后务必钻眼芯进行检 测,以观注浆效果。经过高压封闭注浆治理,垮塌、涌水、冒顶地层得到完全改观,注浆区域内不再垮塌、涌水,使工程顺利通过该垮塌涌水区,进入下一步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长江三峡两个基岩深槽沉积岩砾的岩性组成与粒度特征,深槽底部的砾石成分以深槽基岩崩落蚀余物质为主,深槽的中上部则以长江底流搬运沉积物为主。14C测年数据显示,深槽的发育在3.5万年以前,以侵蚀深切为主,没有留下蚀余堆积;3.5万年以后,仍以侵蚀为主,但已有蚀余为主的岩块堆积;大约2.4万年以来,逐渐有缓慢的冲积砾石堆积;至葛洲坝建成以后,该地发育了比较稳定的冲积砾石层和砂层。看来大约35kaB.P.前后,该地水动力强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与施雅风等关于3~4万年前长江上游多雨期研究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长江三峡两个基岩深槽沉积岩砾的岩性组成与粒度特征,深槽底部的砾石成分以深槽基岩崩落蚀余物质为主,深槽的中上部则以长江底流搬运沉积物为主。14C测年数据显示,深槽的发育在3.5万年以前,以侵蚀深切为主,没有留下蚀余堆积;3.5万年以后,仍以侵蚀为主,但已有蚀余为主的岩块堆积;大约2.4万年以来,逐渐有缓慢的冲积砾石堆积;至葛洲坝建成以后,该地发育了比较稳定的冲积砾石层和砂层。看来大约35kaB.P.前后,该地水动力强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与施雅风等关于3~4万年前长江上游多雨期研究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6.
7.
一项新的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这些资料支持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热液沉积的成因模式,一个综合性的模式提出把构造作用和化学作用统一起来,这使Ottaway等最近提出的模式形式无效。研究表明,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是由两阶段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在整个成矿过程中,消减构造作用不仅影响了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的两个边缘,而且还促使了早白垩世黑色页岩岩系中滑脱构造面,逆冲断层以及 相似文献
8.
9.
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与演化进行较全面而简明的综合分析 ,对喀斯特的经济意义、战略意义、美学价值及其历史沿革作简明介绍。全文共七部分。开篇介绍“喀斯特”一词何时、何地、何因而成为地质学和地理学中专有名词。虽起源于上世纪初欧洲著名地质学家H .Stelle的研究 ,观测对象不过是亚德里亚海东北Dalmatian沿岸KarstVillage ,“喀斯特”在地质学中作为岩溶地貌的代名词 ,也不过百年的历史 ;但中国人对它的研究描述 ,已源远流长 :早在宋代和明代 ,大学问家王守仁 (即王阳明 )和大博物学家宋云星 ,就对石灰岩岩溶地貌做过比较确切的描述 (王守仁《平蛮奏折》 ,宋云星《天工开物》)。特别是宋云星 ,还对岩溶及石灰华的再沉积机理 ,做过开创性的研究和记述(《天工开物》)。本文重点在第二节和第三节。前者从多方面对原生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成因机制作了研究和比较详细的分析 ,主要是 :岩石地层因素 ,地质构造环境 ,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 ,生物化学制导等四方面 ,四者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后者则从低温低压条件下地球化学平衡的角度 ,阐述次生喀斯特的成因和演化机制。喀斯特景观之所以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乃在于其表面淀积着厚薄不等的沉积物 ,在微生物作用下所凝析的方解石和雯石微晶 ,常见者有 :石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为总部大厦基地,莲花山断裂带和珠江口大断裂带在此交汇,区域内基岩埋藏较深,断层较发育,存在巨厚的风化深槽,地面高层建筑多采用超长桩基础。文中研究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南部东侧沿海部分的地面和建(构)筑物进行大范围、长时间形变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深槽上建筑物以及其他构筑物沉降相对稳定,目前在后海巨厚深槽上的建筑桩基施工工艺安全有效。沉降量较大的区域为深圳湾公园草地及其周边区域,主要由于填海造陆软土引起形变。经过与传统监测技术的对比,InSAR技术监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在大范围、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的形变监测需求方面,InSAR技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安徽沿长江地区中、下三叠统碳酸岩-蒸发岩时,发现早三叠世地层的中部,普遍不同程度地发育着结核灰岩(或称瘤状灰岩)。各地露头经风化后,常在灰岩层或泥灰岩层面呈现有疙瘩状凸起,作瘤状,在岩层的断面上可清晰地见到瘤体平行于层理断续排列,瘤体大小常为厘米级,并与泥质物交替成层。 相似文献
12.
13.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四纪时期,上海及长江口由于地质构造、古气候、海面升降等综合作用,第四纪沉积层中与之相适应的埋盖了七期古河道。文中指出埋盖古河道的形成与发育是因袭了基底深切沟谷的走向。古河道的摆动、延缩、埋盖,是受古气候冷热交替制约。文中还指出研究埋盖古河道的演变规律,不仅对上海及长江口变化、海陆变迁有着指导意义,而且对城市供水及长江口外大陆架供水有着重大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6,(4)
李四光有“黄陵背斜为华西、华东的分水岭,岭西之水流入归州盆地和四川盆地,岭东之水则向东流,袭夺……”的正确论断,但他“(袭夺)年代是第三纪末至早更新世初”的见解则过早。黄陵背斜西侧之水属古金沙江东支流,仅香溪至重庆段内竟有73.3%的支流呈倒插;巫山至故陵镇82.5km间的T6、T5、T4阶地面沿江呈西倾,而T3、T2、T1阶地面沿江呈东倾,二者刚好反向。在重庆、奉节分别发现了鹅岭风口和白帝城风口,二者与倒插支流、反向阶地共同证实了此段属掉向(被袭夺)流段。由于2.0Ma以来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所导致的西域上升,黄陵背斜遭冰后期和其它外营力剥蚀、降低,古金沙江南下水路被横断山封堵,西支流只好向东支流涌来,又借黄陵背斜东坡古长江向源侵蚀之机,终于0.15~0.20Ma间切开黄陵背斜分水岭,形成新型长江 相似文献
15.
网络计划管理技术在长江某穿越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路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12(4):71-73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它对工程组织过程和项目实施步骤进行全面的规划、编排,并在工程项目实施初期对多种方案进入深入的研究与比较,更科学地进行目标进度的安排。本文以长江某穿越隧道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第四纪下蜀黄土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长江下游下蜀黄土的代表性剖面,沉积物粒级、矿物及化学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因特点、物质来源与区域对比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结论是下蜀黄土的形成以风力搬运为主,水流的作用参与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广泛发育有一套类冰碛岩沉积。该砾岩层变化较大,厚度一般由0~50m不等,砾石成分很复杂砾,径大小悬殊,多呈棱角状—次圆状,杂乱排列不显层理,部分可见冰蚀磨光面及擦痕。砾岩产出层位十分稳定,它与下伏太古—中元古代地层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寒武系多为平行不整合。其时代应属于震旦纪,层位大致与罗圈组相当。从区域占地理和古构造环境分析,它可能是震旦纪晚期华北地台的大陆冰盖,在逐步向鄂尔多斯高原退却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后期地质外营力的叠加改造,致使其原始的成因特征受到破坏而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