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10月4日日本北海道东部近海地震是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区的海沟型大地震。虽然海底板块的俯冲地点是观测所不能及的深海世界,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工设备,属于某些系统的海底通信电缆连接着各大陆。以深海底敷设的同轴电缆为基线,再连接上光缆网络,将有益于海底地震的预测和海洋观测的研究。据悉,这项实验将作为5年计划从1995年开始实施。实验的海域在神奈);;县二宫一冲绳一关岛问,这里可以直接观测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这三大板块碰撞地点,将在预测日本近海发生的海底大地震方面发挥威力。该项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8月22—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研讨会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协办。22日晚上,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主持召开了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汤毅、薛兵、刘瑞丰、朱小毅、白玲、高尚华和张兵参会。会议梳理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具体事项安排,部署了专委会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学术研讨会的初步筹备工作。23日上午,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忠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汤毅、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局长鲍挺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科研院校、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和34分,在南海海域(北纬21.9度,东经120.6度)发生7.2、6.7级地震。震中距大陆最近海岸线约350km,距台湾陆地约15km。厦门市部分地区震感强烈,福建、广东、江西大部分地区有震感。我国广东省和福建省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使14条海底通信光缆发生事故,亚洲互联网、通讯受到很大影响。根据中国台湾方面的测定,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7级,而美国方面测定的震级达到了7.1级。在星期二晚间的地震中,有两人遇难。据报道,由于发生在中国台湾海域的地震破坏了海底的电缆,亚洲的电信受到了严重的影…  相似文献   

4.
海底光缆的地震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和34分,在南海海域发生7.2、6.7级地震。受强烈地震影响,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造成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地震以前,海底光缆故障主要是由渔船造成,而地震的影响常常被忽视。本文在总结海底光缆3次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影响海底光缆的主要因素以及海底光缆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鲁甸5.6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灾害情况。回顾了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对该地震的预测预报过程。思考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在预测预报中强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理想的中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预测专业委员会预测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至 2 3日在四川省洪雅县召开 ,共有 2 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测研究所所长程万正研究员主持。四川省地震学会理事长王云基在会上发表讲话并总结了 2 0 0 2年上半年的地震预测工作。代表们就“对未来地震预测的建议和展望”等题目 ,展开了热烈讨论 ,并针对当前地震预测工作的难点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和意见。黄圣睦研究员作了题为“对成都———新津———蒲江———德阳断裂的石油地质解析剖面的地震地质认识”的学术报告 ;程式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8.
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7级地震,基于四种非传统预测地震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这四种方法分别为:准静中动地震法,三性法预测,异年倍九法,震兆共迁法。在进行回顾性预测之后,发现其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9.
1989年2月4日,日法决定于今年8月在静冈县御前崎近海实施“南海-海沟”共同调查计划。这一计划利用潜水艇调查生息于东海地震震源区4000米深海底的双壳贝类情况,有助于地震预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提供贝类营养源的地下水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尽早发现地震前兆地形变的调查。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小林和男等30名日法地球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将参加这次调查,并在御前崎至九州近海全长约600公里的“南海-海沟”使用法国最新式的潜水艇“鹦鹉螺”号。预定8月2日至9月5日期间以清水和御前崎港为基地,在御前崎约100公里的近海作潜入海底约4000米深的潜航15次。  相似文献   

10.
在频率-波数域中采用解析法,解出多层条件下海底实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分解成上行和下行P波和S波的算法,导出海底各层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简称RVA)的递推计算公式,为海底多波多分量AVO弹性参数的反演及流体因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合成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能较可靠地从海底多波多分量记录中提取RVA信息.  相似文献   

11.
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地质过程与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子项目《中国数字地震实时分析系统与海底地震观测》于 2 0 0 3年 1月 2 9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启动。《中国数字地震实时分析系统与海底地震观测》项目由国际著名地震学家陈运泰院士负责。项目主要内容如下。1 中国数字地震数据实时分析系统的建设   1 )建立我国地震数据实时分析系统的硬件平台。2 )建立我国地震数据实时分析系统的软件系统。3)通过实施“中美合作延庆 -怀来盆地和海城地区天然和人为的地震活动性的对比计划” ,与现有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互为补充 ,…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月15日东京时间20时06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06分)在日本北海道至本州北部发生7.8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原先测定为7.5级,后来根据区域台网观测资料修定为7.8级)。据日本气象厅测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海道钏路市以东约120公里的海底。钏路地区的烈度为日本7度烈度表的6度,带广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发生MS6.5地震后,10月7日云南省内再次发生景谷MS6.6地震。对我国数字强震台网捕获的39组主震记录进行处理后,分析幅值参数、Arias强度以及持时参数的衰减特征,发现两次地震触发台站远场记录的地震动参数均显著低于预测方程,鲁甸地震的近场地震动参数略高于景谷地震;而鲁甸地震地震动参数衰减快于景谷地震,这可能与云南东部地区Q值低于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相关。分析结果可以为研究该区域6.5级左右地震动衰减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燕山地震活动具有可公度性,M≥6地震可公度周期约50年,M≥5地震可公度周期约3.78年。本文分析了燕山带M≥5地震可公度性活动特点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郯庐北带M≥5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根据可公度性特点建立了燕山带地震的可公度性预测公式。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检验表明,公式具有较强稳定性和较高预测精度,可用于预测。文中提出了对燕山带潜在5—6级地震的预测,可供地震监测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5.
据1979年5月15日日本气象厅观测部地震课报道:日本气象研究所地震研究部在东京大学、海上保安厅、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从1974年开始动工,经过5年艰苦努力,正式建成海底地震监视系统,并于1979年4月1日开始运用。这项“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计划,作为日本第3次地震计划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1.四川峨眉西发生5.0级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8月4日21时52分(北京夏令时),在四川峨眉西(北纬29.5度,东经103.1度)发生5.0级地震。据报道,震区峨边县毛坪镇震感强烈,这次地震波及范围较大,汉源县、峨边县毛坪镇震感较强,马边县、石棉县、乐山市部分人有感。目前尚未了解到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2.苏联斋桑发生6.8级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8月3日18时15分(北京夏令时),在苏联斋桑(北纬47.2度,东经85.1度)发生6.8级地震。据报道,在新疆境内的农10师185团倒房2间,168团倒房12间,目前人员伤亡情况不  相似文献   

17.
从1981年8月开始,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距御前崎近海约150公里的远州滩,深度4000米的海底,设置了该中心研制成功的“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开始观测微小地震。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粘度     
正在研究日本及其附近地震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可表明软流圈(即位于地壳下面的半流体层)的粘度或柔软度的地球物理现象。他们发现,发生在日本本土上的地震的发震时间与那些发生在开始向本土下俯冲的附近海底的地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34—38年以后,海底地震势必会发生。华盛顿卡内基学会的研究人员们说,他们认为这种相关性表明内陆地震释放应变的速度大小,可以影响到海底地区。这个速度是由软流圈粘度所控制的。地球顶层的刚性地壳破裂成几个巨大的板块,它们在软流圈上彼此相对地缓慢地运动着。在研究地区,沿日本东北部沿海,构成该海底的板块正在该岛下以约30度的角度下沉到300英里的深度。研究人员说,该海底板块的运动还紧压着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1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技术厅新年度研制计划》的文章,其中谈到由于伊豆大岛近海发生地震,海底地震预报的必要性受到重视。最近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决定研制两种新型地震仪器,用于观测海底倾斜变化和记录海底的微小地震。现结合《东京新闻》1978年1月18日的有关报道,综合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和34分,在南海海域(北纬21.9度,东经120.6度)发生7.2、6.7级地震。震中距大陆最近海岸线约350km,距台湾陆地约15km。厦门市部分地区震感强烈,福建、广东、江西大部分地区有震感。我国广东省和福建省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使14条海底通信光缆发生事故,亚洲互联网、通讯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