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地震台站和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的时间服务系统中,对时电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是使用我国陕西天文台BPM标准频率、标准时间发播讯号进行对时的一种简单应用方法。 BPM台的发射能够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全天24小时连续发播,发射频率为5MC、10MC、15MC。其时间讯号发射程序是:分别在每小时0~m—10~m、15~m—25~m、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观测中,准确的时间服务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因此,尽管在地震台网、台站上配备有精度较高的石英钟,但仍须定时地利用授时台发播的标准时间讯号对其所使用的石英钟进行“对时”校正。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度更高的原子钟已被采用。目前国内外授时台所发播的标准时间包括两种不同的时间系统。一种是过去使用的以地球自转为标准所测定的时间,并加以地球极移的影响修正后的世界时UT_1时间系统;另一种则是以精度更高的原子时秒长为基础,而时、分别采用世界时的时分时刻,后者的时间与UT_1时间保持,协调偏离在±0.9秒以内的协调时UTc时间系统。而按国家地震局的规定和国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代县台VP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目前主要存在的干扰因素及其特征。分析忻州及周边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后仪器观测资料有无异常变化及其主要特征,研究近震和远震发生前观测数据是否存在趋势性变化和短周期变化。对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内精度计算,找出影响观测质量的原因,提高代县台垂直摆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省代县、太原、侯马地震台数字化水管倾斜仪2008年1月-2010年10月的观测资料作质量评定,阐述其台址条件,找出水管倾斜仪的日变规律,精确计算各台站连续率、完整率、内精度、噪声水平、年零漂、年变幅;对影响观测质量精度、观测资料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排除干扰,识别地震异常,为今后提升各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时频分析是分析应变数据的主要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和S变换,对山西代县和繁峙地震台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受雷电、大风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秒采样数据时频谱来识别雷电信号的能力优于分钟值数据,分钟值数据时频特征用来反应大风干扰信号的能力优于秒值数据;S变换在高、低频部分的时间分辨率均优于小波变换.通过小波变换...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代县地震台观测的茶房口流动水准、眉音口流动水准、大石口流动水准、小磨流动水准测线测量结果较2013年2月变化大.经异常落实,认为代县地震台2013年4月4条测线测量结果变化较大与本期更换新标尺有关,且高差大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大,高差小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5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大地电场观测数据从日变化特征、数据相关性、地电湾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系统、环境正常的情况下,代县、临汾、夏县台观测曲线有明显的日变化,其形态与地磁日变相似;各台站同测向数据均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代县、临汾、夏县能记录到地电湾扰变化,且临汾、夏县台记录的湾扰变化形态呈明显相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地震资料的可靠性。面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又依赖于授时系统的性能。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震台站使用的是短波授时讯号与石英晶体计时器相结合的时间服务系统。但近期建成的中美合作(核查)的几个地震台及中法合作的地震台与欧美大部分地震台站一样,使用的是长波授时的欧米茄(OMEGA)时间服务系统。下面对该系统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均匀半空间表面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定源是地面瞬变电磁观测的主要方式之一, 该方式在大深度、高密度的面积测量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当接收点偏离发射框中心时, 由于场源的非对称性(即框边影响), 数据处理和解释比较困难, 特别是全程瞬变响应的精确计算相当耗时. 本文介绍一种数值算法, 它既能实现快速计算, 又能满足精度要求. 该算法通过对瞬变场垂直分量(bz)及其时间变化率(bz/t)的核函数Y(Z)和Y'(Z)表现特性的研究, 以参数Z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Z→0), 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Z→∞). 计算全程响应时, 早期和晚期阶段分别采用Y(Z)和Y'(Z)的渐近表达式;对中期阶段, 内层积分(即误差函数erf)采用有理Chebyshev渐近展开式, 外层积分采用Romberg数值积分法. 理论模型计算表明, 利用该算法可以快速计算空间任意点(除发射边框)的全程响应核函数Y(Z)和Y'(Z). 当测点到边框的距离大于边长的25%时, 计算速度比常规数值积分算法快7倍;其它测点处计算速度比常规数值积分算法快4倍. 全程时段的相对误差<0.0002%.  相似文献   

10.
代县小震群     
1979年10月19日,在山西省代县的白草口~太和岭口一带发生了一组小震群(北纬39°06′~39°13′,东经112°50′~113°15′).较大的五次3级以上地震均有感.代县地震台距震中20公里,放大倍数:NS1.6×10~5,EW3.2×10~5,UD2.8×10~5.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小震群的活动序列.这组小震群是在介休地震、五原地震后发生的,而且发生在有强震背景的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所以,认真地研究代县小震群是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代县中心地震台位于山西省代县峪口乡,始建于1970年8月。先后投入观测的项目有测震、水平摆倾斜观测、地应力、定点水准、流动水准、地电阻率、大地电场、洞体形变观测等。2006年至2007年对台站进行了环境优化改造,台站占地面积4600m^2,建筑面积1200m^2。代县中心地震台属国家基本台,隶属山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省地震局代县中心地震台的水准观测项目在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M6.2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M6.2地震前存在着大范围的应力积累、调整过程。代县台的7条水准测线均存在长、中期形变异常。异常时间大约1a~2a左右。异常幅度变化大。地震发生在测线观测曲线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阵最近代县测点约20 km处的原平发生了M4.2地震。通过对台阵2015年10月—2016年9月12个月记录数据,采用相关性、加卸载响应比、极化值3种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震前3~6个月时间各测点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其中代县与繁峙测点数据相关性最差;加卸载响应比代县测点(3.9)超出阈值(3.5);震前2个多月各测点极化值出现高值,而震前1个月代县测点出现高值,异常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台阵多测点、数据多方法分析比单个站点分析对震前磁异常识别可信度高,这为未来多学科、多方法的地震预测综合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代县震群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4月至5月间山西代县及邻区发生了一系列小震(本文简称代县震群),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原理和朱新运等开发的Q值软件,对雁门关数字地震台记录的代县震群波形资料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代县震群的QC值变化较为稳定,总体上拟合的误差较小,表明该地区当时的构造运动并不活跃,原震区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电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氏滑动法、动态距平法、速率法、均值法等对山西大同台、代县台、临汾台的地电异常进行了分析 ,对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预报方法效能进行了评价 ,对不同的台站 ,从正常的变化形态中找出了突出异常的有效方法 ,从中提取出因地壳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前兆异常 ,结果表明 ,5 .0级以上地震在Δ=15 0 km范围内有明显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代县地震台、灵丘地震台2套VP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日常观测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及人为干扰特征,并进行干扰识别及排除,为提高观测资料的可信度、准确捕捉震前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围压条件下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时序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在室温、围压 50— 60 0MPa范围内 ,采用以Pb为围压介质的三轴实验装置 ,对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序列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 ,花岗岩强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大 .低围压下 ,样品破坏时系统不失稳 ,破裂前后声发射稀少且时间分布较为随机 .随围压的增高 ,样品破坏时系统失稳 ,随后出现粘滑 ;声发射出现时间随围压增加而提前 .以破坏时应力降发生时间为界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破前声发射累积数随时间指数增长 ,增长速率随围压增加而加快 ;而破后各粘滑段的声发射累积数随时间却呈线性增长 .声发射b值随围压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声发射序列时间结构的 f(α) α谱研究表明 ,其多分形性质主要决定于时间密集特征 ,标度指数α的分布范围随围压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粘滑过程中 ,应力降幅度、应力降释放率及粘滑事件时间间隔均随围压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岩石样品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声发射事件的时空分布;二是研究声发射信号的振幅-频度分布。由于声发射活动性的研究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是十分相近的,所以实验室中对岩石样品声发射的研究有可能增进对地震活动性的认识。 本文总结了最近在声发射研究方面的一些结果,讨论了应力水平、加载时间和加载历史对岩石样品声发射活动性的影响,即讨论了在单调加载、静态疲劳加载和重复加载三种情况下的声发射特征。本文强调指出,即使是实验室内,利用声发射活动进行岩石样品的破坏预报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查地震波形数据记录中的时间系统是数字地震台网最困难的任务之一,特别是当波形数据进行离线保存或使用时,在时空部署上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层析成像、地震定位、预警等来说,时间系统的精度是极其关键的.尽管目前数字地震台网中部普遍采用了GPS或广播信号来进行授时,但当GPS重复不断地连接外部时钟失败时,数据的记录时间就只能依赖于内部时钟.  相似文献   

20.
单轴加载下砂岩声发射特征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发射是岩石材料发生变形破坏时所伴随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刚性试验机上,单轴受压务件下对砂岩破坏全过程进行了声发射试验,得到了砂岩破坏过程中的应力特征与时间、应变,声发射特征与时间、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对关系曲线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声发射特征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用拟合的方法得到了砂岩试样的近似破坏临界点,为0.9 x0,对砂岩破坏的监测预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