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的航空测量调查,查明了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 K、238 U(226 Ra)、232 Th活度浓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 Cs和60 Co面活度均低于探测限,未发现有可分辨的其它人工放射性核素分布,亦未发现失控的放射源,发现了2个航测辐射偏高点(区),均为地质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偏高引起。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红岩沟钒矿区的放射性环境,给钒矿开采提供放射性含量的基础数据,在测区开展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和野外样品采集,对钒矿区的放射性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认为红岩沟钒矿区是伽马空气吸收剂量率偏高地区,主要是因为作为围岩的灰黑色含碳硅质岩夹页岩空气吸收剂量率偏高,因而开采阶段应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但是测区内钒矿带空气吸收剂量率偏低,因此,钒矿开采阶段由高放射性含量造成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对人和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河南鲁山县高家庄铝土矿区位于三门峡—鲁山逆冲断裂带的南部,区内构造复杂,自西向东展布有两个大的逆冲断层,飞来峰较多,岩浆活动不太频繁.矿床从沉积相上来看,属于河南成矿区最南端的汝州—宝丰—鲁山矿带,含矿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工作,全区发现并控制铝土矿矿体4条,铝土矿矿体的分布受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古地形风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河南郁山隐伏铝土矿详查中的应用实例,结合覆盖区矿区勘查特点,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测量隐伏铝土矿勘查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河南郁山隐伏铝土矿勘查深度为150~700 m,常规的直流电测深法很难在勘查深度上满足需要。而基于CSAMT的WINGLINK2D和WINGLINK1D反演结果,能准确反映深部含矿岩系、地层及构造的特征,为合理优化工程布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豫西铝土矿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铝岩系沉积时期,豫西地区东北部为滨、浅海环境,形成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中部为临滨、滨外环境,产铝土矿;南部为滨岸环境,铝土矿沉积时期为前滨、临滨环境,产铝土矿,铝土矿的富矿区与其中的半封闭海湾、泻湖环境有关.海侵初期形成铁质粘土岩,铝土矿形成于海侵最大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朝准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可分上、下两段,上段属海陆交互相夹沼泽相沉积,含不稳定的黄铁矿一层;下段则为陆相,其底部奥陶系风化面上分布生物成因的沉积型硫铁矿或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三矿种间有内在联系,其中,深部的黄铁矿在临近地表处往往变为山西式铁矿。硫铁矿和G层铝土矿的远景区为山西中南部及河南西北部。  相似文献   

7.
晋豫(西)本溪期铝土矿成矿富集规律及其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秉钱  柴东浩 《沉积学报》1986,4(3):115-126
晋豫(西)石炭纪本溪期铝土矿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晋豫两省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近两年来,笔者在编制晋豫(西)铝土矿成矿区跨省区划过程中,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考察,初步研究了本区铝土矿及其共生矿产的成矿地质特征和富集规律,并对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探讨。一、铝土矿的区域分布和产出层位据晋豫两省有关资料统计,区内已知本溪组铝土矿床(点)达200余处。集中分布在中、新生代向斜盆地边缘或背斜隆起的周边,呈半环状、环状、片状或裙边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汽车能谱测量和地面伽玛能谱测量以及空气中的氡浓度的监测,得出区内各地层中的U、Th、K含量均符合当地各地层的特性,与当地本底基本一致,空气氡浓度范围为183.9~305.8 Bq/m3,均属正常,符合当地的天然放射性环境情况,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镇林歹铝土矿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层序具有典型的炭质页岩—铝土矿—铁质岩结构。本研究以铝土矿层顶、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林歹铝土矿顶板炭质页岩、底板喀斯特面及紫红色泥岩开展野外调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古生物化石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在铝土矿顶部的炭质页岩中含大量的黄铁矿、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为芦木、裸蕨类,由化石组合确定铝土矿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在炭质页岩中发现含腕足、腹足化石的白云岩夹层,证明炭质页岩形成于滨岸近海环境,由此推测铝土矿也形成近海湖泊环境。对含大量黄铁矿炭质页岩进行蒸馏水浸泡试验,发现炭质页岩浸泡液体pH值为1.5~2,呈现出强酸性,结合清镇林歹、小山坝等地铝土矿层与炭质页岩叠覆特征,认为铝土矿形成后,上覆炭质页岩在大气淡水淋滤下会对下伏铝土矿层起脱硅除铁作用,使铝土矿品位进一步提高。在铝土矿底板发现强风化白云岩砂、溶蚀裂隙、钙结层、湖泊沉积纹层等,认为寒武系白云岩中紫红色泥岩夹层很可能是铝土矿成矿母岩,且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为对研究区铝土矿床进行放射性评价及放射性勘查方法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区内铝土矿及其他岩石γ射线辐射量率的测量,统计出铝土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变化范围为(15.53~48.01)×10-9C/(kg·h),平均24.37×10-9C/(kg·h),其他岩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多在(4~8)×10-9C/(kg·h)之间,铝土矿石的放射性明显高于其他岩层,但仍远低于人类卫生学评价指标,同时认为本次工作成果对同类型铝土矿床放射性特征的研究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由于铝土矿与其围岩的放射性差异较大,因而为下一步将放射性方法应用到铝土矿勘查中提供了一定物性前提。  相似文献   

12.
河南渑池铝土矿成矿区地球化学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茹 《地质与勘探》2012,48(3):526-532
[摘 要]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规律。本文在了解矿床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渑池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铝土矿成矿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寻找地球化学找矿指标,希望对以后的勘察工作有所借鉴。研究区的铝土矿带位于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且本溪组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纪地层之上。与上层地层相比,矿层富含Al2O3、高场强元素(HSFS),尤其是硼元素。对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反映元素分布形态的地球化学图,结果表明,只有B 元素可以明确反应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床点一般沿硼元素高值区边界分布,表明B 元素可以作为河南渑池铝土矿成矿区的地球化学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陕西省石煤矿的辐射环境现状,对陕西省3个石煤矿进行了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石煤中238 U、226 Ra平均比活度分别为当地环境本底的26~35倍、19~30倍,γ辐射水平为当地天然环境本底的4~7倍,各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的222 Rn及其子体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石煤开发活动所致矿区作业人员、公众年附加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相关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物探在寻找隐伏铝土矿上的难题,对华北地台的河南陕-渑-新、嵩-箕及鲁-宝-临铝土矿成矿区作了直流电法寻找铝土矿的试验。阐述了工作区内铝土矿成矿的沉积特征和铝土矿的地球物理特征。在该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定性解释法、干扰因素的识别和排除法、定量解释法、物探划地层法、识别地堑、地垒的“分散圈”法、物探剥地层法以及λ值法等关键技术在找矿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河南省荥巩煤田下部铝土矿床铝土矿层及其含矿岩系锂元素(L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量元素的相关性,以期为铝土矿矿床伴生锂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铝土岩的Li平均含量高于铝土矿和黏土岩,在空间上Li的分布差异较大。纵向上,中、上部颜色较深的铝土岩、铝土矿的Li含量高,往下岩(矿)石颜色变浅、Li含量降低。在矿体走向上,矿区中部岩(矿)石的Li含量最高,平均厚度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在矿体倾向上,深部和浅部铝土矿的Li含量相对高。矿区铝土矿、铝土岩的Li含量随Al_2O_3含量的升高而降低;Li与SiO_2呈中等正相关关系;Li与TiO_2、A/S呈中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航空放射性测量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怀渊 《物探与化探》2004,28(6):515-517
通过对铁、煤开发利用中形成的放射性热点的成功航空检测,以及对中国辐射照射量率图的分析,确定了几个放射性水平偏高区域,从而阐明了航空放射性测量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放射性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了今后开展大面积航空放射性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黄仙珊 《福建地质》2007,26(1):34-39
辐射仪在标定时要带上铅套,放射性伽玛顺检之铅套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区别是前者在测量时辐射仪要带上铅套,在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西矿段补勘岩(矿)心放射性伽玛顺检中铅套法和常规法的测量成果对比非常显著,即铅套法测量伽玛值偏低,异常下限也偏低,伽玛曲线平直;常规法测量伽玛值偏高,异常下限也偏高,伽玛曲线起伏变化较大,这些差别是因为常规方法测量受到散射射线,尤其是近旁岩(矿)心伽玛射线影响所致。但是,铅套法因其伽玛值偏小,致使听测时可能会漏掉狭缝里的伽玛偏高场或异常,这是铅套法的不足之处。为此,提出了在岩(矿)心或工程放射性伽玛顺检时铅套法和常规法结合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铝土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兰  王登红  熊晓云  易承伟 《地质学报》2014,88(12):2284-2295
我国铝矿资源丰富,铝土矿占绝对优势.铝土矿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和广西等19个省(区市).矿床类型以古风化壳沉积型为主,其次为堆积型;成矿时代以晚古生代为主,其次是新生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稳定陆块环境最为特色.本文从中国铝土矿资源特点、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划分等方面深入总结了全国铝土矿成矿规律,划分了15个成铝区带,厘定了7个铝矿成矿系列,圈定了7个重要矿集区,为全国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次研究基于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氡放射性测量及238U、232Th、226Ra、40K放射性核素测试,识别华东地区含煤岩系的放射性异常地层,评价区域典型煤矿区空气、固体、水体、植物介质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结果显示: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的普通煤田与赋存于寒武系的石煤矿区呈现显著差异的天然放射性水平。普通煤田矿区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氡放射性测量值总体上处于本底水平范围,矿区固体介质、水体、植物样品核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放射性污染。华东地区石煤分布带,属于放射性γ辐射高背景区,石煤矿区的原煤、煤矸石、土壤、岩石等固体介质的238U、226Ra核素富集明显,并显示更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区域石煤条带监测矿区居民源于γ外照射引起的吸收剂量均超过国际标准限值1 mSv/a,总有效剂量均超过了2 mSv/a,地下水总α、总β浓度为限值的10~30倍,放射性污染不容忽视。华东地区石煤矿区公众所受辐射剂量较高,矿区的地下水、建材、植物等介质已经出现零星的放射性污染,应加强石煤矿区放射性环境监测,及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中的B、Sr、Ba、V、Zr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对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的沉积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形成于半咸水-淡水环境中。沉积环境为半封闭海湾,海侵使成矿区低盐度水体变为半咸水或咸水,随后陆地淡水输入等淡化作用将半咸水或咸水淡化,淡化的程度与范围取决于淡化时间的长短,经淡化后的水体在下一轮海侵中再次被咸化,水体的古盐度随海平面升降在淡水-咸水之间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