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四川省雷电业务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四川省防雷中心在雷电监测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基础上,将GIS技术与雷电潜势预报和短临预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构建了雷电业务应用系统。并通过对此系统在2008年“9.23”四川雷电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说明此系统可以准确地对未来12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报和未来1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地震灾区处于多雷区,并且正处于一年中雷电频发时段,救援及重建工作都需要参考雷电产品来开展。针对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特殊需求,调整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平台的内部参数及统计指标,及时制作和发布地震灾区雷电潜势预报、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和实时雷电活动监测快报。保障了灾民临时安置点避免雷电带来的次生灾害,并为抗震救灾的军、民运输飞机提供了航空气象保障,以及为灾后临时安置房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雷电统计数据,为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贡献。通过对用户的服务,四川省雷电监测产品与潜势预报在抗震救灾中的运用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Desktop广泛应用于雷电分布数据的处理与显示上,但是由于不能进行批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级雷电数据库中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得到样本空间内的格点处密度值。为得到连续的栅格数据,以IDW插值算法为基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一种雷电分布数据的批量密度处理方法。对样本空间内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检索,重新组织数据格式并进行批量插值操作,将结果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在8月中旬"海葵"台风影响下的华东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处理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大批量可信度较高的雷电密度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GIS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 GIS技术为依托,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回波图相结合,建立了具有存储、应用、开发、分析及各种图形处理的INTERNET雷电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回波图的网络发布.系统可以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定位、跟踪并确定强雷电天气的落区,为各级气象台站预报员准确分析、判断、预报雷雨系统的移动及强度变化提供了较科学、直观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电场仪进行雷电预警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站大气电场仪组网观测地面电场,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进行雷电预警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大气电场仪与闪电定位仪的优点,利用电场强度阈值和闪电发生的距离阈值,得出雷电预警等级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降低仅用电场强度来预警所造成的误报率,并能估计出雷暴的移动方向。经检验,此方法TS评分为0.73,漏报率为0.21,空报率为0.09。此算法对于由远及近的雷电活动,或者距离很近的雷电活动有较高的预警准确率。算法对10km内的强雷暴预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WebGis功能特点,并结合Gis在当前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从互联网和局域网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际应用,总结和阐述了用于WebGIS的强大工具——ArcIMS的体系结构。基于ArcIMS构建了一个铁路路网地理信息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及模型,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给出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GPS可降水量时间序列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征,研究一种基于小波分解(WD)、遗传算法(G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GPS可降水量短临预报方法。先采用小波分解将GPS可降水量时间序列分解成便于预报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然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LSSVM参数,进而对各分量建立预报模型;再将各分量预报结果进行叠加重构得到最终预报结果。选取两组数据进行实验,并将预报结果分别与LSSVM和遗传小波神经网络(GA-WNN)预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有效解决神经网络易陷于局部极小的问题,提高了全局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波变换对暴雨过程中GNSS气象要素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分解对地基GNSS获取的可降水量(PWV)、气压和对流层延迟(ZTD)等时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暴雨的实际降水量作为判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 h间隔PWV与ZTD的小波高频分解系数接近,均能够从中提取暴雨预报特征信息,可用高频ZTD代替PWV进行小波分析;频率在30 min-1h之间的ZTD,预报时间信息应在第1~3层级进行搜寻,30 min以下频率的应在第3~5层级进行搜寻;db4小波分解PWV的暴雨预报阈值可设为-1.2,db4小波分解ZTD的暴雨预报阈值可设置为-0.007,db2小波分解ZTD的暴雨预报阈值可设为-0.01。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合卡尔曼变换的区域集合预报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深入研究集合卡尔曼变换(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ETKF)初值扰动方法,提高集合预报质量,从全球大集合预报资料中提取初始扰动场,建立区域模式的ETKF初值扰动方案,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并分析ETKF方案构造的扰动场特征和集合预报效果。结果表明,由ETKF初始扰动方案产生的扰动场大小与分布合理,能够反映观测站点的空间分布,能够保持所有正交、不相关方向的误差方差。集合预报降水落区相对控制预报有所改善,集合平均小雨和中雨TS评分和BS评分总体优于控制预报。24h集合预报的Talagrand分布优于36h预报。试验结果揭示了ETKF初值扰动方案的基本性质及利用ETKF方法进行区域集合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缺少面向非专业人群的GIS科普内容的状况,研究在建构主义体验学习与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兴趣引导体验促科学知识发现"的GIS体验区建设理念,形成了"掌握空间分析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和观念"的体验目标和"用半开放体验线路串联系列小案例反映GIS方法与应用"的设计思路,进而以"GIS知识学习--GIS初步应用--GIS项目选址"为体验主线,进行了GIS体验区的框架设计和分场景设计,并综合运用RIA技术和开源WebGIS技术,构建了GIS科学体验的数字互动平台.GIS体验区网站运行一年以来,访问量超过17万人次,结果表明,GIS体验区能够有效把握体验者的兴趣,有利于推动GIS的大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地震会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结合安徽省现有分析预报手段和数学模型,以Visual Studio2005.net作为开发语言,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和基础地理等数据进行管理、分析,通过快速访问前兆数据库,对前兆数据进行查询和曲线调用出图,最终研制实现了一套满足日常及紧急会商需要,集"基础数据查询""前兆数据管理""前兆数据注释""应急会商报告... 相似文献
13.
14.
海洋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它的发展建设受到了管理落后的制约,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运用RS、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MNRGI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海洋自然保护区及其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MNRGIS的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提出了MNRGIS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安行业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和公安行业对警用地理信息共享应用需求出发,介绍了开展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并重点就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组成、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建设进展和后续发展规划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6.
OLE技术的开发方式能够将成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强大功能和面向对象开发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但在海量数据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泰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TNGIS)的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基于OLE技术的回叫机制、MapInfo对象、实现MapInfo与应用程序通讯所用的类、窗体类及其使用方法。以此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以大型分布式数据库MYSQL为平台,采用图形与属性分离的方式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以解决系统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达到优化数据访问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2IS)架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全球GIS的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已不能适应,因此,建设新一代全球GIS成为当前GIS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地球剖分理论,以计算机集群技术、时空一体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辅助技术,提出了关于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2IS)的架构体系的初步设想,认为新一代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将成为GIS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水利学科中应用的深入,以及数字水利、数字流域概念的提出,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一行业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种流域模型在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结合后在数据的收集、存储,提取与处理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防洪减灾、水量分配等方面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内洪水有来势猛、峰高量大和暴涨暴落的特性,为满足防汛管理部门对洪水预测及相关信息快速浏览查询的需求,建立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防汛信息系统。该系统在MAPX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软件、数据库存储技术和水流数学模型的支持下,实现了大沽河流域的地理信息、水文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综合管理,同时通过水流数学模型对一维和二维洪水进行预测预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完成所需的查询与分析功能,以最直观简洁的方式向用户展示系统的输出结果。系统数据库的开发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了与青岛市雨情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对接,保证了水文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系统集成了一维非恒定流模型与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水流模型,可以根据大沽河流域降雨量计算干流的水位变化以及发生溃堤后洪水的淹没过程。应用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性能良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