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华北的大兴安岭-燕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深成岩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本文展示了较高分辨率的日本海沟-长白山-蒙古额尔德尼查干的地震层析图像,揭示了太平洋俯冲板片的形态特征;再结合对俯冲时间及俯冲作用与岩浆作用时差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板块俯冲与研究区的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最后通过底侵作用年代学的研究,将大兴安岭-燕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层析图象显示的大陆板内软流圈上涌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乐-南澳断裂带出露于闽粤沿海地区,断裂带中变质变形花岗质岩石分属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等3个时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变质变形特征、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及锆石微区(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等,表明断裂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晚侏罗世(155~145 Ma)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塑性变形;第二期为晚侏罗世末(145~137 Ma)高绿片岩相变质、中深层次长石-石英相塑性变形;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20 Ma)低绿片岩相变质、中-浅层次石英相韧-脆性变形.在3期变形中,断裂带运动特征不同:第一期为由北西西向南东东的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变形,位移量约21 km;第二期为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左行-逆冲韧性剪切变形,其位移量估计达84 km;第三期为具正断层性质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剪切变形(主剪切面倾向反转为倾向南东),位移量不足2 km.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一条中生代的大型陆内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3.
湖南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晚二叠世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光  龚玉红 《现代地质》1996,10(4):470-477
岩体同位素年龄和空间展布分析表明,中生代岩浆活动受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且具有多阶段和多期次演化特征。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包体测温、热液矿点的分布以及煤质参数等特征可以证明,除了深成变质作用外,岩浆热变质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煤变质作用类型。岩浆热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通过对湖南的煤类、岩浆活动、构造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比较,可划分出4个煤变质区,其变质程度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高,这是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通过对南岭中段中生代各类侵入岩体的侵入关系、构造活动及热液脉体的归纳分析,结合同位素测龄资料,对该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及铀矿化先后关系进行了排序,总结了不同阶段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的特征,讨论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前后各类成矿控制因素的先后关系,认为铀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华南地区230Ma以来的花岗岩同位素地质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总体上存在自西北向东南渐新趋势,并由一次趋势面分析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中新生代盆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念发  王武元 《江苏地质》1996,20(3):150-155
中生代期间,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改变了长江下游地区古生代以来的台地沉积体制和区域构造格局的发展。在大量岩浆侵入和喷出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岩浆期后的陆相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岩浆斯后地壳均衡补偿作用的结果,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与岩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大别地块中生代绝大部分钙碱笥花岗岩类岩浆的形成、侵位与壳幔岩浆源区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垂向侵位分异以及块体的差异降升-剥露过程密切相关。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变质岩系的改造作用直接源于同一热事件,即为深部幔源基性岩浆不断向地壳添加,由此引发了中上地壳变质流变物质广泛熔融、侵位或受热改造。这一热事件可能为大别地块中生代隆升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山东东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东部近海地区花岗岩及变质岩中出露一套由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组成的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地层属性及沉积背景争议较大。文中选取了青岛崂山垭口、灵山岛、唐岛湾,五莲大尚庄,诸城山东头村等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层沉积特征描述,并对灵山岛老虎嘴处流纹岩及崂山垭口凝灰质铝土岩进行LA ICP MS测年,获得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19.2±2.2)和(118.9±3.3) Ma,恰好对应胶莱盆地青山群火山活动初始阶段。根据沉积构造特征推断,山东近海晚中生代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NE向展布的裂陷盆地,呈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系统总结了山东东部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发现裂陷盆地与胶莱盆地具有很好的对比性,莱阳期两盆地相连通,青山期由沿五莲青岛、牟即断裂带分布的火山弧将两个盆地分割,并对近海裂陷盆地晚中生代原型盆地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9.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远高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构造环境暨构造体制差异,即燕山早期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下岩体中矿质更易于向周围扩散并沉淀,而印支期后碰撞环境弱挤压体制下矿质则被封闭;其次是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即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深部成矿流体的参与使燕山早期花岗岩具有更好的成矿岩石地球化学条件。(4)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厚度)和深部热扰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作用规模和岩体侵位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永福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48-1256
吉黑东部金矿床集中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麓、完达山和太平岭(东宁-延边),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成矿年代大约为110 Ma左右。稳定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特征,而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这说明吉黑东部金成矿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同时,研究显示吉黑东部广泛发育一套120~95 Ma的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其与110 Ma金成矿事件时空关系密切。这套火山-侵入岩在矿区表现为英安-流纹质或安山-英安质火山岩组合和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及花岗岩等脉岩和小侵入体。而岩石化学特征则表明其属中酸性的钙碱性系列,为一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起源的岩浆。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吉黑东部金成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Alin锡成矿、韩国南部金-银成矿可能处于同一大地构造环境的不同构造部位。成矿年代从吉黑东部向东南方向有变年轻的趋势,且成矿岩浆岩的酸性成分增强而幔源成分减少。综合区域岩浆岩和区域成矿特征,表明吉黑东部存在一期110 Ma的金成矿事件,其与中生代晚期板块俯冲及其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和弧后伸展有关,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11.
口泉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西侧,晚中生代具有独特的逆冲构造样式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考察、构造建模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口泉断裂带晚中生代的分段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口泉断裂带自东南向西北逆冲推覆,沿断裂带走向的位移活动具南强北弱特点;上盘为太古宇片麻岩,下盘地层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侏罗系。(2)口泉断裂带具有分段特点,主体构造样式为非典型的构造三角带,具有两套以上的滑脱层;底滑脱层自南向北从太古宇、寒武系—奥陶系升高至石炭系,被动顶板滑脱层则位于下寒武统馒头组—毛庄组或下伏的太古宇片麻岩。(3)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模拟,口泉断裂带逆冲活动的最早年龄是(147. 1±6. 0) Ma,为晚侏罗世,其形成机制与晚侏罗世伊泽奈崎板块俯冲造成的NW向挤压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盛  倪金龙  张尚坤  申颖 《现代地质》2021,35(3):776-786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岩浆侵入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开展沂沭断裂带内部岩浆年代学研究,对于沂沭断裂带构造背景研究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选取沂沭断裂带内部的莒县浮来山正长岩体、边部的莒南官坊石英正长岩体及侵入该岩体的闪长玢岩脉,开展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首次发现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左旋韧性剪切,获得浮来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5.1±1.7) Ma,官坊岩体年龄为(125.6±2.0) Ma, 发生韧性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22.8±2.1) Ma。获得的125 Ma岩浆活动年龄与沂沭断裂带东侧的五莲变质核杂岩快速剥露(122~128 Ma)、诸城断陷盆地快速沉降的时间相吻合,该时期沂沭断裂带处于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强烈的时期;闪长玢岩脉的122.8 Ma结晶年龄,与五莲变质核杂岩后构造岩体(石场、坊子岩体等)结晶年龄一致,该时期沂沭断裂带处于弱伸展状态,同时也说明胶东半岛岩石圈减薄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晚中生代时期,沂沭断裂带两侧岩浆活动具有逆时针迁移的规律,这一规律可能与伊佐奈岐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方向、角度、速度的变换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胶东半岛牟平-即墨断裂带晚中生代运动学转换历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牟平-即墨断裂带不仅构成了苏鲁造山带与胶北地块(华北地块)的边界,也是中国东部巨型郯庐走滑断裂系(即郯城-庐江走滑断裂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野外断层滑动矢量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侵入岩和火山岩锆石U-Pb离子探针和Ar-Ar测年分析,结合海域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断裂带平面展布形态和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牟平-即墨断裂带在晚侏罗世-白垩纪时期经历了挤压左旋平移引张伸展右旋走滑拉分等3个显著不同的运动学转变历史。晚侏罗世是重要的挤压作用时期,沿断裂带发生显著的左旋走滑活动,牟平-即墨断裂带东支桃村-东陡山断裂记录了约30km的左旋错移量。早白垩世时期,构造体制以引张伸展活动为主,引张应力方向为NW-SE至近W-E向,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深而狭长的断陷盆地;盆地中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锆石U-Pb离子探针和Ar-Ar测试,获得了一致的年龄在106~123Ma。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断裂带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右旋剪切拉分作用控制了胶县-莱阳伸展断陷盆地的发育,沿断裂带局部凹陷区控制了晚白垩世王氏群沉积。早、晚白垩世之间发生一期构造挤压事件,挤压方向NW-SE,导致断陷盆地构造反转和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但这期走滑位移量不大。牟平即墨断裂带运动学历史和构造应力场演化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并对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相似文献   

14.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3):189-199
长乐-南澳构造带中发育有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及早白垩世等3个不同时期的变质变形侵入岩。不同期次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根据糜棱岩的空间分布、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等,表明构造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具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Mesozoic potash‐rich volcanic rocks which hosted several gold or gold (copper) deposi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Yishu deep fault zone, eastern China. Lithologically, these rocks include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trachyandesite, latite and trachyte, of which the trachyandesite and latite are the predominant rock types. Whole‐rock Rb‐Sr isochron ages and 40Ar‐39Ar plateau dates of them are 108.2 ? 119.6 Ma and 114.7 ? 124.3 Ma, respectively. Chemically,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nd variable Al2O3 contents, high K2O+Na2O values, and high K2O/Na2O and Fe2O3/FeO ratios. The rocks also have enriched LILE and LREE concentrations, low HFSE abundance, and display extraordinary Sr‐Nd isotope signatures (ISr = 0.7084 ? 0.7125, εNd(t) = ‐9.43 ? ?18.07).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a continental‐arc setting and most likely originat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enriched mantle which was induced by source contamination of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s. Gold (copper) deposits in this distric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sozoic volcanic‐subvolcanic magmatism. They are frequently located either at the margin or adjacent to the volcanic basins. Most of them are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maar‐diatreme systems and/or flow‐dome complexes. The formations of two gold (copper) deposits, the Qibaoshan breccia pipe‐porphyry type Au‐Cu deposit and the Guilaizhuang tellurium‐gold type epithermal Au deposit, have been proved to be in close relation with potash‐rich magmatism. The 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potash‐rich magmatism and Cu‐Au mineralization is still quite unclear. Detailed review of the previous works demonstrates that the high contents of volatiles (such as H2O, CO2, S, F and Cl, especially F and Cl) and the high oxidation state of the potash‐rich magmas may be the main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u‐Au deposits.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深部条件制约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获得了如下认识:1.区域构造作用和基底物质成分影响并制约着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岩浆岩的分区性具有很好的地表与深部一致性;2.按岩浆岩类型可分为三区,即沿海钙碱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区、武夷山弱过铝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区和赣江以西强过铝花岗岩区,三者之间分别被政和-大埔断裂与赣江断裂所分隔;3.在沿海地区,存在局部高导层,推测与拉开裂解有关。玄武岩浆底侵和碱性花岗岩形成与晚白垩世拉张作用关系密切;4.政和-大埔、赣江和长乐-南澳三大断裂是重力梯度带或梯度宿突变带,且深部地球物理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壳幔作用剧烈的场所;5.存在中地壳低速带,厚2-4km,为地壳部分熔融或韧性变形产物,推测是部分晚中生代花岗岩浆的策源地;6.支持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板块俯冲+陆内玄武岩浆底侵的成因模式,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消减的俯冲带和缝合带。  相似文献   

17.
广东梅县地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南段之莲花山断裂带中。通过开展1∶5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广东梅县地区存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剥离断层和2个不同层次的剥离层组成,结合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地层接触关系及高精度测年数据,讨论了该体系的形成时限,认为其形成和主导作用时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0~135 Ma),最大伸展期在145 Ma左右;前人认为莲花山断裂为早古生代俯冲带,但研究表明,其构造属性为晚侏罗世形成的剥离断层。因此,政和—大埔断裂一带很可能也存在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体系,说明华南主要构造形迹奠定于中生代,这为华南主要热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别与苏鲁造山带之间的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构成了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断裂边界。该边界带的深部结构状态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利用张八岭隆起带沿线出露的晚中生代岩浆岩中继承锆石U-Pb年代学信息,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及Nd、Pb、Hf同位素资料,分析了其深部的岩浆源区属性及结构状态。张八岭隆起带北段晚中生代岩浆岩继承锆石年龄以1.9~2.7Ga为主,最大峰值年龄为2.5Ga;南段继承锆石年龄以2.2~2.6Ga为主,峰值年龄也为2.5Ga;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则以含大量新元古代锆石为特征,在0.7Ga形成显著的分布峰值,并有早元古和少量太古代年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带北段的晚中生代岩浆岩源区为华北下地壳,南段的源区兼有华北和扬子陆壳的信息,而更南部庐江段则以扬子地壳源区为特征。电法剖面揭示,郯庐断裂主边界在张八岭隆起带下向南东倾斜,从而深部存在华北地壳;而南部庐江段转变为向北西陡倾,从而深部皆为扬子地壳。郯庐断裂深部产状特征支持其印支期应为斜向汇聚边界。而其中三叠纪继承锆石的缺失指示隆起带上变质岩应为原地岩石,而非来自大别造山带。  相似文献   

19.
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是晚古生代地壳显著生长与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本文采集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成矿带哈图-别鲁阿嘎希及其附近地区11个岩体共33件花岗岩类样品,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等研究,厘定了该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并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哈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类主要为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类,别鲁阿嘎希等地区存在洋内俯冲与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显示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该地区花岗岩类εNd(t)值较高(+4.62~+7.53)、εSr(t)值为(-57.61~+18.21),具有中亚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共同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其源区与亏损地幔组分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巴尔喀什成矿带东段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2776~19.1677、15.5260~15.5796和38.2080~39.0821,为造山带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20.
地表地质调查发现,位于滇西北菱形断块中南部的周城—清水断裂在上新世早期已经开始活动,而断裂强烈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减弱。断裂运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分量,并发生过从逆冲到正断的转换,全新世活动不明显。根据断裂断错的上新世昔格达组湖相沉积地质及河流地貌进行的初步分析,可以判断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1 mm/a左右,明显小于周城—清水断裂北侧川滇菱形块体向南东方向的运动速度(13~14 mm/a)。这表明周城—清水断裂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形成的次生构造———川滇菱形块体的侧向挤出的调节作用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