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引言从宏观上讲,全球大气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运动。大气内部在各个纬带、各种尺度、各种频率的运动形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按照大气动力学能量串级理论和能量频散原理,大尺度运动系统既可向小尺度系统转移能量,也可从小尺度系统获得能量。这样,各种尺度运动系统就会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大气环流形势的持续异常或急剧变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或异常。从预报的角度讲,不同时效的预报要侧重考察相应长度的天气过程和长于预报时效的大型环流系统。天气尺度系统是短期预报的主要对象。而…  相似文献   

2.
徐羹慧 《气象》1985,11(2):6-10
近四年来,寒潮中期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根据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特征,分析了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大量事实; 以大气环流动力学观点,着重研究了寒潮中期物理过程和冬半年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机制, 并提出了时效为15天左右的寒潮中期预报综合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物理-统计法、天气-统计法、数值预报产品和寒潮过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前者为10—1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后者为3—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天气-统计法是6—10天的主要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初肇庆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等,从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冷暖空气活动和中尺度南支波动、单站要素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肇庆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以及2月3日转折天气的预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异常是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把单站要素变化特征与大型环流演变结合,将会提高分析、预报能力;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肇庆低温阴雨结束期的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暴雨的成因相当复杂。一次区域性暴雨从酝酿到发生的整个过程,实质上是大气低层水汽输送,幅合上升导致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过程。低层大气运动与一定的大气环流背景相关联,因此,大气环流的调整转换往往是暴雨发生的先兆。这些先兆可以成为暴雨中期预报的着眼点。本文试用谐谱天气分析的方法,从大气环流的谐波参数谱变化分析大气超长波及长波演变与浙江暴雨过程的关系,并进一步寻求暴雨过程中期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流异常对中短期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特征要素的合成平均图,是准定量分析前期大气环流异常对中短期天气变化造成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合理有效解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利用欧洲中心格点资料制作预报和历史同期合成平均图,结合本地经验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临近天气形势进行中短期预报订正,是2003年广西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成功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5月份雨量的天气气候成因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探讨了影响云南5月雨量的大气环流背景、天气气候成因,指出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ITCZ、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等是大气环流背景;夏季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是天气气候成因。以此为预报思路,得出一个云南5月雨量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制作我县寒露风预报方案过程中,发现本县寒露风与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及前期地面气温等因素有较好的联系。据此,本文对此种联系作一粗浅分析,并以有关因素制作寒露风预报模式,应用于实践预报服务工作。 一、太阳黑子、大气环流与寒露风的统计关系 众所周知,寒露风实质上是秋季“寒露”季节前后从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团。它的出现以及强度、范围等,是与大气环流状态密切联系的。从气候学角度来讲,大气环流状态的变化,是由辐射因子和环流运动的相互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中期天气预报的对象是如连阴雨、寒潮等中期时空尺度的天气过程,这些过程与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或一群天气尺度系统变化密切相关。大气长波的发展与消亡是中期天气演变的最基本过程,而超长波的活动则构成了中期环流形势演变的背景。随着中期数值预报的进展,其输出产品给中期MOS预报提供了预报信息。目前,欧州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1998年6月造成柳州地区月雨量出现历史最大值,致使山洪暴发、洪涝严重的环流形势及其前期环流形势,认为洪涝的形成是大气环流异常发展变化的结果。由此,试选取前期天气气候变化的特征值为预报因子,作出6月洪涝有无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们利用一月特征图形作二月低温阴雨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利用此图形较准确地报出二月七日至十七日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现总结如下。 一、预报思路: 实践证明,单站作中、长期预报,必须遵循气候背景和大气环流的周期变化。而单站要素时间剖面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地大气环流的交替变化。所以,利用剖面图中的某些特征图形,来预测自然天气周期变化,比单从旬、月的资料找相关作预报较为优越。所以,我们根据天气变化的隔季相关,运用30天较好的韵律关系,用一月两完全高压夹一低压的特征图形,作二月的低温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1.
寒潮中期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潮中期预报,是有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近两年来,本课题组主要从事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寒潮中期过程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机制研究;(2)寒潮中期数值预报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数值试验;(3)寒潮(低温)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主要力量集中在机制研究上,其他两个方面分散进行。现将这三个方面工作进行初步总结。 1.中期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天气实践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兴安盟夏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普查21年的资料,进行久旱转雨环流特征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的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协对应着不同的异常天气过程,干旱的大气环流形势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期少变的异常天气环流形势,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一旦崩溃或进行调整就是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根据这一结论,总结出几个影响兴安盟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单站指标;并可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久旱转雨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用天气-统计学方法制作中长期亚洲范围内大气环流型预报的一种客观方案。本方案是以统计学方法划分自然天气季节和对每个自然天气季节内的候平均环流型进行分类为基础的,着重点在于强调以认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为基础来选择预报因子。本文的结果指出,用经验方法制作长期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苹  居为民 《气象》1998,24(6):55-57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主要由天气条件决定,而500hPa大气环流因子是较好地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物理量。利用最优化相关分析方法,分区挑选了与小麦赤霉病显著、稳定相关的500hPa大气环流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环流模型。  相似文献   

15.
春播期间天气的冷暧趋势和主要的连续低温阴雨时段的预报,是我们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为了提高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质量,我们加强了对这类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工作。从大量的单站资料出发,结合大气环流特征,运用前期多因子的特殊值反映,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利用西风带环流的前期周期和付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制作春播期冷暧趋势的长期预报。运用特征日的环流型和多因子特殊值综合分析,制作三月中旬的低温阴雨的中期预报,经过近三年的预报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川渝伏旱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7.
牛若芸 《气象》2009,35(5):112-119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T639、ECMWF、日本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对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850hPa温度升降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其中尤以ECMWF模式预报误差最小.3种模式对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过程也有很好的指示性能,较成功地预报了3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8.
汪铎  黄懿琉  张镡 《气象》1982,8(4):18-19
近年来,天气和大气环流与典型粮产区粮食产最的相关研究,日渐引起重视,进展比较快。Steyaert采用表征大气环流的大范围气压场,直接建立小麦产量预报模式[1],表明用环流因子预报作物产量是一个值得试验的途径。我们以富饶的太湖平原为典型粮  相似文献   

19.
黄燕飞 《广西气象》1999,20(1):20-21
分析1998年6月造成柳州地区月雨量出现历史最大值,致使山洪暴发,洪涝严重的充形势及其前期环流形势,认为洪涝的形成是大气环流异常发展变化的结果。由此,试选取前期天气气候变化的特征值为预报因子,作出6月洪涝有无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