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稍有回缩现象,晴天高温的日子里尤为明显。已更换过几支地面最高温度表,其水银柱都有此现象,回缩值一般在0.1—0.3℃之间,有时可达0.4℃。  相似文献   

2.
唐永杰 《气象》1983,9(5):25-26
一 长期来,各地气象台站,常反映地面最高温度表测得的最高温度值比14时地面温度表所测得的地面温度值低。不少同志认为这是地面最高温度表回缩(意指最高表性能不良)造成的,要求生产厂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调研,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制作温度表的技术条件和某些物理特征变化,造成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示度出现“回缩”现象。按《规范》规定,20时只读1次日最高温度。在实际工作中观测发现这种“回缩”了的温度值,其与实际出现的日最高温度相比偏低。二者的差值常在0.2~0.5℃,这一差值已大于温度观测的精确度(附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检查台站地面仪器使用、维护情况时,常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毛细管内液面以上的剩余容积的顶部有累积0.2℃左右水银中断现象(以下简称“顶部水银”),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观测员的足够注意。最高温度表出现“顶部水银”是由于仪器制造本身没有采取抑制感温液蒸发措施而产生的。实际观测中,百叶箱内的最高温度表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夏季高温在38—40℃时,也未  相似文献   

5.
在地面日常值班中.有的时候会发现同一时刻地面温度表示值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而14时观测到的地面温度表读数高于20时地面最高温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差异有时可高达1~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最高温度表在制造上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有时是属于计量质量的原因,三是因地面最高温度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引起,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却以后者居多.通过查阅我站观测资料发现。地面温度表读数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的现象多出在春夏季晴朗炎热的天气条件下,或强度较大的降水后.因地面三支温度表按规定安装好后,温度…  相似文献   

6.
大气探测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0cm地温表示值的原因地面最高温度表20时的读数应≥地面0cm温度表任一次读数。在实际预审工作中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有低于0cm温度表读数的现象,且在夏季出现的次数较多。地面最高温度表放置不完全符合规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最高温度,在科研及其它领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然而由于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回缩,使得日最高温度失真,且温度日较差愈大,则这种失真愈加严重。为此,本文仅对地面最高温度值回缩误差的订正公式进行证明和推导,以便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留心的观测员都能注意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常有低于地面温度表的读数,尤其是在13—15时之间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也常有收缩现象。我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观测发现,产生以上差值除了地面最高温度表本身质量的影响之外,  相似文献   

9.
雷霁天晴,地温每每出现异常现象,譬如我站1989年2月27日14时,0cm地温示度为3.4℃,地面最高为6.2℃,而5cm曲管地温示度为8.0℃,当时地面,地面最高和5cm地温读数经多次复读均确定无误,且温度表正常无故障。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1.
李传兵 《气象》1998,24(8):56-56
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偏低的原因在本站的观测记录中(其它站也有类似现象)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常常低于地面温度表14时的读数。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往往认为是温度表安装不当造成的。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我认为:两支温度表水银球部构造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3.
在地面观测中,有时会遇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0℃以上的现象。本站曾出现过这种情况:14时观测时总云量为10,14时观测后天气立刻晴好,天空中的云量、云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天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2.3℃。这是由于0cm温度表接触地面,随天气的变化升温、降温敏感;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因其构造的原因,无论天气怎样变化,将会使一天中最高的温度保留下来。由于14时观测时地面0cm温度表示值不一定是最高的,所以二者会出现较大的差值。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与14时0c…  相似文献   

14.
气象记录预审旨在发现并纠正错误记录。预审中对不符合变化规律的记录尤要注意。下面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为例,谈点体会。在预审地面最高温度记录时,经常是把最高温度表的测值同当日1 4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高出1~5℃。然而也常出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低于1 4时地面温度;二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比1 4时地面温度高出很多,有时超过1 0℃。出现这两种情况时,首先要分析检查温度表是否有故障,一般要查看前后几日的记录,如果前后几日的记录正常,则表明温度表没有故障;第二,要根据当日的云、天气现象和日照记录进…  相似文献   

15.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地面(0cm,下同)最高温度常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当天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产生这种偏差,除仪器等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温地段的土壤状况及温度表的安置情况不一致。地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14时地面温度,是由于地温段表土板结未及时疏松,或最高温度表安置不当,与土壤接触面明显减小而引起的。我们知道,地面三支温度表安置合格,是指表身的二分之一埋入土中,与土壤密贴,能较真实地感应该处地表温度变化。当将地面最高(低)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如果没有细心地将土壤回填到表身四周,从而使地面最高温度表…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 1 4时地面温度 ,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 1 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 ,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 ,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 ,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笔者认为是地面温度观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按要求 ,地温观测的场地应当平整、疏松 ,温度表一半密贴地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在实际安装操作中是用人眼估计的 ,加上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调整移动 ,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安装要求 ,易造成温度表的受热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示…  相似文献   

19.
地面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安装调整,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地面最高温度产生误差。其误差大致可分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两类,而仪器误差又系仪器制造、测温质、仪器结构特性等所造成。下面就地面最高温度表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几种误差作一些说明。一、最高温度表使用中的误差来源:长期以来,不少台站反映地面最高温度表最高性不良,主要表现在20时观测的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当日14时地面零厘米温度表  相似文献   

20.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