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本文对电波勘探多重合成全息探测数字成象方法做了三点修改。水槽模型实验资料和野外实测资料的电算结果证实,经过这些修改,成象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讨论了用修改后的方法处理野外实测资料时必将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某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讨论了在弱不均匀介质中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失真的根源,推导出二维多源全息图象重建的快速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和计算机产生的非Born近似的正演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异常体的尺寸、异常程度的大小和数据采集方式对重建图象的影响.并且把它与衍射CT重建图象作了数值上的比较,所得到的许多结果(见正文结论部分)对于衍射地震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瑞利波勘探中“之”形频散曲线的形成机理及反演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对瑞利波勘探中“之”字形频散曲线形成的物理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诸波模的传播特性及相互关系.指出在地表下存在具有水平界面的软弱夹层和地层裂缝时,瑞利波频散曲线中的“之”字形结构是低速夹层或地层裂缝中出现多模现象的结果.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对瑞利波频散曲线反演介质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最小二乘法不适合瑞利波“之”字形反演问题研究,而用遗传算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吴如山  徐韶辉 《地震学报》1979,1(2):197-213
在简述了全息成象的一般原理, 并讨论了全息成象应用于钻孔电波勘探的物理基础之后, 着重介绍了多重全息图的概念及其合成成象技术.指明了对钻孔电波勘探的多次定点观测曲线和多次同步观测曲线, 可利用多重全息图及合成成象技术进行联合处理, 以提高分辨力和成象质量.并证明这相当于接收天线阵和发射天线阵依次聚焦在每一成象点上的双聚焦扫描成象的过程.文中对双孔透射法和单孔反射法都进行了讨论, 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然后讨论了资料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如发射点象的干扰及其消除、透射全息的屏蔽区问题、水平同步成象时的双象问题等, 并同时介绍了用衍射点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最后给出了对水槽模型试验资料的处理结果和野外资料的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数值上研究了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给出了合成微地震图和导波(弯曲波)的频散曲线,发现在“硬”地层和“软”地层的井中,导波都是高度频散的,其最大相速度等于地层的横波速度,其截止频率低于对称模式的伪瑞利波的截止频率;在低频(2-3kHz)和长源距(3-4m)的条件下,由非对称的声源(如声偶极子)所产生的微地震图中,初至信号是以横波速度传播的,而以纵波速度传播的信号被抑制。本文的结果对研制横波速度测井仪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层析成象”问题研究中有关的基本理论而不是其细节。从物理光学中有关的成像方法出发,涉及到各种有关的成像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特别是在地震剖面成象中,希望能扩大它的能力及其专业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汪一鹏 《地震地质》2004,26(4):559-565
“十五”期间即将实施20个省会级城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文中对该工程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基本内容和领会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工作大纲”的5大属性(科学性、普适性、包容性、可操作性、约束性)作了说明,对探测工程的主要对象活断层和地震活断层进行了界定,对工作区和目标区的内涵及工作途径的差别做了解释。分析了工程所面对的3个层次的科学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5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探测过程中安排中期验收的必要性,指出本工程是以往各震害防御工作的延续、发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用于地球物理测井的激光钻孔流速仪(简称JZL系统),分析了目前在实验流体力学领域内广泛使用的激光流速仪,由于实验模型的影响而产生的非仪器系统的象散差。提出JZL系统的无象散最佳设计。阐述了激光流速仪在后散射工作方式中,因为存在流体固体边界的“前散射效应”,从而掩盖了对后散射方式所需最小激光功率的要求。指出在有“前散射效应”的后散射工作方式中,增强“前散射效应”的准直方法,以达到在功率不足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的目的。本文还介绍了用转动测量体积,在层流条件下可测得二维流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面波频散的数字计算——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08-乙型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了地震面波频散处理方法的试验。包括:(1)参数固定的和可变的数值滤波;(2)测定群速度的“移动窗”和“多重滤波”技术;(3)测定相速度的互相关法。应用了快速傅氏变换计算两个台记录的地震面波的互相关函数。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分析地震面波频散,除了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处理之外,还可扩大测量周期的范围至20-70秒,从此可作出对地壳参数性质的更可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声波方程逆散射反演的近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在文献[1]里研究了介质参考波速沿某个方向线性变化时的三维声散射理论,导出了声波方程逆散射反演问题解的解析表达式.考虑到应用时的实际条件,本文根据上述反演方法导出2.5维模型的声波方程逆散射反演的波速扰动计算公式,给出该方法在“高频”近似条件下的波速扰动反演计算公式,从而使我们提出的“参考波速线性变化时的声波方程逆散射反演”理论更接近实际应用条件.本文给出的这些反演公式仍然具有原方法的优点,即不但可以使Born近似的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得以满足,而且可以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来快速实现介质波速扰动的反演成象.  相似文献   

11.
电阻率层析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水文、考古和地质等浅地表勘探领域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增强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应对复杂的地质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雅可比矩阵的不同电极阵列直流电阻率数据的加权联合反演算法,并以温纳和偶极-偶极电极阵列数据为例,在理论模型和古墓探测的野外实例中测试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加权联合反演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都优于单一电极阵列的反演结果,并在实例中缓解“U形”电极阵列的固有缺陷、减少反演模糊性、更好地约束墓室宽度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二维阵列线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磁共振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目前只能对水平层状的含水层进行一维测深,对于尺寸小于线圈直径的二维或三维含水构造成像时,其灵敏度和横向分辨率很低.本文从研究二维阵列线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式的可行性出发,推导了地面发射线圈产生的椭圆极化激发...  相似文献   

13.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Using physical simulation, numerical modeling and the in situ dat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ow resistivity model obtained by transverse profiling method (T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vertical to the profile and those by longitudinal profiling method (L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parallel to the profile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er has much marked amplitudes of anomaly. Therefore, TPM can be used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more effectively and locate it more precisely,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approach for detecting a sliding fault.  相似文献   

14.
断层等不连续性结构的检测在地震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包括: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定义、高维小波变换系数的切片以及快速实现方法等,利用典型的合成信号说明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具有更好的方向选择性(相比于常用的高维张量积小波变换),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引入地震资料不连续性检测,并提出了利用小尺度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系数检测地震资料不连续性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方法的实现流程.合成信号以及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效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称四极横向剖面法探测走滑断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走滑断层难以探测的实际出发,讨论了其物性特征;通过对低阻板模型的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以及对实地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对称四极纵、横向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特征和差异. 结果表明,横向剖面法相对纵向剖面法异常幅度明显增加,可对地震活动断层进行更为有效的探测和定位. 这一研究为走滑断层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利用对称四极横向剖面法可以解决走滑断层难以探测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震台阵响应图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台阵的响应特性是衡量台阵对地震监测能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台阵响应特性,可分析台阵子台布局的合理性和波数分辨率。本文采用简单延时相加方法,并用不同频率下的波数k为上海地震台阵计算并绘制二维与三维的波数响应图。结果表明,该台阵响应图具有显著的主瓣峰,而且边瓣少且峰值低,具有较高的波数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The medium-aperture array at Gauribidanur is in continous operation since 1966. With the recent addition of a 12-bit 16-K computer its potential for the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explosions h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The salient aspects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e present and projected procedures for gene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etection data and the long-term storage of data relevant to discrimination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 attempt is also made to assess its detection efficiency in the light of the major features of site noise.  相似文献   

18.
城市活断层的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在简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城市活断层的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震源激发、数字地震仪性能、接收方式与接收条件、观测系统以及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等。研究表明,对于城市活断层的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环节应采用具有线性或非线性变频扫描功能的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接收道、短排列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在数据处理与解释环节,要重视折射静校正技术、噪声压制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技术、子波压缩技术、子波零相位化技术和叠前偏移技术等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城市活断层的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19.
张刚  吕庆田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0):3950-3963
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硫化矿等资源勘探方面应用较广.随着勘探设备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所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观测数据量大、布极方式多样等特点.针对实测数据的特点,我们研究完成了基于并行技术的激发极化法对数反演算法,该算法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压缩存储技术和并行技术的集成实现了可以处理大数据特征的反演算法;(2)利用对数反演来约束每次计算得到新模型的电导率恒为正,充电率在0到1之间变化,从而保证反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设计了两组对比模型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区块数据采用不同加权的方式来减弱噪声对反演结果影响的效果;其次,采用并行技术提高了反演的计算速度,并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电极装置对反演分辨率的影响.最后,在甘肃某金属矿开发前景区利用激发极化法开展了中梯装置的采集工作,利用加权后的观测数据反演推断出了测区金属矿开发靶区的大致位置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