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广东省的能见度观测展开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旨在为器测替代目测的能见度监测网提供建议。研究表明: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平均值资料,计算得到了品质因数 (figure of merit,FOM指数) 和空间影响范围因数 (sphere of influence,SOI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的能见度站点进行排名和分类。再根据确定的标准遴选所需站点,筛选时,如果排名低的站点影响的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被排名高的站点影响范围所覆盖,则剔除此排名低的站点。筛选得到广东省能见度仪观测站网需要的最少站点数为43个。考虑到地形以及增加背景站等因素,最后综合考虑广东省能见度仪观测站网所需要的站点数为51个,该结果可为器测能见度观测站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值统计方法,对南宁市气象观测站、田东县气象观测站、邕宁县气象观测站、五合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年1到12月同期资料及南宁市气象观测站1991至2010年20年月平均值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为南宁市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序列延续和台站迁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地面自动观测已实现全省乡镇覆盖。当前基于行政区划的自动气象站布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自动气象站的布设进行科学评估。基于02°×02°的经纬度网格(空间分辨率),对陕西省自动气象站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站点覆盖率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点分布不均,观测空白区较多,气温、气压、湿度、风的观测站点空白区占比分别为21%、43%、43%、33%。杨凌、西安、渭南和铜川4类气象要素观测站点的覆盖率在各地市(区)中均较高,气温覆盖率为94%~100%,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80%~100%;商洛、汉中、宝鸡、安康和咸阳的覆盖率居中,气温覆盖率为83%~88%,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55%~85%;延安和榆林较低,气温覆盖率为67%~71%,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45%~56%。  相似文献   

4.
柳红 《山东气象》2016,36(4):63-66
为保证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实时提供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文章介绍了主采集器为HY361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主要组成,描述了HY361型主采集器、6要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部分技术要点,全面介绍了区域站各组成部分的日常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区域站“全部或部分数据缺测”故障原因、分析思路、维修测量方法、判断依据等作了比较详细、准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3个方面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评估的流程,并对北京地区187个自动气象站1998—2009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期重点兼顾城区和山区的布设策略,为北京区域气候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北京地区正常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发生中度和重度缺测的站点相对较少,离散和轻度连续的缺测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错误发生率最高为3.8%,大多数年份错误发生率均在1%以下,可见自动气象站错误数据相对较少;尽管可疑数据涉及的站点相对较多,但经空间一致性检查后,有超过50%可归并为正确数据。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政  金培 《浙江气象》2003,24(3):19-21,28
建立中小尺度天气自动监测站网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需要,针对目前多数自动气象站布设现状的缺陷,经过调研提出了准网格化布设加经验内插的建设方案,并对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优劣做了论证,是供自动气象站网布设选择的一种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江西省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NCEP GDAS资料,分析2019年6月6—10日江西出现的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探究大气河水汽输送对区域性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以及雨带移动的影响,并分析暴雨区4个边界的水汽收支,同时利用HYSPLIT模式对连续暴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水汽输送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气候中心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流程,所采用的方法、技术等.广东省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从观测站到资料中心经历了4级质量控制:站点观测仪器数据采集时的质量控制、实时质量控制、非实时质量控制和人工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方法分为单站质量控制和空间质量控制2类.单站质量控制方法分为:格式检查、气候学界限值与...  相似文献   

9.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金田 《广东气象》2009,31(2):F0002-F0002
气象观测业务主要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气象探空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探测业务,可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实时准备、气候调研、与局地天气有关的业务(如当地机场飞机起降、工程建设等)、水文和农业气象学以及气候学的研究。目前我国最新的探空设备为新一代L波段探空系统,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已普遍采用Ⅰ、Ⅱ型遥测自动气象站进行日常探测工作。到2005年底,全国气象部门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4个,其中自动气象站2002个。这些国家级观测站在承担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设计黄渤海海洋气象边界层观测站网并研究观测网布局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式误差、海洋气象要素特征区域资料统计分析和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方法,根据边界层雾、层云降水、小风与中等风速天气条件设计布局方案,并分析站点观测要素对数值预报模式的要素预报的影响。模拟试验数据使用了每6 h NCEP再分析资料FNL(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NCEP每天平均的高分辨率海温资料RTG_SST(Real-Time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和石油平台、浮标站等每小时实况观测资料,评估了黄渤海海洋气象站网布局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评估结果表明,湿度和风的要素预报受实况风向风速条件影响,偏东和偏北风个例湿度要素预报较好。然而,在偏南中等风速个例中,风场预报要素更接近实况。温度场的分析综合结果显示,在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中,特征区域布站能明显提高温度要素的预报准确率。最后,综合分析多项模拟试验的结果,给出了改进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海洋布站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章丘市2009年8处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按照所处地形进行分类,与同期章丘国家基本气象站(以下简称章丘本站)的气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章丘本站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不同地形环境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当区域站资料有缺测时,对外服务是否可用相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料代替,同时也为乡镇电视天气预报和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IIS6.0,构建配置ASP、PHP应用环境,利用ASP与PHP动态网页技术共同设计与实现茂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保障系统的Web服务器平台.该系统功能包括获取茂名全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正点到报的提示信息、历史年月报表资料下载、综合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查阅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巡检信息管理等.该系统以Web页面为交互界面,采用...  相似文献   

13.
将龙井市2009年-2012年13处区域加密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的气温与同期龙井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站(以下简称自动站)的气温资料、8处区域站风速资料与同期自动站风速资料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龙井本站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不同地理环境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差异性,当区域站资料有缺测时,对外服务是否可用相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料代替,同时也为乡镇电视天气预报和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5年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观测站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与各季节0~20、0~50、0~10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探究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典型草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并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各站点不同季节土壤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内蒙...  相似文献   

15.
汝南县气象局自动气象站已经正常运行近5 a,其数据准确可靠,符合要求.本文对汝南夏屯四要素区域自动站与汝南气象局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项目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分钟气温数据.通过分析其准确性以及随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变化特征,得出夏屯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符合气象观测规范要求,但因安装的地理位置和安装方法有差异,其数据特征与汝南县气象局自动站的数据特征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黔南州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县级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资料,对比分析黔南州2011、2013年夏季干旱的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是于7月上旬—9月底的夏秋连旱,干旱程度为特旱,州的北部、中部和东部干旱严重,州的西部干旱稍轻。2013年是6月中旬开始,8月逐渐解除干旱的夏季干旱,州的北部和中部的局部地区干旱严重,中南部多数地区以轻、中旱为主。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干旱,比用县级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更能够清晰判断干旱的分布区域和干旱强度的层次,使干旱监测、分析更好反应出实际情况,由于观测的气象要素少,观测时间短,在干旱分析中也有不足之处,该文是区域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雷电探测系统设站方案及探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云  李蕾 《山东气象》1998,18(1):56-59
详细介绍了雷电探测系统的基本配置,主要功能及探测精度。结合我省地形与人工防雹高炮布局,论证了雷电探测站点的布设,分析了不同布设方案的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建区域自动气象观测资料,选取5个分别位于库布齐沙漠腹地、沙漠边缘、沙漠周边黄河河谷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分析了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逐月气温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受下垫面物理性质差异影响,沙漠腹地站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均大于黄河河谷站;(2)沙漠腹地站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基本高于黄河河谷站;(3)沙漠腹地站与沙漠边缘站的气温对比规律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聂云  周继先  杨帆  杨群  杜小玲 《湖北气象》2021,40(2):125-13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与NECP/NCAR 1°×1°逐6 h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4日梵净山东南侧暖区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与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高空槽区、低层暖切变南侧、低空急流左前端及高空200 hP...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确定气象站点地形起伏特征,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SpaceborneThermalEmissionandReflectionRadiometerGlobalDigitalElevationModel,ASTER GDEM)30 m数据,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模型的最佳分析窗口。提取地面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形起伏特征,探究气象站点布设的区域代表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窗口为39×39个像元矩形邻域,对应面积1.369 km2。建立的地形起伏度模型与山脉走向一致,能够捕捉到地表各种尺度的地形起伏状况,符合四川省地貌特征。(2)国家站和区域站所处地势以台地、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的国家站占比明显高于区域站,即国家站更具有区域代表性。(3)四川省气象观测站点布设的适宜地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川西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及攀西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占全省面积的69.74%。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的分析窗口面积可以兼顾各种地貌类型,提取的地形起伏度能较好地反映气象站点所处地形特征,可为气象站点布局和站网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