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灰色砂体内草莓状黄铁矿的赋存、硫同位素、粒径等特征,首次利用其粒径特征反演目标层位沉积-成岩期水体的古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探讨其对铀成矿的意义。结果表明,钱家店铀矿田灰色砂体中草莓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全岩δ34S值为-37.5‰~-23.4‰,为低温微生物还原作用成因。姚家组、青山口组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28.0μm、0.8~52.0μm,平均粒径分别为8.0μm、9.3μm,最大粒径分别为28.0μm、52.0μm,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分别占21.8%、28.3%,表现出姚家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整体较青山口组小,青山口组具较广的分布范围,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粒径统计学分布规律。综合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对标准偏差和偏态系数二元图解表明,含矿目标层沉积时古水体为次氧化环境,这是目前含矿层不发育翼部矿体和具有“两红夹一灰”纵向氧化还原分带的主... 相似文献
2.
钱家店铀矿床含矿地层——姚家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家店铀矿床是发现于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床.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砂岩-泥岩厚度比值、沉积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研究了矿区含矿地层姚家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该区姚家组的砂岩-泥岩厚度比值平均为5.0,板状交错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显示其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姚家组地层岩性总体上以中细粒砂岩及泥岩为主,砾岩很少,其沉积物碎屑颗粒的分选及磨圆度中等,表明其物源较远,沉积物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才沉积下来.因此,本区姚家组沉积环境应为统一的松辽盆地环境下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性质.该矿床铀矿化主要受辫状河流相的心滩及边滩亚相砂体控制,其矿化规律与砂体规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层位的岩相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主岩为姚家组中的厚层砂岩。该砂岩上、下隔水层发育,局部夹较多不连续的泥岩透镜体,为辫状河流相沉积成因。平面上辫状河道周围为泛滥平原,以泥质沉积为主,在河道中间局部夹有河道间的沉积,其泥岩夹层多、厚度大,非均质性较强。通过与氧化带、铀矿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姚家组的岩相特征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对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分布、形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体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砂体均质性较强的部位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而非均质性较强的部位则有利于铀成矿。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松辽盆地西南部DL铀矿床青山口组红杂色层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及其铀成矿效应,系统开展了不同颜色岩石的岩石、矿物、元素及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具有相似的碎屑物组成、黏土矿物组合以及主微量元素含量或比值,反映了统一的物源和构造-沉积环境;地层正常的最大埋藏演化达到了中成岩A阶段的早期.砂岩经历了酸碱交替成岩成矿作用演化,沉积-埋藏成岩期普遍发育方解石化、白云石化、菱铁矿化、伊蒙混层化、黄(白)铁矿化、高岭石化及局部(褐)赤铁矿化和铀矿化;古近纪期间深部基性岩浆侵入衍生的碱性热流体使得砂岩发生了(高锰)铁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砷铅矿化以及早期铀矿的叠加改造;表生成岩阶段发育了强烈的(褐)赤铁矿化及其伴生的铀矿体.其中,红色砂岩既有原生同沉积型,也存在后生氧化成因;灰色砂岩为原生弱还原性砂岩叠加了深部流体次生还原后的氧化残留体.所有泥岩表现为碱性成岩作用,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主要发育(褐)赤铁矿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伊蒙混层化,且灰色泥岩局部发育黄铁矿化和铀矿化.同一钻孔相邻砂、泥岩在黏土矿物、Ca、Mg、Fe、Mo、U等活动性元素及碳同位素组成方面存在相似的变化规律,指示了原生不同地球化学性质岩石之间在沉积-埋藏成岩阶段短距离发生了一定的物质迁移和流体交换.目的层总体具有青山口-嫩江期同沉积-成岩预富集和潜水氧化初始成矿以及嫩江末以来多元流体耦合叠加层间氧化主成矿的两阶段板状铀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5.
6.
7.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底板展布及沉积构造演化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重点研究区内铀矿化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成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红庆梁地区铀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泥–砂–泥结构发育,砂体厚度大且呈泛连通状态,目的层沉积期后曾隆升剥蚀出露地表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铀成矿条件优越,同时砂体非均质性控矿强烈,古层间氧化成矿特征明显,氧化还原障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红庆梁地区铀矿(化)的空间位置。建议下一步工作向红庆梁地区南东和南西两侧有针对性外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