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堵塞岷江,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镇,淤埋了沟口G213国道,毁坏了在建的映汶高速公路引桥路基及桥墩。据调查,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沟域内即分布有大量的地震崩滑物源,沟道堵塞极其严重,在持续强降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为预防再次暴发泥石流灾害,对红椿沟开展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沟域尚有剩余物源量310.14104m3,其中动储量达98.4104m3,在强降雨条件下再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本文在对红椿沟8 14特大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分析了现状条件下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泥石流沟工程治理设计思路及工程布置的作用,提出了全流域综合治理设计理念,即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下游固床+排导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治理,通过稳源固坡、分级拦挡、分散淤积、调蓄消能、减势排导等系统的工程措施,达到控制灾害性泥石流发生的目的,确保映秀镇映秀新区、G213国道、映汶高速公路的安全。在工程竣工后的2011年7、8月两次强降雨时,红椿沟未有固体物质出沟进入岷江,治理工程效果得到了初步检验,体现了针对巨灾型泥石流沟采用全流域综合工程治理设计理念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受“5.12”地震影响.汶川境内中高山峡谷地区众多流域内诱发了岩体崩塌及浅表土层滑坡.松散固体物源大量增加,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地震灾区泥石流沟暴发频率已较震前有显著提高。通过对新桥沟泥石流的流域、水源和物源特征的分析,认为该泥石流沟地形起伏大、水源充沛、物源发育等条件,暴发泥石流的的可能性较大。通过现场的物源分布情况,为在投资预算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拦砂经济效益比,分别在流域内中下游、中游、中上游及上游设置4拦挡坝,以及修建排导槽工程,为有效预防泥石流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哈尔木沟位于杂谷脑河中游,属于“5?12”汶川震区重灾区,历史上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曾于1989年8月暴发泥石流堵断杂谷脑河。受“5?12”地震影响,泥石流灾害相对震前具有规模增大、频率增高、活跃期增长等特点。分析哈尔木沟自然环境背景,发现哈尔木沟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受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影响,沟域内发育大量崩滑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诱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较低,近5年每年均暴发泥石流。针对哈尔木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拦排结合的治理思路,修建拦挡坝调节泥石流峰值流量,排导槽将泥石流顺利排泄至主河。历经近5个水文年,表明防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沟中游4座浅拦坝+2~#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 m束流堤,总长156.4 m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 m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1)
武都北山流域构造运动活跃,固体物源丰富,地形起伏,沟道比降大,极端降雨气候频现,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充足条件。2007年,通过采取拦排结合的方案对武都北山泥石流进行治理,治理效果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拦挡坝自上游向下游不断淤满,泥石流不断向沟口推进;建筑物遍布泥石流沟口,房屋基础挤压、占用排导渠和排洪管网,致使其过流能力严重不足。泥石流活动趋势逐年增强,易损性增大,险情扩大,需再次治理北山流域泥石流。考虑到治理工程的重点在于排水和避让房屋建筑,提出水砂分离的截排水方法治理北山泥石流,从北山流域的内部着手,解决泥石流灾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5)
针对大夏河高阶地前缘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危害范围广,威胁对象多的特点,本文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危害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崔家沟作为典型泥石流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泥石流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在沟内修建拦挡坝稳坡、沟口修建排导堤或排导沟,同时配套相应的植树造林等水保措施,对崔家沟泥石流沟进行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7.
孔泥巴沟天然状况下是一条沟谷型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过近百年采最大规模的一次泥石流,近两年来近沟口受采矿(大理石)影响,局部山体崩滑较为严重并形成规模近万m3的堰塞湖,加剧了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的风险和规模,也使得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更具不确定性和独特性针对该沟泥石流的这种特性,本文在全面阐述该沟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征并深刻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未来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有别于传统评价方式的全新方式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合理评价该沟泥石流对近沟口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白鹤滩库区黑水河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水河为金沙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地处川西南山地,该沟曾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直接威胁沟口公路、村庄、桥梁等的安全.通过对黑水河流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表明黑水河具备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确定黑水河泥石流性质为粘性泥石流,重度为2.0~2.2 t/m3,并总结出黑水河泥石流具有活动频率低、规模大、危害严重的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稳、拦、排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造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预警预报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甘柯 《城市地质》2019,14(2):48-53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大。针对门头沟区斋堂镇向阳口村东河沟泥石流发育特征,通过钻探、槽探、试验、物探等勘查手段,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及危害,对重要泥石流特征值包括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等,进行定量计算。并根据勘查成果和泥石流沟发育特征,设计以稳拦、排导、清淤为综合工程治理思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拦挡坝、浆砌石谷坊、排导槽、挡墙、沟道清理工程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肖家沟9#矿渣堆位于泸州叙永县落卜片区硫铁矿矿区,为一条由矿渣形成的潜在泥石流,威胁沟口厂矿企业和沿沟耕地。实地调查和勘查发现,肖家沟泥石流发育主要受沟道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该泥石流基本特征值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堆积体采用稳拦工程,进而实施堆积体土地复垦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曾庆铭  薛强  徐继伟 《西北地质》2014,47(3):192-199
黄央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地震使沟内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地震后黄央沟泥石流十分活跃,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和2013年7月9日均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黄央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了黄央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已有防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黄央沟泥石流的特点,建议在沟道下游和堆积区修建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排入龙溪河;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来稳定沟道内的崩滑堆积体和不稳定斜坡,减少泥石流物源;沟口公路采用高架桥跨越方式通过泥石流堆积扇。该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通常采用“稳、拦、排”的基本模式,但对于不具备排导条件的泥石流治理方法,仍在探索之中。本文以阿勒泰布尔津县科克逊泥石流为例,对排导受限条件下的泥石流防治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上游拦挡物源、中游稳固沟道和消能、下游综合排导”泥石流治理新模式。该模式在稳定和拦截泥石流物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下游地形地质条件,在下游沟口地形开阔处修建拦水堤坝,坝前设置渗水区,拦截和储存水体,借助该区地层良好的渗透性,使临时储存的水体快速下渗转化为地下水进行排泄,从而有效达到治理泥石流灾害的目的。本文以新疆布尔津科克逊泥石流为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下游堆积区地质结构等,优化了工程布局和结构设计,通过现场工程应用验证了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气候特征、社会经济情况等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调整措施,提高泥石流防治的长期有效性,成果可为排导困难区域的泥石流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资料、遥感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评价了烧房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了泥石流形成过程,评述了防治工程效果。认为烧房沟高位泥石流属典型"阶梯沟道型"成灾模式,其运动具有间歇性、破坏力强、沟口速度快等特点,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易暴发大规模泥石流。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对舟曲"8.8"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项目,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安全性和服务年限4个方面对拦挡坝的类型,以及从工程投资、占地和安全性3个方面对排导渠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选取钢筋混凝土拦挡坝和在原有排导渠的基础上截弯取直修建复式排导渠作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最优的治理措施,该措施的应用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震后G544线川九路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灾害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坡面泥石流数量和规模增加,沟谷型泥石流松散物源增加。为查明震后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拟建的G544线川九路(县城—沟口段)的危害,通过现场调查流域内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地形、松散固体物质、水动力等条件,结合现场试验,查明了流域两岸泥石流沟发育分布特征,对典型泥石流沟的流速、一次冲出量等重要参数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根据泥石流的治理原则结合当地多年来治理泥石流的丰富经验,对沿线泥石流的治理提出了跨越工程、排导工程、管理和养护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观测表明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2)
通过对唐山市迁西县干柴峪村三漫子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拦挡为主,并结合排导沟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都江堰龙池8·13麻柳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柳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右岸,"5.12"地震后麻柳沟流域内产生了大量的崩滑体,物源丰富。2010年8月13日,在强降雨作用下该沟暴发中等规模的泥石流,沟口堆积体积达8×104 m3,损毁了沟口处3户居民的房屋,并於埋了龙池景区公路。本文通过麻柳沟的实地调查取样和洪痕断面测定,分析了麻柳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点,并通过计算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等静动力学特征参数,对该泥石流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药沟泥石流位于茂县县城东侧,"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得该泥石流危险程度进一步增加。在震后调查基础上,论述了药沟泥石流的概况、动力特征及"5.12"地震的影响,通过对药沟泥石流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拦、排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建议,并建议通过与建筑规划、交通规划和旅游规划等重建的结合,实现泥石流防治同震后规划重建的全面结合。  相似文献   

19.
蔡磊  邓英尔  肖冰峰  童憬 《地下水》2011,(1):138-141
对四川省平武县旋地泥石流沟流域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5·12地震后建地泥石流沟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物源和水源条件).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确定旋地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重度为1.724t/m3.对泥石流沟动储量和易发条件进行评价,得出在暴雨、震动等不利工况下易暴发泥石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建拦挡坝和排导槽等措施,以保护沟...  相似文献   

20.
甘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乡,5.12地震使沟内增加了大量松散物源。2008年9月甘沟发生泥石流,沟口的个别居民点被摧毁;因沟内物源未被全部带走,沟口的公路及居民点仍受泥石流的威胁。本文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察,对甘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属于中型、低频、中等易发、沟谷型泥石流,对沟口公路影响大,对紫坪铺库区仅为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