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1985年8月19—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3届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大会及其执行局会议概况,内容包括:本次大会的一般概况;学术讨论会主题及评述;IASPEI 秘书长关于1983—1984年的工作报告要点;大会作出的七项决议全文,IASPEI 今后几年的会议预告,并附带介绍了1985年8月2—3日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IUGG)执行局会议的简况及共与 IASPEI 有关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据合众国际社蒙特利尔1979年6月6日电: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专家于星期三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地震工程会议。这次会议提醒了蒙特利尔人注意,在2000年之前这里可能有发生一次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这次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三届地震工程会议  相似文献   

3.
4.
20 0 4年 1月 1 7日 ,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由主编马瑾院士主持召开了《地震地质》第 6届编委会第 2次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在新形势下《地震地质》如何走精品之路的问题。在京的编委丁国瑜、马宗晋、邓起东、朱日祥、李、汪集、周锡元、钟大赉、滕吉文等院士 ,丁仲礼、马胜利、王椿镛、车用太、曲国胜、刘启元、任金卫、陈晓非、汪一鹏、张国民、张培震、张家声、洪汉净、徐杰、程绍平、钱祥麟等教授和研究员出席 ,特约英文审校林传勇研究员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与会编委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震地质》期刊的科学水平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编委们一致认为在目前期刊多、办刊难度大的情况下 ,应进一步强调《地震地质》期刊的特色 ,不断提高期刊质量。一方面要广开稿源 ,争取具有创新性、时效性强的优秀稿件 ,吸引反映国家和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水平论文 ,面向全国 ,既要反映本所的创新成果 ,也要迅速反映全国地震和地质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既可采取专题组稿 ,也要积极吸收自由投稿 ;另一方面 ,要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通过编辑部、专家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 ,做好审稿工作 ,严把论文质量关 ,选择最优秀的论文、最新的  相似文献   

5.
据法新社雅典1977年3月16日电,联合国地图部主任克里斯托弗(Chris Christopher)今天宣称,第三届国际标准地理名称会议定于8月17日到9月7日在雅典举行。这次会将试图统一俄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中文、希腊文和  相似文献   

6.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届会议暨地震学、地球灾害评估和地球内部结构相关论题讨论会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伊郎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大会的概况及近年来来亚太地区各国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震源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以及地震灾害评估和诱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于1988年11月1日至5日在天津举行。第一、第二两届会议分别于1982和1986年举行。本届会议共宣读论文122篇,其中中方38篇,外方84篇。外方与会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挪威等13个国家,本届会议的规模较前两届稍大。  相似文献   

8.
9.
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东南亚地区于1982、1984和1986年分别在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和香港地区举办过三次城市地质讨论会。 1986年12月15—20日在香港召开的第三次会议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出席,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代表17人  相似文献   

10.
亚洲防灾中心(ADRC)自1998年7月成立以来,作为推动亚洲地区各国间防灾合作的中心机构,开展了各国有关机构防灾专家间的交流,防灾信息的收集与提供,有关各国间防灾合作的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87年11月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在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交流这些新经验、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地震工程学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决定于1990年10月在大连召开第三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并委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1985年9月23—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固体潮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参加会议的包括东道国西班牙,以及联邦德国、比利时、英国、中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共140余人,其中中国代表13人,有11人在会上分别作了报告。本文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一般概况;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情况;学术讨论会内容简述以及本届讨论会的决议全文。前届会议主席、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常务委员会主席郭宗汾教授的开幕词及 IUGG 秘书长、ICET 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教授的 ICET 工作报告在本期另文作了摘译。  相似文献   

14.
第二篇文章的作者出席了1984年6月24~30日在挪威吕恩举行的第14届国际数学地球物理大会,对这次大会的概况、大会宣读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沿革作了概述。大会宣读的88篇论文涉及了当前地球物理界关心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地球磁学、地幔对流、重力学和低频地震学、岩石层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地球物理过程、流变性和地震活动性、地震波、地震震源、地球层面摄影术等九个问题。这次大会还安排时间专门讨论了着眼于未来二十年的新的全球地震台网的科学计划。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章程》的规定和民政部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的要求,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将于2012年6月底在新疆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会议具体时间、内容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16.
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有100多个国家的5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代表共127人,占第9位,由国家地震局组团以及通过其他途径与会的国家地震局系统的科技人员共11人。本届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会间组织了192个专题的分组报告和讨论,每日平均约有25—30个会场同时开会,并有图文展示(Poster)。会上放映了50余部内容丰富生动的科技影片,组织了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引人入胜的地质展览厅。会议前后还组织了有70多条路线的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正在制订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计划。预计至少有125个国家的6000多名科学家将参加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大会。这将是50多年来首次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学术计划将包括基础和应用地学方面的2个学术讨论会、很多专题讨论会和专题小组讨论会以及论文张贴。该计划将始终突出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即反映对广泛解决许多地学问题办法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正在筹备50多个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短期讲座及实习班。会议前后,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澳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于2 0 0 1年 5月 8~ 1 3日在澳门举行。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大学共同主办 ,澳门大学承办。来自内地和澳门的约 50位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澳门基金会、澳门临时市政局、澳门大学资助的内地和澳门两地合作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汇报 ,以利提高研究质量、促进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2 )与上述资助项目无关、两地科学家共同感兴趣的内地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实例汇报 ,目的在于促进相互了解、扩大两地合作领域。会议的学术交…  相似文献   

19.
1.会议一般情况国际地学情报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Information)是国际地学情报界最重要的专业会议。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前三次分别于1978年、1982年、1986年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召开)。本次会议,即第四届国际地学情报会议于1990年6月24—29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政府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发起单位为国际地质科学协会(IUGS)、加拿大地学情报学会(GIS)、澳大利亚地学情报学会、英国地质学会情报专门组。会议主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