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是我国分布广泛,蘊藏丰富的铁矿資源。在我国东北,这种巨厚的貧铁矿层中还含有优质的鞍山式富铁矿。鞍山式富铁矿产于前震旦紀变质岩系的条带状含铁石英岩中。其中,具有重大工业意义的有:产于角閃质围岩的貧矿层中的大—中型富铁矿和产于半粘土质围岩的貧矿  相似文献   

2.
浅谈鞍山式富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是分布广泛、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这种大规模巨厚的贫铁矿层中还含有优质的鞍山式富铁矿。本文主要叙述鞍山式富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是具有强磁性的重要铁矿工业类型之一。应用磁法找寻这种类型铁矿床巳成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常识。众所周知,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产于含铁岩系的含铁石英岩中,在有利于富铁矿的成矿条件下,往往有规模不等的富铁矿体赋存。如何应用磁测成果在含铁石英岩中找出合乎质量的富矿体,是广大  相似文献   

4.
鞍山地区是中国早前寒武纪铁矿主要集中区之一。铁矿床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储量百亿吨,但主要蕴藏在鞍山周围。统称“鞍山式铁矿”。该区铁矿层位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六十年代以来很多地质学者发表过不少论著,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近两年来我们在张秋生教授的指导下,在研究辽宁北部太古宙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本区各主要铁矿区含铁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尤其对两个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群鞍山群辽河群接触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确定了元古宙与太古宙不整合构造界面的存在,进而认为鞍山地区铁矿层位均属鞍山群。鞍山地区主要含铁层位只有一个——茨沟组,原樱桃园组应和茨沟组相当,其铁矿时代隶属早太古宇。  相似文献   

5.
一、鞍山地区鞍山式铁矿的建造特征鞍山式铁矿是条纹状的含铁石英岩,相当于国外的含铁石英岩、碧玉岩、铁燧岩等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是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一类铁矿床.它分布面积之广和特有的不可逆成矿性,又具有全球性的地质演化意义.鞍山地区的含铁建造均属太古代,其中分为角闪质型和粘土质型两种含铁建造.前者相当于常伴生有海下火山喷发沉积的含铁建造;后者相当于常与千枚岩、片岩等陆屑沉积在一起的含铁建造.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中国前震旦纪变质地层中所含的条带状变质铁矿,是中国储量最大的铁矿类型,由于在辽宁省鞍山附近最先发现并且分布很广,因此称为鞍山式铁矿。铁矿主要为贫矿,含铁量一般在25—40%之间,以35%左右者最多,但局部也含有铁分在  相似文献   

7.
研究鞍山式铁矿中富铁矿的成矿规律,须弄清鞍山式铁矿的成因,以便认识富铁矿成矿的全过程.鞍山式铁矿有各种特征.例如:1)成矿区域广.这类铁矿(国外有铁燧岩、铁英岩、碧玉铁质岩、含铁石英岩等名称)在世界各大陆均有发育,其分布具有全球性.2)成矿时代老.这类铁矿含矿变质建造的同位素年龄大都介于距今35~17亿年之间.3)矿石具条带状构造.铁质薄层和硅质薄层相间,层理分明,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性.4)矿体规模大,矿带延伸远.5)矿石品位普遍较贫,但贫矿中常有富矿,等等.任何对找矿勘探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成矿理论,都必须全面阐明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惠民式和疆峰式铁矿的研究,认为它们都是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控制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前者兼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和粒状含铁建造(GIF)的特征,而后者则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它们均具备元古代条带状铁硅建造铁矿的特征,满足形成前寒武纪大型条带状含铁建造的“大型海洋热液供应系统、作为沉积仓储的大陆架体貌及有能力...  相似文献   

9.
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及富铁矿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铁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 热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以沉积变质型最为重要。我国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以鞍山式铁矿为代表,沉积时代为新太古代末,为阿尔果马型条带状铁建造 (BIF)变质而成;吕梁地区的袁家村式铁矿为苏比利尔型BIF变质而成,BIF沉积时代为2. 384~2. 210 Ga或新太古代末;舞阳、霍邱地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可能为苏比利尔型BIF变质产物,BIF沉积时代分别为2. 473~2. 468 Ga、<2. 54 Ga。BIF的形成与缺氧环境向大氧化事件初期的层化海洋环境过渡有关,海水中巨量溶解的铁质部分氧化,在初始层化海洋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浅海环境以胶体形式沉淀。我国的BIF遭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成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作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开发利用。BIF经历后期流体改造可形成富铁矿,形成机制有“去硅富铁”、“铁质活化再富集”和“去碳酸盐富铁”3种,弓长岭富铁矿的成矿年龄为1. 85 Ga左右,由BIF“去硅富铁”而成;齐大山富铁矿可能形成于2. 5 Ga,由BIF“铁质活化再富集”而成;袁家村富铁矿形成于1. 41~1. 34 Ga,可能由含碳酸盐的BIF“去碳酸盐富铁”而成。  相似文献   

10.
沈其韩 《地质学报》2012,86(9):1331-1334
我国把受变质火山-沉积铁矿床总称为鞍山式铁矿或条带状铁矿,是各种类型铁矿中储量最大的一种,我国已探明铁矿总储量约600多亿吨,其中鞍山式铁矿约占铁矿总储量的48%,不少已被开采利用。其控制深度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地都有条带状含铁建造分布,但其叫法不同,如条带状含铁燧石、条带状赤铁碧玉岩、条带状赤铁石英岩、印花岩(Calico rock)、含铁矿石(ironstone或泥铁矿)、铁英岩、碧玉铁质岩、条带岩(ribbon rock)、条带状磁铁碧玉岩、铁燧岩、带状岩石(Zebra rock),等等.1955年国际上统一规定:寒武纪以前的称为前寒武纪含铁建造,如苏必利尔湖型(即上湖型)含铁建造;寒武纪以后的称为含铁矿石(Ironstone),如明尼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济宁强磁异常区深部铁矿初步验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宋明春 《地质学报》2008,82(9):1285-1292
山东省济宁磁异常是一个重、磁同源体,面积大于100 km2,磁异常峰值为3800nT。钻探验证在孔深1041.57~1796.54m位置发现铁矿体,矿体总厚度74.04~220m,磁性铁平均品位15.89~25.19%。矿石类型有条带状方解磁铁石英岩和条带状磁铁石英大理岩,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磁铁矿、磁赤铁矿、菱铁矿。矿体产于济宁岩群浅变质岩系中,矿床特征与条带状铁建造(BIF)铁矿或鞍山式铁矿有明显区别,铁矿成因类型属与千枚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大理岩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典型条带状铁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铁矿产于太古宙晚期花岗岩-绿岩带内,主要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铁矿床,鞍山群茨沟岩组、樱桃园岩组是找矿主要层位.矿石具有条带状、块状构造,半自形等粒粒状变晶结构、残留结构等.含铁建造的演化趋势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鞍本凹陷区以及高大磁异常、复杂磁异常、低缓磁异常、深大磁异常和剩余磁异常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铁矿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王义忠  王得权 《地质通报》2019,38(11):1877-1887
针对陕西南沙河地区车渡金矿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新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Pt2-3bk2)中玄武质火山凝灰岩具Sr、Ba、Rb、Ce、P、Sm相对富集,Ta、Nb、Zr、Hf、Ti相对亏损的特征,显示钙碱性火山弧玄武岩的特点;车渡金矿床具有2种成因类型,一是与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强硅化蚀变岩型金矿,二是与中—新元古界碧口岩群二亚群火山凝灰岩有关的BIF型金矿。单颗粒磁铁矿成分分析认为,车渡含金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具有高的TFeO(平均值99.59%)含量和极低的TiO_2、MgO、A_(12)O_3、MnO含量,指示车渡磁铁石英岩金矿石中条带状磁铁矿属于沉积变质型成因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磁铁石英岩型金矿石的氢氧同位素显示,δ~(18)O_水值为12.34‰~12.45‰(平均值12.40‰),δD值为-112.6‰~-103.5‰(平均值-108.05‰),与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铁矿δD变化范围(-129‰~-75‰)一致,暗示车渡含金磁铁石英岩中石英矿物具有条带状含铁建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同类型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40%,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通过铁矿带对比,依据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以及铁矿地质特征,将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划分为茨沟组、大峪组和西鞍山组。与绿岩带柱状剖面对比,茨沟组和大峪沟组相当于绿岩带中部岩系的上部岩组,西鞍山组相当于绿岩带上部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16.
鞍山式铁矿在辽宁省分布很广,它在大片混合岩中或夹于鞍山群变质岩系残体内部,或作为混合岩捕虏体而存在,成为鞍山群分布区的重要标志。鞍山群变质程度较深,年龄在2400Ma以上,相当于国外前寒武纪阿尔果马型含铁石英岩。据鞍山群变质岩相自下而上可分为抚顺、弓长岭、樱桃园三个组(图1):抚顺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世界各国富铁矿床的综合调查,含富铁的大铁矿多赋存在前寒武纪(尤其是18~26亿年前)地层中.这种富铁矿一般都是由前寒武纪含铁石英岩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使铁质富集而成.因此,寻找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正>铁建造(Iron Formation,简称IF,TFe>15%)的概念由James(1954)首次正式提出,它最早是指美国Superior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富铁的沉积岩(Van Hise&Leith,1911)。条带状的铁建造成为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它曾被称为铁英岩、条带状赤铁石英岩和碧玉铁质岩等。BIF建造构成了铁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明储量占全球铁矿产量的90%和富铁矿储量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常以“大、贫”著称,但鞍山-本溪地区许多铁矿床中赋存有富铁矿,其中弓长岭铁矿中的富铁矿资源量超过亿吨.通过对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的分布特征、典型矿床富铁矿体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本地区变质改造形成的富铁矿分布在一条东西长85 km、南北宽25 km范围内的认识,并认为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也参与了部分矿区富铁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鞍山地区的铁矿体主要处于三条巨大的韧性变形带中。在这些韧性变形带的形成过程中,组成铁矿体的磁铁石英岩经历了两次糜棱岩化作用的改造,早期磁铁矿为塑性变形,晚期磁铁矿为脆性变形,与此同时,在构造置换、剪切分异和流体参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磁铁石英岩中的条带状构造经历了两期从破坏到形成的旋回,组成条带的矿物组分重新迁移和分配,形成一系列反映其形成阶段和变形特点的条带状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