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观测深度对断层气(氡、汞)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  王长岭 《地震》1995,(2):150-156
本文根据武山实验点1m、3m、5m三个深度的断层气Rn、Hg时值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深入讨论了断层气测量中的干扰,重点研究了深度对断层气Rn、Hg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气象因素对断层气Rn,Hg测量的干扰减小,测量的可靠性测量;从Rn,Hg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看,断层气Hg随着观测深度的增加含量增高,Rn的含量主要受岩性控制,与深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地震断层气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气测量是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断层气测量具有实用、轻便、快便、价廉等优点,在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活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对断层气测量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探讨了我国地震断层气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简单介绍了几种断层气监测新技术及新型气敏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李德成 《内陆地震》1999,13(3):238-242
根据库尔勒断层氡气在观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系列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氡探头的标定值的大小反映了氡探头的灵敏度,决定了测值的高低,因为地下1m内的浅层气体与大气连通,所以观测值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认为,在土壤相对潮湿的寒冷地区,冬季较厚的冻土层形成了良好的封闭系统,使地下氡气浓度相对增高,测值呈“冬高夏低”的变化形态,实验中还根据氡的衰变规律验证了所观测的大幅变化的测值确为氡气含量。  相似文献   

4.
断层气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基华  王亮 《地震》1994,(3):58-63
本文介绍了白浮断层气观测点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前观测的断层气(特别是Hg)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是震前出现异常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时间短,而震后一般变化不大,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断层气的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可用于断层气测量的高精度气体浓度连续自动监测的压电晶体吸附检测器和研制的气体连续自动监测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北缘活断层带断层气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活断层带断层气活动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本活断层带是本区地球排气的主要通道;在走滑断层拉分区,地球排放气体活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本带东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强,西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北,并讨论了两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汞断层气异常与活断层关系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探讨气汞异常与断层活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工程实践,说明利用气体汞异常化探方法研究活动断层,可为预测预报地震活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应用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秋龙  王瑞平 《内陆地震》1997,11(2):160-167
概述了断层气氡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观测条件,用最优周期谱持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曲线具有“冬高夏低”的年动态变化和固体潮变化特征。其中固体潮变化是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力不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万春 《华南地震》1995,15(4):70-77
结合断层气测量,对压电晶体吸附检测器检测气体浓度的基本原理、测量装置、石英晶片选择、测量气室构型、气体进样方式、化学涂层物质的选择、涂层的制备、载气的选择、水汽及其它气体的干扰影响及消除等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并简略介绍了目前利用压电晶体吸附检测器实现气体测量的气体种类、所用涂层物质、干扰情况及所能达到的精度。指出压电晶体吸附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气体选择性好,装置简单,易于实现现场连续监测等优点,将其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流体前兆观测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形势下,发展断层土壤气观测成为必然趋势。但地下流体观测技术规范未给出断层土壤气观测的集气-采气装置及采气条件的具体参数,而这些参数正是影响观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的采气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采气量一定时,集气室体积的大小对观测结果有较大影响。运用"采气率"这个概念来定量衡量断层土壤气观测装置系统的实用效果。集气室有效体积的大小应根据日采气量的多少来确定,采气量越大,集气室有效体积应越大,结合地震前兆观测实际,采气率应接近于1。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对规范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供其它气体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温对断层气Rn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嘉峪关观测点1991年1月-1994年3月的断层气Rn资料与当地地温、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项目进行了数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温对气Rn的影响远小于气温对Rn的影响,地温年变相位滞后于气温和气Rn。最后就地温影响地下气逸出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GM4磁通门磁力仪使用的各种电源设备所产出的观测数据动态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电源设备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不容忽视,市电结合UPS方式是最为合适的供电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杨主恩  郑炳华 《地震地质》1994,16(4):305-318
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节理和断层泥的测量、统计和研究,仅得到20%左右的构造节理是处在有利于现代构造应力场易于活动的方位上。这些构造节理基本上是在与断裂带形成有关的局部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SEM显微构造研究得到了这些断裂带最近一次活动的相对年代和它们曾经历过的运动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并可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主要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在地震区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山地区活动断裂不同地段的几何形态、运动方式、地震活动特征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准和几种用于活断层分段的地震活动性指标:给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志点特征,并对新疆天山地区13条活断层进行了分段,讨论了分段结果在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活断层分段使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更准确、恰当,使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更能反映出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6.
天然断层中普遍存在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观察证实,不同应变速率的变形作用在断层泥中留下了特殊的显微构造特征(如褶皱、眼球状构造和膝折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断层泥的变形特征,来推测变形时断层的滑动方式和次序。尽管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它可能将成为研究活断层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老虎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老虎山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活断层的自然分段、几何学特征分段、运动学分段及破裂分段等分段原则,对老虎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段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破裂分段问题。老虎山断裂带可以分成4段,从东到西依次为喜集水段、老虎山段、草峡段和黑马圈河段。对断裂分段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济南辉长岩岩柱沿不同角度锯开,再用环氧树脂粘接后加工成标准园柱形样品以模拟愈合断层。将样品置放在单轴压机下加压,使愈合断层再破裂。实验表明:愈合断层再破裂的前兆变形、破裂前的声发射率变化规律和声发射b值变化规律在某些条件下类似于完整岩石的破裂,而在某些条件下又类似于既存断层的错动。断层面与主压应力的交角以及断层愈合程度是影响愈合断层再破裂的前兆特征的主要因素。本文还指出,在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中,地震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愈合后再发生破裂这一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项式拟合、年极差、速率、断层相对微量位移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 2 8年来的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 ,结果表明年变畸变、斜率加快 (快速下降 )、年极差值超限、断层的相对微量位移明显增大为黑孜地区 (1 0 0km范围内 )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异常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